按照兩人的年齡、性格和閱歷,太宰治會成為魯迅的粉絲,魯迅大概會對他不屑一顧吧…
太宰治本來就是魯迅的追尋者,“為調查魯迅於仙台的事蹟,赴仙台”,“1945年二月,完成魯迅傳記《惜別》,朝日新聞社發行”。
太宰治肯定不如魯迅。太宰治跟胡適差不多,不過胡適私節有虧,但好歹也拿過十多個博士學位,好歹也做出了許多學術成果。
魯迅1923年出版《吶喊》一舉成名,此時太宰治才讀中學呢,離正式表發小說還有五年。此外,魯迅深受日本文學界歡迎,有大量他的翻譯和討論作品,太宰治好朋友小田獄夫就非常喜歡魯迅,這一定會感染到太宰治。
1945年,太宰治去世三年前,他有一個機會寫魯迅傳記《惜別》。他當時表示,“的確是受內閣情報局和文報國會的委託寫就的小說 , 不過 , 這是我當時早已收集好了資料 , 且久已構思好了的小說。即使不受二者的委託 , 我遲早也會試著寫一寫的。“
“喜歡普希金、契坷夫的太宰治對中國的文學先驅、祕含知識分子的孤傲、自我意識強烈、含羞的文學家魯迅抱有一種特殊的親切感。因此,當讀到友人小田獄夫的《魯迅傳》之後,就更加感到親切,覺得自己和魯迅一樣。於是,從1926年開始取材時就向小田獄夫請教,大致的構想於1944年就已擬定出來了。”[1]
從1926年到1944年,想了18年,這種事情只有粉絲才能幹出來。
對太宰治來說,魯迅是一個高大的存在,類比珠穆朗瑪峰。
前輩、偶像這些都是表因,根本還是性格。
魯迅是一個戰士,一腔熱血,棄醫從文,捉筆當刀。
魯迅:“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
魯迅:你“從來如此,便對麼?”世人會原諒你嗎?
太宰治:“所謂世人,不就是你嗎?”
魯迅:“猛獸總是獨行,牛羊才成群結隊。”
太宰治:、“我仍然認為向人訴苦不過是徒勞,與其如此,不如默默承受。就讓我一個人好了。”
魯迅:“世界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太宰治:“很想普普通通地活得像個人,但社會卻一直將我當做一個怪物。”
魯迅:“橫眉冷對千夫指”“怒向刀叢覓小詩”?
太宰治:“我並不怕死,但若是受傷流血,變成殘廢,我可不要。”
太宰治呢,從小缺乏家庭關懷、生性敏感、神經纖弱,自殺五次,寫的作品被稱作”無賴派“文學。按現在觀點來看,是一個葛優癱式,很喪很喪的人。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種話,魯迅絕對說不出來,他說的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滿滿的正能量。
太宰治說,"膽小鬼連幸福都會害怕,碰到棉花都會受傷,有時還被幸福所傷。"
魯迅卻說,"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
這樣的兩個人,我想太宰治很渴望成為魯迅那樣的人吧,而魯迅則未必看得起他,會成為筆下批判的物件。
太宰治或許也一定是喜歡先生的,為研究魯迅還專門跑到仙台。
我想如果他能夠有機會和先生一起多聊聊天的話,可能就不會五次自殺,終於死去了吧。
按照兩人的年齡、性格和閱歷,太宰治會成為魯迅的粉絲,魯迅大概會對他不屑一顧吧…
太宰治本來就是魯迅的追尋者,“為調查魯迅於仙台的事蹟,赴仙台”,“1945年二月,完成魯迅傳記《惜別》,朝日新聞社發行”。
太宰治肯定不如魯迅。太宰治跟胡適差不多,不過胡適私節有虧,但好歹也拿過十多個博士學位,好歹也做出了許多學術成果。
寫作上,魯迅是太宰治的偶像。魯迅1923年出版《吶喊》一舉成名,此時太宰治才讀中學呢,離正式表發小說還有五年。此外,魯迅深受日本文學界歡迎,有大量他的翻譯和討論作品,太宰治好朋友小田獄夫就非常喜歡魯迅,這一定會感染到太宰治。
1945年,太宰治去世三年前,他有一個機會寫魯迅傳記《惜別》。他當時表示,“的確是受內閣情報局和文報國會的委託寫就的小說 , 不過 , 這是我當時早已收集好了資料 , 且久已構思好了的小說。即使不受二者的委託 , 我遲早也會試著寫一寫的。“
對於”久已構思“,日本文學批評家奧野健男解釋說:“喜歡普希金、契坷夫的太宰治對中國的文學先驅、祕含知識分子的孤傲、自我意識強烈、含羞的文學家魯迅抱有一種特殊的親切感。因此,當讀到友人小田獄夫的《魯迅傳》之後,就更加感到親切,覺得自己和魯迅一樣。於是,從1926年開始取材時就向小田獄夫請教,大致的構想於1944年就已擬定出來了。”[1]
從1926年到1944年,想了18年,這種事情只有粉絲才能幹出來。
對太宰治來說,魯迅是一個高大的存在,類比珠穆朗瑪峰。
前輩、偶像這些都是表因,根本還是性格。
魯迅是一個戰士,一腔熱血,棄醫從文,捉筆當刀。
如果兩人真的對話了,那大概很有趣魯迅:“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
魯迅:你“從來如此,便對麼?”世人會原諒你嗎?
太宰治:“所謂世人,不就是你嗎?”
魯迅:“猛獸總是獨行,牛羊才成群結隊。”
太宰治:、“我仍然認為向人訴苦不過是徒勞,與其如此,不如默默承受。就讓我一個人好了。”
魯迅:“世界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太宰治:“很想普普通通地活得像個人,但社會卻一直將我當做一個怪物。”
魯迅:“橫眉冷對千夫指”“怒向刀叢覓小詩”?
太宰治:“我並不怕死,但若是受傷流血,變成殘廢,我可不要。”
一個是粉絲,一個不屑一顧太宰治呢,從小缺乏家庭關懷、生性敏感、神經纖弱,自殺五次,寫的作品被稱作”無賴派“文學。按現在觀點來看,是一個葛優癱式,很喪很喪的人。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種話,魯迅絕對說不出來,他說的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滿滿的正能量。
太宰治說,"膽小鬼連幸福都會害怕,碰到棉花都會受傷,有時還被幸福所傷。"
魯迅卻說,"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
這樣的兩個人,我想太宰治很渴望成為魯迅那樣的人吧,而魯迅則未必看得起他,會成為筆下批判的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