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婺閩哥
-
2 # 大明山人曾遜
看問題的角度很重要,不同的角度會得出不同的結論。
司馬懿投靠代表新生力量的曹操,在擇主方面比孔明強。他不用白手起家,而是坐享了曹操的創業成果。
孔明投靠織蓆出身的劉備,妄圖恢復病入膏肓的漢室,這本來就不符合歷史潮流。也就是說,孔明一開始的政治定位就註定要失敗。所以,在認清歷史潮流,擇主而事這方面,孔明不如司馬懿。孔明在擇主方面有些感情用事,單純地為報“三顧茅廬”的知遇之恩,不如司馬懿會投機。
但是,就個人的為人處事能力而言,孔明遠強於司馬懿。他輔佐劉備白手起家,不僅參與全面策劃、管理,還要親自領兵打仗,建立起三分天下的蜀國,三國裡沒有哪個謀臣能做到,更何況從來都處理不好人際關係的司馬懿。司馬家族除了會領兵打仗、玩些陰招外,官場管理方面卻乏善可陳,這也是導致司馬天下一直內亂的原因。
孔明為人磊落,在人格、治理、謀略方面遠勝司馬懿;司馬懿則善於藏拙,陰鷙,內藏野心,會利用曹魏的力量成就自己。
綜合來看,孔明是出色的政治家、戰略家,而司馬懿只能算是個出色的陰謀家、野心家。
三國歸晉,這主要是司馬懿靠壽數熬出來的,孔明及曹魏三代君主都熬不過司馬懿的壽數,這是天意,非司馬能耐。縱觀歷史,靠熬壽數和宮廷奪權取勝的三朝元老不止司馬懿一人,所以不能憑這方面與孔明比較,沒有歷史條件。
-
3 # 顏逑君
他們兩個人沒有真正比過,
在三曹時代,曹操時候,司馬懿刻意隱瞞自己。為什麼隱瞞,他的才能不過為曹操錦上添花,有曹操在,司馬懿都不想出世的。曹操那麼多謀士,唯獨最怕司馬懿。時刻帶在身邊。
在剩下來的二曹時代,如果司馬懿任何一刻打贏諸葛亮吞滅蜀國,就是也沒有司馬家族的帝國國天下了。
聰明如司馬懿肯定是忍的住的。
可以說,三曹時代,司馬懿沒有用全力,
碰上諸葛亮沒有用全力。
司馬懿想的是司馬天下。
所以碰上諸葛亮只是忍,不能輸不能贏。
這一點他完全做到了。
至於真正本事,很難講了。沒有對比怎麼知道傷害。
反正最後司馬懿得到了他想要的。諸葛亮沒有得到他想要的,只能夠淚滿襟結束自己的最後。誰輸誰贏就一目瞭然了。
-
4 # 奇門燉雪
我認為司馬懿比諸葛亮厲害。
論打仗,諸葛亮耗費人力物力,被司馬懿以無為輕鬆對付,耗費的物力少,按我現在的績效考核標準就是司馬懿投資少效益高,諸葛亮投資多無效益。
論性格,諸葛亮好鬥,總想擴大疆土,司馬懿靜坐防禦,即使諸葛亮送他女人衣服也不動怒,說明司馬懿的性格真的高於諸葛亮。
論成敗,諸葛亮死於與司馬懿的對抗中,壽命短,司馬懿壽命長,大家說人一生不就為多活些日子嗎,誰活得長誰就是贏家。
論成績,諸葛亮一直是打工的身份,子孫也是。司馬懿讓自己的後代坐上了皇帝,統一了三國亂局,成績斐然。
-
5 # 鄺生24
從軍事方面講,司馬懿比諸葛亮勝萬倍。諸葛亮是一個不會打仗的人,沒有什麼軍事才能。六次主動統兵北伐均以失敗告終,連自已也死在北伐之中,是歷史上僅有的慘敗統帥。
在權臣上諸葛亮也不及司馬懿,三國最後政歸司馬氏建立晉朝,而諸葛亮沒這本事。
