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墨點乾坤
-
2 # 扎西老媽
補習機構不是萬能的,孩子不喜歡學習或者成績不佳,有的家長認為是自己給孩子報的補習班不夠或者補習班的教學水平有問題,單純地以為給孩子報更多更貴的補習班,就能提高孩子考試成績。
家長的願望是美好的,但結果不一定能令人滿意。
又放暑假了,朋友把孩子送回來家上補習班。孩子挺聰明的,但是升三年級的時候,孩子媽迫於生活壓力,把孩子送回老家上寄宿學校。去年九月接回帝都,在燕郊給孩子買了個學籍上初中。孩子挺聰明也懂事有禮貌,可是長期的與父母分離、寄宿生活,使得孩子不喜歡學習。朋友覺得自己的舅舅家很有文化氛圍,覺得暑假把孩子送到親戚家順便報個補習班,說不定回來後學習就能好了。
我對她的做法一直持不同意見。首先孩子小的時候與父母的長期分離,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看上去乖巧的孩子,實際內心很壓抑,其實孩子是願意留在父母身邊的。但是父母卻一次次以各種理由藉口把孩子送走,長此以往孩子越來越沒安全感,會形成人格障礙。其次,希望孩子學習好是每個家長的心願,但是心願不是靠說教呵斥完成的。每次帶孩子去聽講座、參觀博物館都約朋友帶孩一起去。可是朋友並不重視,好不容易有一次來了科技館,講座已經完了。他讓孩子自己去參觀,而他去單位加了本不需要加的班。確實是這樣,帶孩子、教育孩子比起上班更累更操心,以工作為藉口確實是忽視孩子的無敵理由。不僅如此,當孩子不能順應自己的意思的時候,還可以這樣說:你瞧瞧,我為掙錢供你上學、報班,連休息的時間都沒有,而你的學習就這樣……吧啦吧啦……你對得起我嗎?!再者,與孩子越梳離,將來也別指望孩子親近你。我以為只有我父母那一代人養孩子是用來完成任務,卻原來何時何地都有這樣的父母。在他們看來,生孩子只是給別人一個交代,孩子是個累贅,能甩得越遠越好。我小時候只能甩給爺爺姥姥,現在好了,可以甩給寄宿學校,家裡親友多的甩給親戚輪流帶,家庭條件好的直接甩出國……總而言之,只要不用自己帶孩子就好。看別人家孩子啃老,這樣的父母會很不屑:哼,瞧這孩子養的,還不如不養!殊不知,等自己老了,從沒管過的孩子會有多願意陪伴自己。
補習班不是萬能的。
想要孩子喜歡學習,身教重於言傳,先看看自己是不是個愛學習的人。北京八中的趙大恆老師說得好,家長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憑什麼強加在孩子身上,要孩子一定做到。
回到朋友那裡,我曾勸說他們,陪著孩子一起學習。誰也不是天生就會,讓孩子知道自己也有不懂得會丟人嗎,會讓孩子不尊重嗎,不會。我有很多科普知識還是跟我兒子請教呢,誰讓他老媽魚的記憶,看過的書、聽過的講座總是記不住。但這並不妨礙我生氣的時候,胖猴皮兒子不害怕,這小子體重已經超過我,身高也只差十釐米左右了。在他輕輕肩膀一扛,他老媽我就是一個趔趄。陪孩子聽聽科普講座、逛逛科技館,瀏覽帝都的名勝古蹟,既能增長知識又能增進與孩子間的感情。
如果花錢進補習班就能成為學霸,那麼學霸未免來的太簡單。尤利亞在《未來簡史》中大膽預想,科技的發展將使人類藉助外部裝置激發大腦潛能、擁有超長生命,而獲得這些只需要錢!我請問,親愛的朋友,您和您夫人每月2萬元的收入,夠支撐您的孩子藉助外部裝置激發大腦潛能嗎,夠支撐孩子規避被很多人不齒或視為殘酷的高考嗎。
我坦誠憑我一個人每月幾千元的收入,能讓我自己和兩個孩子吃飽、穿暖、偶爾逛個博物館已經算很會過了。父母才是孩子最貼近的老師,每個學霸背後,必有善於引導孩子學習的父母。至少在我認識的人裡是這樣。
回覆列表
我聽過瑞思的旁聽課,最後沒有選擇瑞思。主要原因還是離家遠。但也有以下原因。瑞思的特點是與美國同步的學科式教育,老師和我講的例子是透過英語講懂三原色,我的疑問是其實我們學習英語尤其是小朋友還是應該把重點放在語言本身上,透過故事等傳遞聽說讀寫的訊號,以增強語言能力,一個用漢語輕鬆講懂的科學問題,為什麼非要費勁讓孩子用英文去獲取知識呢,這個問題老師沒有給我答案。試聽課也是傳統的英文教學,圖片對應單詞。但我覺得語言的魅力在於聲音,文字,和背後的邏輯。拙見,身邊的同事有不少在上瑞思,也都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