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洛克笑笑

    說白了,就是準噶爾的表現讓清朝有種芒刺在背的感覺,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

    尤其是在康熙與吳三桂、臺灣鄭氏集團等人打得不可開交的時候,噶爾丹先是在康熙十五年(1676年)打敗了漠西蒙古和碩特部,就此確立了準噶爾在漠西蒙古四部的領導地位,就此建立準噶爾汗國。

    在康熙十七年(1678年),噶爾丹揮師南疆,橫掃由維吾爾人建立的葉爾羌汗國,至此,噶爾丹統一了整個新疆地區。

    清初的蒙古主要分漠西、漠北、漠南三大塊,1678年原為漠西四部之一的準葛爾部攻滅其它三部,建立了準葛爾汗國,並將觸手伸向了漠北。

    此前的清政府由於剛剛入關,統治重心主要放在了鞏固南方地區上面,為了避免南北兩線作戰的不利局面,對於北方的準葛爾康熙只能採取妥協綏靖政策,大多數時候也只是出面調停拖延。等到康熙將除鰲拜、平三藩、收臺灣等內部事務處理完畢後,準葛爾問題開始擺上了前臺。

    其實一開始,清朝也不是想搞死準噶爾,而是一開始只是想應對準噶爾汗國從北面和西面兩個戰略方向的攻擊。

    準噶爾軍隊不但具有輕騎兵騎射、重騎兵叢集突擊等遊牧民族傳統軍事優勢,更通過貿易和戰爭,從中亞和俄國手中獲得了大量火器。

    17世紀,準噶爾擊敗了和碩特汗國,讓準噶爾成為衛拉特的新霸主;之後向南,吞併了葉爾羌汗國,向東,攻佔喀爾喀部的土地,迫使喀爾喀部向南遷逃;準噶爾部還緊隨喀爾喀部的逃亡路線,向南不斷攻擊漠南的被清朝控制的喀爾喀部。

    準噶爾汗國的一系列軍事成功,讓清朝在準噶爾身上看到了當初自己的影子。

    因此當準噶爾從北方草原和青藏高原表達出擴張意願的時候,他們在清朝統治者眼中也就從邊患變成了一定要搞死的潛在敵人。

    當初後金或清朝就是這麼對待明朝的,現在清朝的統治者覺得自己身邊出現了一個效仿者,你說他們能不想辦法搞死準噶爾嗎?

    因此說,清朝或康熙等人並非因為個人原因而消滅準噶爾汗國,而是如果不滅了準噶爾,有可能大清就沒了,這是一場你死我活的滅國之戰,清朝必須要贏,準噶爾汗國必須被消滅。

  • 2 # 孤城影隨

    準噶爾汗國是以今伊犁河谷為統治中心,在最強盛的時候幾乎與清朝達成東西並列的對峙格局,甚至不客氣地說,在滿清遭遇的所有陸上對手中,準噶爾汗國是對其威脅最為致命的一個。

    當然,正如滿清在入主中原前只是白山黑水間一個微不足道的部落一樣,準噶爾部當初也只是衛拉特蒙古四部之一,其最後能夠發展到與中原王朝分庭抗禮的地步著實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蒙元帝國被明朝推翻以後,殘元接連遭到朱元璋和朱棣的連續北伐,元氣大傷之下一分為三,其中瓦剌(亦即衛拉特)就是最靠西的一支,因此也被稱為“漠西蒙古”。明末建州女真崛起之後,漠南蒙古和漠北蒙古接連被滿清收入麾下,此時漠西四部卻因為“天高皇帝遠”而得到長足發展,尤其其中的準噶爾部更是厚積薄發。公元1671年,準噶爾部首領僧格在一場內亂中被殺,其遠在拉薩當喇嘛的弟弟噶爾丹聞訊趕回伊犁。

    儘管此前一直遠離權力中樞,但初次掌握權柄的噶爾丹便展示了其非凡的手腕,三下五除二之下內亂得以平息,順勢成為新的部族首領。此時在清帝國的西面,除準噶爾部之外還有和碩特部、杜爾伯特部和土爾扈特部,四者構成鬆散的聯盟關係並且以和碩特部為尊。噶爾丹在鞏固了部落內部的地位之後,隨即開始他心中的巨集圖霸業,結果幾個回合之後準噶爾部擊敗了和碩特部,威服了杜爾伯特部,趕走了土爾扈特部,噶爾丹由此成為無可爭議的領袖。