-
6 # 漢闕故人
單從行軍佈陣,帶兵打仗,司馬懿比諸葛亮稍遜一籌。但從大局觀看,司馬懿是最懂諸葛亮的人,最能抓住諸葛亮的弱點的人。諸葛亮計謀超群,司馬懿就來個堅守不出,一個字就是拖。諸葛亮送女人衣服給他,羞辱他的目的,就是激他出戰,司馬懿態度坦然,眾將憤慨不已,司馬懿看你耍什麼花招,就是不出戰。諸葛亮毫無辦法,最終星落五丈原。諸葛亮可以說是被司馬懿“拖"死了的。
-
7 # MrT143241809
按照三國演義來說的話,諸葛先生就是一個神一樣的人物,除了身體不好,沒缺點。歷史中的話,司馬懿就是夠狠夠忍的人物,單純從地理環境來說,曹家佔有當時中原富裕之地,人口眾多,可以拖死劉家,名將如雲,劉家處於山多地曠人口稀少,少數民族眾多,內部矛盾重重,內耗就夠自己耗一陣,兩人之間戰爭也沒有給後世留下教科書式的戰鬥,三國最精彩的戰爭應該是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
-
8 # 佑聖哥哥
識人用人略勝諸葛亮。
其實在識人用人上司馬懿要比諸葛亮強。
其實第一次北伐諸葛亮肯定是能收全攻的,但就因為司馬懿的出現造成了無功而返。
當時孟達新城叛變,結果還沒有成功就被司馬懿識破,當即閃電戰斬殺孟達。
在街亭上當時是錯誤的用人用了馬謖,所以諸葛亮才失敗。
才智未必輸於諸葛亮。當時的情況,司馬懿只能平或者敗諸葛亮。為了生不能勝
拿空城計這個事情來說吧,如果當初是馬醫精誠生擒諸葛亮,其實也就沒有後面的故事了,結局肯定是司馬懿被絞兔死,走狗烹。滅了三族。
所以司馬懿再三考慮,所以沒有去點破這件事情。但如果司馬懿真的忠心,即使知道是空城。必須派一哨人馬進去查探便可以,知道是真是假,真的就撤退,反正帶了這麼多大軍平安撤退也是可以的。而且成小不能拒收,這麼大一堆人進去,他重視城裡藏兵,你諸葛亮以身作餌也不能全其性命。
如果這樣病死五丈原。司馬懿的生命比諸葛亮要強。三國活的久才是王道。馬一熬死了曹家三代人。終於掌權,然後發動高平陵,然後成就霸業。
而諸葛亮只能鬱鬱而終病死五丈原,因為心力交瘁,事必躬親太過勞累。
司馬懿運氣比諸葛亮好。其實在火燒上方谷的時候,上天默默的站在了司馬的一邊,九月未有下雨,結果偏偏在那一天下雨了。然後救了司馬懿。而諸葛亮就算點了一個七星續命燈,最後還是讓胃炎開了一下門兒。
-
9 # 仰天長笑2019
司馬懿真的不如諸葛亮嗎?答案是:真的。以綜合素質比,司馬懿和諸葛亮不在一個檔次。首先,沒有諸葛亮,劉備不可能三分天下有其一,諸葛亮的政治才能在當時絕對頭名!而曹操沒有司馬懿照樣是挾天子令諸侯的大老闆!第二,在諸葛亮北伐中,在司馬懿佔絕對優勢的情況下沒有任何一次大敗諸葛亮,六出祁山諸葛亮都能全身而退,諸葛亮以弱勝強,屢敗司馬懿,說明軍事才能遠勝司馬懿!
第三,諸葛亮發明了木牛流馬和諸葛神弩,說明諸葛亮還是一個發明家,對機械製造很有研究。而這方面司馬懿就是個小白!
第四,諸葛亮的赤膽忠心和司馬懿的謀朝篡位是鮮明對比,在忠誠和道德上,司馬懿就是個渣渣!
