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白色風車
-
2 # 糯糯媽媽
對於我們這種常年在外的人來說,只有家鄉的美食才能一解鄉愁啊,我們溫州有很多的特色菜,但是不可能一一的去細說,只能挑幾個我最喜歡的,比如:魚餅、炒粉幹、炒年糕、泥螺、蟶子、麻油鴨等。
先來說說魚餅吧,
小時候,經常是過年了,家裡的客人上門做客才會提一些包裝好的魚餅、對蝦、曼魚等海鮮,在等客人走的這個階段是最難的,因為家裡的長輩說只能等客人走了才能去動那些東西,所以我們這些小的就很期待,怎麼還不走……後來長大以後,條件也慢慢的好了,魚餅也慢慢的在我們家成了一道家常美食,它是以新鮮海水魚為主要原料,去骨打成泥狀,蒸熟切片,再配上醬油醋就可以成為一道美味的佳餚。
我們溫州的飯桌上如果有肉類的、海鮮類的必須要用醬油醋來蘸,不放其他的調料。
還有炒粉幹,這是必備的,無論是點心還是早中晚餐,都是不可缺少的。
-
3 # 小白和小賈的幸福生活
如果只能選一道在我印象中充滿家鄉味道的美食,我選柳蒿芽燉排骨。
其實對家鄉美食的懷念,除了味覺上的,更多的是透過美食的一種情懷,下面來聊聊我對柳蒿芽燉排骨的情懷吧:
1、因為種種原因,有很多年沒回家鄉了,我的家鄉是內蒙古大興安嶺的一個小鎮,我家鄉的菜系屬於東北菜,但因為地域原因,有很多地方特色美食,在菜品方面,比如烤全羊、呼倫貝爾鍋茶;特色小食品有像牛肉乾、鹿肉乾、藍莓果乾等等。
2、這麼多特色美食,為什麼在我心中,唯獨是柳蒿芽燉排骨最能體現我的家鄉味道呢,這就要從小時侯的記憶說起了。
3、家鄉的天氣比較冷,全年無霜期平均不到一百天,一般在七八月份野外河邊的氣候最為宜人,每年這兩個月,爸媽單位都會組織去零公里河邊遊玩,家長們一般都會帶上孩子。
大人們提前準備好黃瓜、幹豆腐、東北大醬、熟食和各種水果,還會準備好乾淨的飯盒和筷子、柴火、兩口大鐵鍋,再帶上生的柳蒿芽、排骨、豆角。
到了目的地,大人們就先忙活起來了,架上柴火,支上兩口大鐵鍋,用河水燉一鍋柳蒿芽排骨,再燉一鍋豆角排骨。我們這些孩子們就玩開了,各種遊戲,哪怕不玩遊戲,只是互相追著瘋跑,也特別開心,等孩子們玩累了,兩大鍋美食也做好了,也許是夏天的豆角燉排骨太常見了,又也許是柳蒿芽燉排骨比較適合在野外吃?總之每次都是柳蒿芽燉排骨先吃完,現在還記得當時的情景和味道。在野外喝一口熱乎乎的柳蒿芽排骨湯,那種從舌尖到心尖的溫暖,真的很懷念!
我現在雖然離開家鄉了,但也生活在東北,每到春季,也會採柳蒿芽,也會燉排骨,但老公不愛吃,說湯有點苦,浪費排骨了。再也吃不出小時侯的感覺了。我想,會有很多朋友像我一樣,因為某種情懷而懷念一種美食吧!
-
4 # 俏莊
安徽黃山——澆頭面
自從記事起,每當過年的時候,就能吃到澆頭面,客人來拜年,先喝茶,吃茶葉蛋,之後就是澆頭面上陣了,熱情的主人還會在裡面藏兩個雞蛋,一直唸叨著:吃啊,吃啊……也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流傳下來的習俗,一直延續至今。大概寓意著新的一年,從頭開始吧!
澆頭面的做法也比較簡單,先炒澆頭,也就是豆腐乾,肉末,筍乾一起炒,然後麵條煮熟之後放豬油和佐料,最後把炒好的筍乾肉絲蓋上去就完成了。
雖然做法簡單,但是吃起來可香了,現在在外地工作,吃不到澆頭面,只能回味了。每次回老家第一頓,就是去車站的麵館裡來一碗澆頭面,熟悉的口感,熟悉的味道,也許這就是故鄉的味道吧——樸素卻難忘!
-
5 # K菜媽
我是一名90後四川妹子、現生活在福建、對我來說、四川最特色的美食就是臘肉、而我最喜歡吃臘排骨燉土豆四季豆、因為這是家的味道。
回覆列表
甏肉乾飯
濟寧名吃
這個真的是地方特色吧。在濟寧隨處都可以看到一個甏肉乾飯的餐館,點上一份甏肉乾飯,肉入口即化肥而不膩,混著香噴噴的米飯那個感覺太爽了。非常有家鄉特色。但是說實話在外邊很少看到有賣甏肉乾飯的。所以也就只能回老家的時候才能吃上一次,滿滿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