    如果歷史僅停留在這個階段,大清帝國大可不必為西感北邊陲的變動到悲觀,畢竟在噶爾丹之前曾有無數個部落首領完成過上述操作,可惜噶爾丹想要的遠不止這些。

    公元1678年,噶爾丹接受“博碩克圖汗”的稱號並大肆向周遭擴張,蒙古騎兵向南翻過天山入侵了葉爾羌汗國,向西攻入哈薩克汗國,向東兼併了喀爾喀蒙古並一路追殺至大清境內。此時的康熙皇帝剛剛完成收復臺灣的戰事,儘管國內迫切需要休養生息,但準噶爾汗國的咄咄逼人卻讓朝廷上下陷入一種從未有過的驚恐。

    按照歷史一般的發展規律來說,一個處在軍事上升階段的強國很難不對身邊衰落的鄰居產生覬覦,入關之前的清朝不也是靠攻擊敗落的明朝才得以發展壯大的嗎?而此刻清廷明顯在準噶爾汗國身上看到了自己當年的影子,換句話說如果此時不把噶爾丹從風頭上打落下來,日後必將是清朝的心腹大患。於是康熙皇帝親自出徵,接下來就有了清準之間的第一次正面交鋒,儘管大戰之下清朝險勝,但準噶爾汗國的根基並未遭到撼動,這也註定了它們會在後期進入長期的拉鋸階段。

    噶爾丹死後,其侄策妄阿拉布坦繼承汗位,準噶爾汗國很快就恢復了元氣並且變得比以前更加難以對付。準噶爾號稱鐵騎三十萬,不僅多次挫敗沙皇俄國的軍事蠶食,甚至派軍遠征至拉薩,進而將西藏納入汗國的版圖。

    面對這樣一個北至阿爾泰山,南抵青藏高原的龐然大物,清朝第一次有了泰山壓頂的不祥之感,於是清準雙方再次進入新一輪的大戰,可惜康熙帝已經看不到戰爭結束的那一天了。

    此後清朝經歷雍正、乾隆兩代,持續不斷地向西用兵終於拖垮了以遊牧為生的準噶爾汗國。公元1757年,清兵攻入伊犁河谷,為這場延續祖孫三代的漫長戰爭畫上了句號,此刻站在準噶爾汗國的廢墟上,大清多達1300萬平方公里的版圖由此得以奠定。

  • 3 # 月光先生看世界

    準噶爾,一個只要提到清史就繞不開的名字。康熙、雍正、乾隆,清朝最強盛的三個時期都在死磕準噶爾,不禁讓人疑惑,準噶爾到底做了什麼?竟然使得清朝把他往死裡整,不把它滅了誓不罷休。

    準噶爾侵犯了清朝的利益。

    準噶爾的源頭可以追溯到明朝時的瓦刺,瓦刺最強盛的時候,甚至打到了北京城下。可惜隨著一代雄主也先得死去,瓦次也迅速沒落了,最後分裂成了準噶爾部、和碩特部、土爾扈特部、杜爾伯特部等四個部落。

    直到噶爾丹統治準噶爾部,準噶爾才走向了崛起之路,準噶爾先是擊敗了和碩特汗國,成為衛拉特聯盟新的盟主。接著,吞併了南邊的葉爾羌汗國,又不斷攻佔東邊喀爾喀部的土地,導致喀爾喀部不斷向南遷移。準噶爾便一路追擊喀爾喀部南下,企圖統一整個蒙古草原。同時準噶爾還趁機東擴,隨著時間的加深,勢必會觸及到清朝的勢力範圍,於是戰爭便發生了。

    康熙統治時期的清朝,一直在努力遏制準格爾的擴張勢頭,此時的清朝只是想把準噶爾趕回老家而已,並沒有想滅掉它,畢竟那時候清朝內部還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要不是準噶爾撈過界了,康熙都懶得搭理它。

    其實,這主要是西藏在當時的地位十分敏感,準確說是西藏的拉薩地位十分敏感。那是藏傳佛教的聖地,當時的藏傳佛教影響範圍並不僅限於西藏地區,西到伏爾加河地區的土爾扈特部,北到俄國控制下的布里亞特部,南到喜馬拉雅山南麓小國,東則有大量滿洲和蒙古八旗也信仰藏傳佛教。注意八旗子弟也有信仰藏傳佛教的。一旦準噶爾控制了拉薩,利用藏傳佛教的影響力,必然會形成一個巨大的聯盟,這是清朝無法允許的,所以準噶爾被打實屬活該。