但是尺有所長,寸有所短!司馬懿有兩項長處是他成功篡朝的關鍵:一,身體好,活了70多歲,把魏蜀吳所有的能人都熬死了,所以他就是最厲害的了。二,有對兒子的教育堪稱帝王家的典範。中國幾千年,沒有那個帝王將相家的弟兄如司馬師司馬昭兄弟這樣又有才能又親密無間,毫無猜忌。
-
10 # 醉灬當年
司馬懿和諸葛亮不分伯仲,只是他倆的性格和接觸的環境不同,例如空城計,司馬懿不是被諸葛亮嚇破膽不敢進城,而是他考慮到如果他殺了諸葛亮,那麼他回去曹睿就會覺得留他沒什麼意義,會殺了他,所以他選擇忍讓,為了自己的後代,奠定基業,而諸葛亮是急於求成,知道自己時日不多,想近早完成先帝遺願
-
11 # 雄心雅者
答:司馬懿真的不如諸葛亮,從智謀上和軍事上與及人品、忠義等中方面看,歷史上的司馬懿不如諸葛亮,從文學著作巜三國演義》中司馬懿也大大不如諸葛亮,看以下可見解:
明未文學著作《三國演義》中司馬懿多次被諸葛亮用奇謀妙計打敗,特別是《空城計》敘述,更貶低了司馬懿的軍事和才能不如諸葛亮,使明末朝代之後的人們印象中司馬懿不如諸葛亮的定論。
歷史記敘《晉書》中唐朝皇帝李世民對司馬懿評價是貶值的,對諸葛亮是煲值的。
據正史《三國志》卷三十五卷〈諸葛亮傳》記敘:諸葛亮親人只有兄長諸葛謹,弟弟諸葛均,後各為其主,幸得亮遇明主。憑一人之才,力挽狂瀾於玩倒,最後,終在夙中隕落,倘若有如司馬家族一樣煊赫的豪門,為其分憂解難,諸葛亮也許不會因操勞過度而英年早逝,否則;鹿死誰尚在兩可?
歷史書《晉書、宣帝記》記敘:司馬懿生性殘忍,手段毒辣,內忍而外寬,猜忌多權變,司馬懿的魏國主公曹操的兒子曹爽和之弟曹義,有著一定地認識:……司馬懿損狡詐無比,說孔明尚在尚不能勝他?
司馬懿先用誘騙魏國主公曹爽,交兵權,捉曹爽三兄弟,皆斬殺。司馬懿篡權奪位,期用心之險惡,手段毒辣可見之。
正史《三國志》記敘:諸葛亮淡泊明志,溫文儒雅,在先主公劉備逝世後之,亮吋刻不忘託孤之重,夙興夜寐,操勞國事,為主公劉禪和蜀漢振興。這不僅體現諸葛亮對自己的主公之忠心,更體現了諸葛亮對先主的諾言,是忠臣賢相典範。
大家從文學著作巜三國演義》、與正史巜三國志》記敘、歷史《晉書》等多方面記敘體現出歷史上的司馬懿真的不如諸葛亮。
-
12 # 夢歆
論才幹,論智謀bai,諸葛亮較司馬懿略勝一籌,可二du人功業卻相反。箇中緣zhi故頗為錯綜複雜,本文擬從四個dao方面論述之。
一、家世不同
司馬懿生於官宦人家,其祖發跡於西漢初,更四世至東漢官至二 百石。司馬家族既是東漢豪門大族,又有崇儒重教之美譽。司馬懿之父司馬防是儒家禮儀的實踐者,《三國志》卷一五《司馬朗傳》注引司馬彪《序傳》雲:“性質直公方,雖閒居宴處,威儀不忒。雅好漢書名臣列傳,所諷者數十萬言。……”[1]其兄司馬朗與弟司馬孚均被譽為當世“醇儒”, 司馬朗“雅好人倫典籍”,值歲大飢、人相食之時,“收恤宗族,教訓諸弟,不為衰世解業” [2],又建議復儒家某些古老制度,如五等之制、井田制等;司馬孚亦是儒教的忠實信徒,《晉書》卷三記載:“(孚)溫厚廉讓,博涉經史。漢末喪亂,與兄弟處危亡之中,簞食瓢飲,而披閱不倦。”司馬懿本人也“少有奇節,聰明多大略。博學融聞,伏膺儒教”(《晉書》卷一《宣帝紀》)。
司馬氏之社會地位、聲望,對大族官僚具有極大的號召力,司馬懿得到魏文帝、魏明帝器重,被委以重任,在數年間將曹魏枝葉翦除殆盡,為其子篡位、其孫建晉鳴鑼開道,除自身因素外,無不得力於此。
諸葛亮則出生於沒落的官僚家庭,據《三國志》卷三十五《諸葛亮傳》記載:“(亮)漢司隸校尉諸葛豐後也。父珪字君貢,漢末為太山郡丞。亮早孤,從父玄為袁術所署豫章太守,玄將亮及亮弟均之官。會漢朝更選朱皓代玄。玄素與荊州牧劉表有舊,往依之。玄卒,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3]
