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嗨嗨嗨了不起
-
2 # 翡翠如意閣
有人說“廣式利是”、紅包的意義不在數字大小,在於暖、在於情字,你怎麼看?
我覺得這種紅包非常好,值得點贊。傳統意義上的紅包也叫壓歲錢,是過農曆春節時長輩給小孩子用紅紙包裹的錢。春節發紅包的風俗源遠流長,它代表著一種長輩對晚輩的美好祝福,它是長輩送給孩子的護身符,保佑孩子在新的一年裡健康吉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送紅包和收紅包是華人長久以來的傳統習俗,紅包文化原先是出自於華人禮尚往來的一種正常人際關係,體現和諧相處的友好情結。
可隨社會的發展紅包逐漸變味。1:從原先的慶賀壓歲,廷伸到⋯⋯,也漸漸有了“行情”,形成了可怕的陋規。授受中不但心照不宣,而且“論斤計量”、按質議價一一一賄賂色彩的紅包。紅包的紅紙也變成了大信封、牛皮紙袋、香菸筒、糕點盒等異化紅包。2:成為親戚朋友間相互攀比的方式。你今年發了多少壓歲錢,我發了多少壓歲錢。明面上紅包發給孩子了,但暗地裡又被家長給沒收了,父母是怕孩子亂花錢,也或弄丟了。但這樣會讓小孩子感到失落難過,失去對過年的期待。因而給小孩的紅包不宜過大,權當零花錢好了。
過年就是熱鬧喜慶,開心快樂就好。廣式這種不在意數字大小,只在於暖、情的紅包值得點贊,值得提倡,推廣。廣式紅包特點,一是小,錢不多收派的雙方都沒壓力,不用心痛自己的錢包。二是數量多。三是不僅限於親友、同事之間,可向小區保安、快遞員、茶樓服務員、掃地阿姨等遞上一封紅包,表達一份祝福、一份感恩。快遞小哥送貨來說一句過年好,送上一個紅包,出門給小區保安派一紅包,感謝他們仍堅守崗位⋯⋯一封封紅包,在你來我往之間,交換了祝福,傳遞了人與人之間的暖暖情誼,也增進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也使年的味道變得更加濃郁。
-
3 # 張公子1984
昨天,公司給我發了一個小紅包,一張20面值的新年利是,頓時感到自己好有存在感,畢竟證明我在公司的存在,多少不是主要的,重要的是我在新的一面裡能創造多少價值。
-
4 # 戴鋼盔的ZZZ
個人感覺,這實際上折射出的是珠三角,或者是廣東人所特有的包容、精明、傳統、實在等地域文化的最大外在表現。
首先,包容。個人感覺廣東人有一種天生的包容感,絕不排外。紅包給多少都好,隨你。你給多了他也並不因此就高看你一眼,你給少了,他也絕對不輕視你一分。就如同平時大家在一起交流,只要有一個人說普通話,所有在場的廣東人都會隨著你說普通話,而且轉換自如,毫無違和感。當然,廣東人說普通話的水平實在不敢恭維。
其次,精明。發紅包,一般不會裝大額的,因為這屬於錢花得不是地方。在做生意、工作中,絕對算得清清楚楚,做好自己分內的事,自己分外的事絕不多管,既不多做,也不少做。辦婚禮,有錢就多辦,沒有錢就少辦。婚車只要是自己的車就好,絕不為了所謂的場面而去借別人的豪車。不收禮金,你拿來了紅包就是用手摸一摸,或者是折個角,代表收過了。
第三,傳統。廣東真的是很傳統的地方。發紅包就是要討個彩頭,春節期間利用一切機會去尋找一個美好的祝願,讓人人都感覺到禮貌、溫暖。要買年桔,在於求個“吉”,要吃髮菜,在於求”發財“。平時,更是傳統文化處處都體現,男主外、女主內,多子多福,燒香敬神、敬祖宗。
第四,實在。春節期間,只要有人為你服務了,無論認不認識,都會發紅包,車場保安、未婚男女、酒店服務員等等。平時待人也真誠、實在,也許飯不是最好的,但會很真誠的請你吃,認為你是朋友就很真誠的對待你,不玩心機。
-
5 # 老草1759055
我是廣東順德人,發紅包收紅包只是陶個吉利,一般5-20元,不在乎多與小,婚嫁,紅白事,一律不收紅包。今年過年發過兩個100元紅包都是發給重慶的朋友兒女,因為多年沒有見過面所以發大一點。紅包不分大小隻是習俗而已。
-
6 # 妙輝快樂人生
春節發紅包是傳統習俗應傳承,但不要以數字衡量,只是意思意思讓小孩高興大人高興高興,過年嘛,互相道喜祝來年健康快樂幸福!
回覆列表
我覺得紅包不在於大小,就是新年圖個開心,有紅包就好發紅包太大這個就過的有壓力了,不是嗎開心快樂幸福健康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