    雖然接連被清朝教訓,但是準格爾在其他戰場上確實捷報頻傳。準噶爾在中亞和哈薩克汗國以及浩罕汗國多次交戰,不僅幾乎征服了哈薩克汗國,甚至向南一度進佔現在印度的克什米爾地區。在此基礎上,準噶爾和俄國在北亞和中亞也有著多次衝突。準噶爾不僅多次資助了吉爾吉斯人和布里亞特人反對俄國的起義,甚至準噶爾自己就曾經擊敗俄國的入侵,並多次主動出擊,攻擊俄國位於西伯利亞的城鎮。

  • 4 # 超夢說

    準噶爾汗國是以今伊犁河谷為統治中心,在最強盛的時候幾乎與清朝達成東西並列的對峙格局,甚至不客氣地說,在滿清遭遇的所有陸上對手中,準噶爾汗國是對其威脅最為致命的一個。

    當然,正如滿清在入主中原前只是白山黑水間一個微不足道的部落一樣,準噶爾部當初也只是衛拉特蒙古四部之一,其最後能夠發展到與中原王朝分庭抗禮的地步著實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蒙元帝國被明朝推翻以後,殘元接連遭到朱元璋和朱棣的連續北伐,元氣大傷之下一分為三,其中瓦剌(亦即衛拉特)就是最靠西的一支,因此也被稱為“漠西蒙古”。明末建州女真崛起之後,漠南蒙古和漠北蒙古接連被滿清收入麾下,此時漠西四部卻因為“天高皇帝遠”而得到長足發展,尤其其中的準噶爾部更是厚積薄發。公元1671年,準噶爾部首領僧格在一場內亂中被殺,其遠在拉薩當喇嘛的弟弟噶爾丹聞訊趕回伊犁。

    儘管此前一直遠離權力中樞,但初次掌握權柄的噶爾丹便展示了其非凡的手腕,三下五除二之下內亂得以平息,順勢成為新的部族首領。此時在清帝國的西面,除準噶爾部之外還有和碩特部、杜爾伯特部和土爾扈特部,四者構成鬆散的聯盟關係並且以和碩特部為尊。噶爾丹在鞏固了部落內部的地位之後,隨即開始他心中的巨集圖霸業,結果幾個回合之後準噶爾部擊敗了和碩特部,威服了杜爾伯特部,趕走了土爾扈特部,噶爾丹由此成為無可爭議的領袖。

    如果歷史僅停留在這個階段,大清帝國大可不必為西感北邊陲的變動到悲觀,畢竟在噶爾丹之前曾有無數個部落首領完成過上述操作,可惜噶爾丹想要的遠不止這些。

    公元1678年,噶爾丹接受“博碩克圖汗”的稱號並大肆向周遭擴張,蒙古騎兵向南翻過天山入侵了葉爾羌汗國,向西攻入哈薩克汗國,向東兼併了喀爾喀蒙古並一路追殺至大清境內。此時的康熙皇帝剛剛完成收復臺灣的戰事,儘管國內迫切需要休養生息,但準噶爾汗國的咄咄逼人卻讓朝廷上下陷入一種從未有過的驚恐。

    圖-伊犁河三角洲

    按照歷史一般的發展規律來說,一個處在軍事上升階段的強國很難不對身邊衰落的鄰居產生覬覦,入關之前的清朝不也是靠攻擊敗落的明朝才得以發展壯大的嗎?而此刻清廷明顯在準噶爾汗國身上看到了自己當年的影子,換句話說如果此時不把噶爾丹從風頭上打落下來,日後必將是清朝的心腹大患。於是康熙皇帝親自出徵,接下來就有了清準之間的第一次正面交鋒,儘管大戰之下清朝險勝,但準噶爾汗國的根基並未遭到撼動,這也註定了它們會在後期進入長期的拉鋸階段。

    噶爾丹死後,其侄策妄阿拉布坦繼承汗位,準噶爾汗國很快就恢復了元氣並且變得比以前更加難以對付。準噶爾號稱鐵騎三十萬,不僅多次挫敗沙皇俄國的軍事蠶食,甚至派軍遠征至拉薩,進而將西藏納入汗國的版圖。

    面對這樣一個北至阿爾泰山,南抵青藏高原的龐然大物,清朝第一次有了泰山壓頂的不祥之感,於是清準雙方再次進入新一輪的大戰,可惜康熙帝已經看不到戰爭結束的那一天了。

    圖-伊寧機場俯瞰

    此後清朝經歷雍正、乾隆兩代,持續不斷地向西用兵終於拖垮了以遊牧為生的準噶爾汗國。公元1757年,清兵攻入伊犁河谷,為這場延續祖孫三代的漫長戰爭畫上了句號,此刻站在準噶爾汗國的廢墟上,大清多達1300萬平方公里的版圖由此得以奠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個普通人能否赤手空拳打倒一個訓練有素的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