諸葛亮家境日趨式微,其從父諸葛玄謝世後,諸葛亮儼然為一村夫。諸葛亮親人只有兄長諸葛謹、弟弟諸葛均,後亦各為其主。諸葛亮無家族倚重,幸得遇明主,憑一己之才,期力挽狂瀾於既倒。無奈,孔明為國事夙興夜寐,積勞成疾,最終在悲風中隕落。倘若有如司馬家族一樣煊赫的豪門為支撐,為其分憂解難,諸葛亮也許不會因操勞過度而英年早逝。否則,鹿死誰手尚在兩可。
二、性情各異
司馬懿生性殘忍、手段毒辣,是“內忌而外寬,猜忌多權變”(《晉書.宣帝紀》)。對司馬懿之為人,曹爽之弟曹羲有著一定地認識:“……司馬懿譎詐無比,孔明尚不能勝?”[4 ]但是天真地認為投降即可全命:“不如自縛?見之,以免一死。”[5]司馬懿先用狡詐的手段兩次派人誘騙曹爽:“太傅無他事,只是削汝兵權而已。”“吾與蔣濟指洛水為誓,只因兵權之事,別無他意。”[6]及曹爽交出兵權,凶殘面目暴露無遺,當即翦除曹爽黨羽,接著便把魔爪伸向曹爽一族,“……然後押著曹爽兄弟三人並一干人犯,皆斬於市曹,滅其三族;其家產財物,盡抄入庫。”[7]最終掌握了大權,為司馬篡權創造了重要的條件。先於此,司馬懿不準公孫淵投降,斬殺兩名求和使者;而古有“兩國交兵不斬來使”之故事,司馬懿此舉違背了遊戲規則。其用心之險惡、手段之毒辣可見一斑。
太尉華歆進言於曹睿雲:“先時太祖武皇帝嘗謂臣曰:司馬懿鷹視狼顧,不可付以兵權;久必為國家大患。”[8]王朗亦言:“司馬懿深明韜略,善曉兵機,素有大志;若不早除,久必為禍。”[9]二人之言印證了司馬懿種種醜惡行徑。司馬懿臨終時叮囑二子:“吾事魏歷年,官授太傅,人臣之位極矣;人皆疑吾有異志,吾嘗懷恐懼。吾死之後,汝二人善理國政。慎之!慎之!”[10]司馬懿做出一副語重深長的姿態,極力表達忠誠之心,掩藏心底不可告人的祕密,虛偽之真面目欲蓋彌彰。正如曹操欲稱帝,又懼怕遭到輿論的譴責而按兵不動,由他的兒子完成未竟事業一般,司馬氏歸曹魏政勸於己的過程亦是如此,可見司馬懿之虛偽、狡詐不亞於曹阿滿。
諸葛亮生性淡泊明志、溫文爾雅,正如其門上之對聯所言:“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11]內在性情淡化為外在行為,則表現為“涵平常之心,做該做之事”。諸葛亮感恩於劉備三顧茅廬殷勤之意,而“知其不可而為之”。是對劉備的惻隱之心、感恩之心,是懷著淡泊名利之心,只為行宜、不計後果之念,最終促成了諸葛亮做出瞭如此的人生抉擇。在先主逝世後,諸葛亮時刻不忘託孤之重,夙興夜寐,操勞國事。這不僅體現了孔明之忠,更體現了諸葛亮遵守對先主之諾言,是忠臣、賢相之典範。
《三國演義》在諸葛亮尚未出場時,有一段風景描寫:“一帶高岡枕流水:高岡屈曲壓雲根,流水潺潺飛石髓; 勢若困龍石上蟠,形如單鳳鬆陰裡;柴門半掩閉茅廬,中有高人臥不起。 修竹交加列翠屏,四時籬落野花馨……”[12]這段風景應是為諸葛亮而設,也是其性情的映襯。
詩中以困龍、單鳳喻孔明之才,以交加之修竹狀其品行之高潔,以困龍、單鳳形容其之懷才不遇,以溫馨之野花極寫其之悠然貌。一位身懷奇才、情操高尚、神采飄逸之隱士形象躍然紙上。讀者未見其人,而欽佩之情油然而生。
周遭風景與人性情相映成輝,足見隱者之品性。杜甫在讚揚諸葛亮時,也採用了以物喻人的手法。如“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柏森森”,正是諸葛亮高潔人格的象徵。
諸葛亮溫和爾雅之風範、淡泊寧靜之心境,決定了其與生性殘忍、專致於功名的司馬懿迥然不同的人生理想與政治命運。諸葛亮待人溫和,如對公子劉琦,本不欲介入他人家事,經不住再三懇求,最終為之出謀保全其性命;諸葛亮講誠信,如遵守諾言,對孟獲的七擒七縱,不加傷害,使其心服口服。而司馬懿自幼因家世影響,為人殘暴、心恨手辣、狡詐多權謀,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三、思想淵源
