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草上飛8473570

    縱觀中華民族五仟年文明史,上朝議政是有品級規定的.

    秦始皇兼併六國統一天下時就有規定.從四品以上可上朝議政.五品以下在大殿堂外面階臺站立候旨.

    皇帝有事,宣旨上殿.五品以下的官員才能候旨進殿,面見皇帝.三叩頭九拜,面見皇帝議政.

  • 2 # 孟智源

    一般都是正副部級官員,比如尚書,侍郎等,人數不能太多,要是部門的一二把手,不然皇帝給你商量半天,你不能做決定,皇帝還不氣炸咯,還有一些就是皇帝指定的一些人員,上書房行走

  • 3 # 風雨同生1

    六品至九品在京文武官及前朝帝王后裔——每個月初一、十五二日參加朝會。

    一品至五品在京文官、門下和中書二省中的六品以下官員(主簿和錄事除外)、監察御史、太常博士、尚書左右司及六部各司員外郎——每天都要上朝(所以他們被稱為常參官)

    三品以上在京武官(也就是十六衛將軍和大將軍)——三天上一次朝(所以他們被稱為九參官)

    四品和五品在京武官及各折衝府入京守衛皇帝的官兵——五天上一次朝(所以他們被稱為六參官)

    在國子監及弘文館讀書的學生——每一季上一次朝

    入朝參見皇帝的王爺們——每天上一次朝

  • 4 # 舊時樓臺月

    朝會,是古代官員與皇上議論國事的會議。在古代,稱臣見君為“朝”;而君見臣為“會”,兩者合稱“朝會”。

    朝會的來源

    朝會最早出自《史記 殷本紀》:“湯乃改正朔,易服色,上白,朝會以晝。”這段史料記載了商湯執政以後,修改了曆法,把夏曆的寅月為歲首改為丑月為歲首,又改變了器物服飾的顏色,崇尚白色,在白天舉行朝會。這說明了中國歷史最早的朝會開始於商朝。

    朝會的種類

    也就是說從商朝之後,歷朝歷代都沿用了“朝會”這一制度。而隨著時代的發展,朝會也被細分成為兩種:第一種是“大朝”,指皇帝在冬至、大慶之日受群臣朝賀;第二種是“常朝”,是指皇帝在平時召見文武百官,商議朝務,處理國政。

    但是,朝廷官員眾多,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夠參加朝會,那麼到底什麼級別的人才能參加朝會呢?

    參加朝會的要求

    由於中國古代朝代更迭的原因,每個朝代對官員參加朝會的級別要求是不同的。

    漢朝:

    由於漢朝的中央政府實行的是內外朝制度。能夠參加朝會的主要有以下幾類:

    ①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②九卿:太常、郎中令、衛尉、太僕、廷尉、大鴻臚、宗正、大司農、少府。

    ④部分博士、大夫、御史、郎無,數量依朝會主題而定。

    唐朝:

    由於唐朝完善了前朝的“九品中正”制度,朝廷中官員等級的劃分也較為完備了。 根據《唐會要》記載:“諸在京文武官職事九品以上,朔望日朝;其文武官五品以上及監察御史、員外郎、太常博士,每日朝參” 也就是說,在唐朝,京內九品以上文武官每月初一和十五上朝,其他五品以上文武官以及監察御史、員外郎、太常博士除了休息日之外每日都要上朝。

    宋朝:

    由於宋朝實行了“恩蔭制”,官員機構非常臃腫,中央和地方官員人數繁多,這也使得參加朝會的等級要求比較高,一般只有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御史臺中丞以上級別才有資格參加朝會,這些參加朝會的官員被稱為“朝參官”或“朝官”。

    明朝:

    根據《明會典 卷四 禮部二 朝儀》記載規定,明朝參加朝會的官員必須是四品以上(含四品),很多職權很重但品級不夠的官員都沒資格上朝,比如內閣大學士、御史、給事中。所以參加朝會的一般有:六部尚書、侍郎、都御史等。

    清朝:

    清朝的朝會不只有在殿內參加,還能在殿外參加。清朝規定:一品官員(包括正、從、下同)在殿內參加,二品官員在殿外參加,三品在二品官以外參加,三品以下沒有資格參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一頓可以控制在5-8元的單人菜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