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陝南東哥
-
2 # 150渡師知行心靈驛站
心理學中的自我中心理論就認為人總是活在自己的主觀經驗世界當中。就這是說人們願意自我中心,自己的即是正確的,別人的意味著不正確,那發生思想的碰撞時,就會產生焦慮和不安全感。馬斯洛認為的人的需要裡面還有追求安全和自尊的需要,就這是說別人對自己的不認可觀點,就觸碰到了人的基本需要,產生衝突就自然而然了。
當然了,這是因人而異的,有的人的價值觀裡,就會認為交流互通有無是好的,誰的正確合理就應該聽誰的,這就不會產生衝突,他內心就能夠認同別人的不同的觀點;而有的人就不行,衝突程度也各有不同。
本人覺得,人能夠接納和認同別人的觀點是一種成熟的表現,因為他已經能夠懂得人的這種心理特點,而他也能夠在聽取別人的觀點後表達吃自己的觀點,這就是最好的交流與表達方式。
-
3 # 老趙23403
樂於接受不同意見
人,為什麼一聽到別人對自己的不同意見,反應就很激烈?這正是人的一個重要弱點。這個弱點反映了人自以為是,唯我獨大的霸道心理,對別人是一個傷害,堵塞了自己的耳朵,蒙閉了自己的眼睛,是一個常見的瞎毛病,是人進步的最大障礙,一個人欲修行真正的進步必先尊重他人,尊重他人,最基夲的要求是,認真聽取人家的講話。包括反對自己的意見,等人家把話講完了,理性的,客觀的進行判斷,合理地肯定並接受人家的正確觀念。並真誠地表示感謝,這種感謝應該是發自內心的,而不是僅僅亭留在嘴上。而現實生活中
有的人,聽到別人對自己的不同意見,就臉紅脖子粗,甚至用激烈的言語反唇相譏,跟人家打口水戰,這實在是不禮貌的粗魯行為,給人的感覺是人格素質差,沒有容人的肚量。所以說這種人,以後再也沒有人給他提什麼意見了,他所聽到的話,都是些敷衍面子,粉飾諂媚的無用之語。好的意見和見議,就沒人再說了。可以永遠自以為是下去。兼聽則明,偏信則闇,堵塞忠諫之路,使人失聰見寡,非犯錯倒黴不可,必然至之。
這種人,他的心理可能先前受了傷害,遇到別人的不同意見,總感覺別人是在打壓自己,傷害自己,所以第一反應就是不接受,接下來就還擊對方。諸不知人家是一片好心,出於對對方的關心,出於把事情辦好的意願,才提出了不同的意見的。可見這種激烈的反應一開始就是個大誤會,細分析還真的有點,好心當成驢肝肺的感覺。不識好歹。
這種也可能有一惡習,好出風頭,虛榮心銀強,對於別人的不同意見,認為搶了自己的風光,對於意見,更認為是給自己難堪,讓自己丟人失面子,一心使人狼狽不堪。我發現善良的人,多用善心解釋別人,而惡人多用噁心解釋他人。我先前在學校當代理教師時,認識了一位基督徒教師,他說,當著惡人的面,要緊勒住自己看舌頭,即使是好話,也不開口。
我常在一些公眾現場,聽到某些人專橫地指責他人,“不要插嘴”,常勾起痛惜的感慨,別置一喙的插嘴,雖有失理智,但蠻橫的指責更令人唏噓。往往他人的一句提醒,事關成敗,可謂一言值幹金。不讓人說話,敢怒不敢言,橫霸舞臺的獨角戲遲早會垮臺的。誰願意委屈在你的手下,看人的眉高眼低。
《紅樓夢》有句很好的話,苦口良藥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有用的話,利於自己的話大多不太好聽,但對人以後的生活好處多多,我們為什麼就是做不到,常常是反其倒而行之,更樂於接受那些“順毛而撫順”的說辭。而且這種現象普遍存在,真是一大悲哀。是人性的又一弱性的表現。
人生的路很長,既然我們已經認識到這個問題了,今後該怎麼做,自然也明白了,希望我們大家再不要犯以前的錯。樂於接受不同的意見。
-
4 # 冰一骨
人一出生,首先是生存,其次是存在感。
人的一生,都在尋找自己存在的意義。很多人費勁一生不知自己生存為何,存在為何。但又很討厭被忽略。嬰兒的第一聲啼哭,就是在宣告自己的存在,宣告他的到來。
隨著人的成長,哭的存在感不在能夠隨意使用,青春期的個性和叛逆成了存在感的一種宣告方式。
成人世界,……
回覆列表
這是人的本能,就像別人說的,發脾氣是本能,能控制住自己的脾氣是本事。說話別那麼直,圓滑一點。會有以想不到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