司馬懿雖然“服膺儒教”,但卻熱衷於申韓之術。誠然,“申韓之術”本身並無善惡之分,它講求策略、玩弄權術,若適當的人使用得當,則善莫大焉,反之,將貽害無窮。司馬懿這一心術不正、用心險惡之人,利用“申韓之術”為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大行殺戮、芟夷異己,手段之酷,令人髮指。其後弒君篡位違背了儒家禮制,踐踏了忠君原則。司馬懿的醜惡行徑與司馬氏發動的典午之變,與植根於其思想中的申韓之術不無關係。
諸葛亮思想中亦有“申韓”之成分,在他的神機妙算中似乎夾雜著“申韓之術”。與司馬懿不同的是諸葛亮只針對敵人,不針對自己人。儘管如此,從一生行為來看,諸葛亮是儒家思想的忠實實踐者,是儒家精神的集中體現者,是儒家心目中良臣賢相,是士人的楷模。也正是這一儒家思想釀造了諸葛亮人生悲劇。
四、接班人培養
人才持續發展觀認為培養接班人是事業後繼發展的關鍵,尤其對於魏蜀集團鹿死誰手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培養接班人是司馬懿與諸葛亮的共同心願,不同的是司馬懿在潛意識地培養他的兩個兒子。“懿長子司馬師,字子元;次子司馬昭,字子尚:二人素有大志,通曉兵書”,[13] 且二人常年跟隨父親征戰南北,增強了實戰經驗、增長了才幹,又在與將領朝夕相處中籠絡了一批忠於自己的黨羽為篡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司馬懿臨終託付大事於自己的親生兒子,可謂意味深長。從表面上看司馬懿將司馬氏兄弟視為股肱之臣、託孤重臣,實際上給予愛子厚望,期待他們完成自己之未竟事業:弒君篡權。令其欣慰的是自己的期望沒有落空,司馬氏兄弟二人加緊鞏固實力,在司馬昭掌權時順利奪取曹魏政權。
三家歸晉一定程度上取決於司馬懿,他不僅鞏固了司馬氏在曹魏集團的政治地位和軍事大權,而且極力打造了兩位西晉歷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
諸葛亮並非不愛惜人才、培養人才,天水郡見了姜維喜不自勝,“吾自出茅廬以來,遍求賢者,欲傳授平生之學,恨未得其人。今遇伯約,吾願足矣”, [14]並挖空心思收服姜伯約,將其定為重點培養物件。但是,姜伯約畢竟是降將得不到後主的信任,在諸葛亮去世後,姜維受種種勢力束縛,不敢放手一搏,甚至還有性命之憂,借屯糧為名外出避難。這一切說明了姜維在蜀漢集團中的地位是極其不穩固的,雖然他對蜀漢政權忠心耿耿,但是也難免遭人猜忌。
從某種意義看,諸葛亮選擇姜維為接班人擔任完成統一大業之重任,是一大失誤。誠然,姜維不乏膽識與謀略,可在蜀漢集團時間較短、功勞不高、資歷尚淺,缺乏群眾基礎,尤其是在備加賞識、信任他的諸葛亮去世後,更是孤掌難鳴,難以服眾。當他還在前線浴血奮戰之時,後主已經降晉,這充分體現劉禪君臣對姜維挽救蜀漢覆滅命運之能力的懷疑。
因此,諸葛亮應捨棄姜維栽培自己的兒子——諸葛瞻。然而,不象司馬懿把兒子帶在身邊,諸葛亮經年疲於征戰,無暇顧及其子的教育。甚至,諸葛瞻在《三國演義》中很少露面,直到最後,才在危難之際閃亮登場,演義一場悲劇之後,匆匆離去。筆者認為諸葛瞻才是諸葛亮理想的培養物件,其一他不乏聰明才智,稍一雕琢即可成器;其二他是東床駙馬;其三可依託其父的聲望。後兩者使諸葛瞻能夠得到蜀漢集團君臣之信任。倘若諸葛亮精心栽培諸葛瞻,誰能斷言諸葛瞻必輸於司馬氏兄弟呢?又有誰敢確信諸葛瞻不能力挽狂瀾改變蜀漢政權之命運呢?
