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龐的娛樂生活
-
2 # 掛羊頭賣狗肉628
李鴻章的洋務運動及派往西方大量的留洋學生就是在參與。甲午海戰的殘敗,說明一個問題,西方人練就的“葵花寶典”不見得適合大家去練。李鴻章有這個能力去倡導,但無能力揮刀“自宮”。導致洋務運動的失敗,李鴻章也很無奈,同時也導致天朝的坍塌。葵花寶典是一部當今最強的武功密籍,但欲練此功必須閹割自宮。先把自身的身體結構完全地變性,練此功是非常痛苦的。要有斷腕削肉的承疼毅志與決心,非一般之人習之。
-
3 # 釣魚倌
一棵已經爛了根的大樹,無論它的外表如何修飾或者被養護都挽救不了它最終腐朽枯萎的結局。
中國歷史發展了幾千年,無論哪朝哪代,都在推動著歷史車輪的進步,唯獨到了大清帝國,社會發展出現全面的停滯不前甚至倒退。
明朝時開始實行海禁這一消極的閉關政策,大清帝國入主中原後自大的統治者實施的一系列的文化高壓、教育禁錮,斷絕與外界一切往來的閉關鎖國政策,經濟上,資本主義萌芽由此而中斷,封閉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成為社會經濟主體。
滿清統治者從思想和骨子裡壓根兒就沒有學習先進文化和技術的概念,對於進步只是一味的排斥,相反的,不思進取,把吃喝玩樂倒是發展到極致,最終引發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
西方的工業革命是由上至下、由裡及內的社會大變革,是深化政治體制的全面社會改革。而清朝,連明朝都已經開始裝備軍隊的槍炮都大量封存而棄之不用,認為是巫邪之器,仍用西方工業革命已淘汰的大刀和長矛來裝備軍隊,僅憑此,就已經和西方拉開了距離。
工業革命,是社會變革這棵大樹必須的新鮮營養液,而滿清這棵大樹,既把樹木生長所需的養分和Sunny封閉起來,又不翻動已經長久固化板結的土壤,最根本的腐朽體制不變,就是器物革新又有何用,鴉片戰爭之後清政府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最終被現代社會所淘汰不就是大清大廈將傾很好的寫照嗎。
-
4 # 關河南望
不會,原因如下。
其實滿清社會雖然封閉,統治者們卻並不封閉,勤政的滿清皇帝們不僅身邊有不少西方傳教士,對西方鐘錶、天文曆法、火器、工藝品、繪畫,都頗為了解。畢竟是一個大國,他們不可能什麼都看不到見不到。
但事實是,滿清雖然見識了西方科技,由於歷史侷限性,他們並不知道這些“西洋玩意”到底有多大意義,會對世界產生多大影響,也不可能預料到西方工業正在進行工業革命,至於工業革命可以發展到什麼程度,自然就更不可能想得到了。他們唯一想到也是正在做的是,防漢。
由於極為害怕漢人再起來,所以他們嚴格限制西方人與漢人接觸,限制西方科學技術的傳播,防止普通漢人學習先進技術。國內社會無法大範圍接觸西方產生的近代科學,自然也無法認識到工業革命的強大。那麼,他們又如何進行工業革命呢?
進行工業革命,必然會有資本的發展,社會的推進,火器和先進武器的普及,如果這樣的話,漢人造反怎麼辦?好幾億呢,一旦站出來了,豈不是又要回東北了?
具體也可以參考晚清時的變革,雖然有或多或少的官僚開始開辦企業,創立工廠,但滿清無法做到像日本一樣的舉國奮進,如果所謂的工業革命只為八旗貴族而開展,那等於是沒有。這樣的話滿清會進行工業革命麼?
就算開展了工業革命,國內有民族問題,北有沙俄,東有日本,列強環繞,又會有怎樣的變化?
回覆列表
歷史沒有如果。
工業革命的影響,可不只是造成清朝落後,哪怕到了今天,也並沒有根本性的改變。
靠著蓋樓修路拉起來的GDP,既使遠超日本,意義也並不大。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一個國家真正強大的標誌,是引領世界潮流。
打個比方吧,我們發明一種新的產品,淘汰手機,淘汰蘋果,這才算是真的強。
崇洋媚外,並非妄自菲薄,只是客觀事實。無論電燈電話,還是飛機汽車,電腦手機,所有所有現代的東西,幾乎全部是西方發明的,這種優勢,幾乎是不可能翻盤的。
現在去埋怨清朝不搞工業革命,實在是強人所難啊,你指望那群大辮子,那些世世代代守著老祖宗規矩,那些尊孔老夫子為聖人的那代人,沒有意義,還是著眼未來吧。
總之,翻盤,不太可能,我們這代人是看不見了,但中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還是妥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