-
13 # 霸氣且響亮的名字
只論三國演義,分各個方面來比較一下,這裡暫且不論兩人官職權力大小:
1.論個人能力,三國演義中神化了諸葛亮的智謀,司馬懿不如他;兩人對陣司馬懿衝陣的三個將軍被諸葛亮生擒,佈陣破陣司馬懿不如他;諸葛亮發明木牛流馬運輸糧食,司馬懿不如他;諸葛亮上方谷差點誅殺司馬懿,司馬懿不如他;
2.論權衡利弊,三國演義中司馬懿一直是一個謹小慎微的人,處處提防著曹氏一族對他司馬家的虎視眈眈,司馬懿在做任何的事情都是保有餘力,不如諸葛亮可以一如既往沒有任何的阻力,諸葛亮只需要前進即可,司馬懿卻需要保證不敗,司馬懿在當時最大的護身符就是諸葛亮,三國演義中的空城計完全是司馬懿故意放了諸葛亮,以保全自己的司馬家族,故此兩人成為知音;如果真正的司馬懿無後顧之憂的話,諸葛亮是否能壓住司馬懿?這個問題現在沒辦法說明;
3.培養人才方面,司馬懿可以說是完勝諸葛亮,諸葛亮自己強是公認的,諸葛亮死後沒有人可以接班也是公認的,司馬懿則不然,門下弟子皆為傑出人才,對兒子們也是教導有方,之前的英雄曹操劉備等人的後代可以說是一代不如一代,司馬懿的後代卻一代強過一代,司馬懿在培養人才和培養接班人的方面可以說是落了諸葛亮幾條街不止;也充分的證明了什麼叫“先贏不叫贏”;
4.論雙方的可持續發展觀,司馬懿熬死了曹家三代,直到後來熬死了諸葛亮,司馬懿是真正的打不過你就熬死你,只要你們都死了我就是老大,郭德綱那句四個藝術家誰活得時間長誰就是藝術家,你說什麼都對,司馬懿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綜上所述,兩人均為當時世間頂尖的智者,兩人的比較各有勝負,不能說司馬懿不如諸葛亮,也不能說諸葛亮不如司馬懿。
-
14 # 有夢想的耙哥說情感
論身世,諸葛亮不如司馬懿。論計謀司馬懿不如諸葛亮。
司馬懿身世顯赫,出生在貴族家庭。諸葛亮出生在家境貧寒家庭裡,他隱居山林裡,後來被稱為山野村夫。
諸葛亮剛剛出山幫劉備出餿主意的時候,關羽和張飛常常看不起他,常常譏諷諸葛亮是山野村夫,成不了大事。
但後來經過了幾次勝丈,關羽和張飛對諸葛亮刮目相看了,並開始尊重起這位山野村夫來。所以古人常說:英雄不論出處。還說,高人在民間。實踐證明,的確如此。
事實上,司馬懿真的不如諸葛亮的才能,不如諸葛亮的餿主意高明。比如一個死諸葛亮也把司馬懿嚇住了,使得司馬懿不敢往前一步。當司馬懿知道敗到死諸葛亮手裡時,司馬懿對天長嘆,我真不如諸葛亮啊!
-
15 # 天天向上天天向上
這要看怎麼說了,就結果論來講司馬懿比諸葛亮要厲害他教育的後代建立了晉朝,諸葛亮拼死拼活全家都搭上了也沒能走出蜀地,而就當時對人民的貢獻來講諸葛亮當然要高於司馬懿,單比智商還真不好說,因為手上的資源不一樣,按照三國志的敘述,軍事上諸葛亮比不上司馬懿,治國上司馬懿比不上諸葛亮,從前後出師表可以看出,諸葛亮的7出祁山其實也是被逼無奈,只是要完成先皇劉備遺願,要是沒有白帝城託孤讓諸葛亮好好發展發展,再培養點優秀的文武將,收復魏吳,重興漢室也不是不可能,所以你說的不如要看怎麼個不如了,天時地利人和這三個要素的確是決定成敗的關鍵,你說項羽不如劉邦嗎?只是因為項羽剛愎自用劉邦知人善用就烏江自刎了。殷紂王不如周武王嗎?只因為殷紂王在媽祖廟前寫了首淫詩酒池肉林,周武王替天行道就滅了商。成王敗寇,恆古不變的道理。
-
16 # 26度的斜陽
不是的,從空城計就可以看出,那是司馬懿估計撤退的,如果這時候把諸葛亮給滅了,曹家就少了一個勁敵,那司馬懿他的來日就不多了。要不最終他能統一三國合併為晉國呢?
-
17 # 栺媈婼萣妷簘蓸
論才幹,論智謀,諸葛亮較司馬懿略勝一籌,可二人功業卻相反。箇中緣故頗為錯綜複雜,本文擬從四個方面論述之。 一、家世不同 司馬懿生於官宦人家,其祖發跡於西漢初,更四世至東漢官至二 百石。司馬家族既是東漢豪門大族,又有崇儒重教之美譽。司馬懿之父司馬防是儒家禮儀的實踐者,《三國志》卷一五《司馬朗傳》注引司馬彪《序傳》雲:“性質直公方,雖閒居宴處,威儀不忒。雅好漢書名臣列傳,所諷者數十萬言。……”[1]其兄司馬朗與弟司馬孚均被譽為當世“醇儒”, 司馬朗“雅好人倫典籍”,值歲大飢、人相食之時,“收恤宗族,教訓諸弟,不為衰世解業” [2],又建議復儒家某些古老制度,如五等之制、井田制等;司馬孚亦是儒教的忠實信徒,《晉書》卷三記載:“(孚)溫厚廉讓,博涉經史。漢末喪亂,與兄弟處危亡之中,簞食瓢飲,而披閱不倦。”司馬懿本人也“少有奇節,聰明多大略。博學融聞,伏膺儒教”(《晉書》卷一《宣帝紀》)。 司馬氏之社會地位、聲望,對大族官僚具有極大的號召力,司馬懿得到魏文帝、魏明帝器重,被委以重任,在數年間將曹魏枝葉翦除殆盡,為其子篡位、其孫建晉鳴鑼開道,除自身因素外,無不得力於此。 諸葛亮則出生於沒落的官僚家庭,據《三國志》卷三十五《諸葛亮傳》記載:“(亮)漢司隸校尉諸葛豐後也。父珪字君貢,漢末為太山郡丞。亮早孤,從父玄為袁術所署豫章太守,玄將亮及亮弟均之官。會漢朝更選朱皓代玄。玄素與荊州牧劉表有舊,往依之。玄卒,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3] 諸葛亮家境日趨式微,其從父諸葛玄謝世後,諸葛亮儼然為一村夫。諸葛亮親人只有兄長諸葛謹、弟弟諸葛均,後亦各為其主。諸葛亮無家族倚重,幸得遇明主,憑一己之才,期力挽狂瀾於既倒。無奈,孔明為國事夙興夜寐,積勞成疾,最終在悲風中隕落。倘若有如司馬家族一樣煊赫的豪門為支撐,為其分憂解難,諸葛亮也許不會因操勞過度而英年早逝。否則,鹿死誰手尚在兩可。 二、性情各異 司馬懿生性殘忍、手段毒辣,是“內忌而外寬,猜忌多權變”(《晉書.宣帝紀》)。對司馬懿之為人,曹爽之弟曹羲有著一定地認識:“……司馬懿譎詐無比,孔明尚不能勝?”[4 ]但是天真地認為投降即可全命:“不如自縛?見之,以免一死。”[5]司馬懿先用狡詐的手段兩次派人誘騙曹爽:“太傅無他事,只是削汝兵權而已。”“吾與蔣濟指洛水為誓,只因兵權之事,別無他意。”[6]及曹爽交出兵權,凶殘面目暴露無遺,當即翦除曹爽黨羽,接著便把魔爪伸向曹爽一族,“……然後押著曹爽兄弟三人並一干人犯,皆斬於市曹,滅其三族;其家產財物,盡抄入庫。”[7]最終掌握了大權,為司馬篡權創造了重要的條件。先於此,司馬懿不準公孫淵投降,斬殺兩名求和使者;而古有“兩國交兵不斬來使”之故事,司馬懿此舉違背了遊戲規則。其用心之險惡、手段之毒辣可見一斑。 太尉華歆進言於曹睿雲:“先時太祖武皇帝嘗謂臣曰:司馬懿鷹視狼顧,不可付以兵權;久必為國家大患。”[8]王朗亦言:“司馬懿深明韜略,善曉兵機,素有大志;若不早除,久必為禍。”[9]二人之言印證了司馬懿種種醜惡行徑。司馬懿臨終時叮囑二子:“吾事魏歷年,官授太傅,人臣之位極矣;人皆疑吾有異志,吾嘗懷恐懼。吾死之後,汝二人善理國政。慎之!慎之!”[10]司馬懿做出一副語重深長的姿態,極力表達忠誠之心,掩藏心底不可告人的祕密,虛偽之真面目欲蓋彌彰。正如曹操欲稱帝,又懼怕遭到輿論的譴責而按兵不動,由他的兒子完成未竟事業一般,司馬氏歸曹魏政勸於己的過程亦是如此,可見司馬懿之虛偽、狡詐不亞於曹阿滿。 諸葛亮生性淡泊明志、溫文爾雅,正如其門上之對聯所言:“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11]內在性情淡化為外在行為,則表現為“涵平常之心,做該做之事”。諸葛亮感恩於劉備三顧茅廬殷勤之意,而“知其不可而為之”。是對劉備的惻隱之心、感恩之心,是懷著淡泊名利之心,只為行宜、不計後果之念,最終促成了諸葛亮做出瞭如此的人生抉擇。在先主逝世後,諸葛亮時刻不忘託孤之重,夙興夜寐,操勞國事。這不僅體現了孔明之忠,更體現了諸葛亮遵守對先主之諾言,是忠臣、賢相之典範。 《三國演義》在諸葛亮尚未出場時,有一段風景描寫:“一帶高岡枕流水:高岡屈曲壓雲根,流水潺潺飛石髓; 勢若困龍石上蟠,形如單鳳鬆陰裡;柴門半掩閉茅廬,中有高人臥不起。 修竹交加列翠屏,四時籬落野花馨……”[12]這段風景應是為諸葛亮而設,也是其性情的映襯。 詩中以困龍、單鳳喻孔明之才,以交加之修竹狀其品行之高潔,以困龍、單鳳形容其之懷才不遇,以溫馨之野花極寫其之悠然貌。一位身懷奇才、情操高尚、神采飄逸之隱士形象躍然紙上。讀者未見其人,而欽佩之情油然而生。 周遭風景與人性情相映成輝,足見隱者之品性。杜甫在讚揚諸葛亮時,也採用了以物喻人的手法。如“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柏森森”,正是諸葛亮高潔人格的象徵。 諸葛亮溫和爾雅之風範、淡泊寧靜之心境,決定了其與生性殘忍、專致於功名的司馬懿迥然不同的人生理想與政治命運。諸葛亮待人溫和,如對公子劉琦,本不欲介入他人家事,經不住再三懇求,最終為之出謀保全其性命;諸葛亮講誠信,如遵守諾言,對孟獲的七擒七縱,不加傷害,使其心服口服。而司馬懿自幼因家世影響,為人殘暴、心恨手辣、狡詐多權謀,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三、思想淵源 司馬懿雖然“服膺儒教”,但卻熱衷於申韓之術。誠然,“申韓之術”本身並無善惡之分,它講求策略、玩弄權術,若適當的人使用得當,則善莫大焉,反之,將貽害無窮。司馬懿這一心術不正、用心險惡之人,利用“申韓之術”為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大行殺戮、芟夷異己,手段之酷,令人髮指。其後弒君篡位違背了儒家禮制,踐踏了忠君原則。司馬懿的醜惡行徑與司馬氏發動的典午之變,與植根於其思想中的申韓之術不無關係。 諸葛亮思想中亦有“申韓”之成分,在他的神機妙算中似乎夾雜著“申韓之術”。與司馬懿不同的是諸葛亮只針對敵人,不針對自己人。儘管如此,從一生行為來看,諸葛亮是儒家思想的忠實實踐者,是儒家精神的集中體現者,是儒家心目中良臣賢相,是士人的楷模。也正是這一儒家思想釀造了諸葛亮人生悲劇。 四、接班人培養 人才持續發展觀認為培養接班人是事業後繼發展的關鍵,尤其對於魏蜀集團鹿死誰手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培養接班人是司馬懿與諸葛亮的共同心願,不同的是司馬懿在潛意識地培養他的兩個兒子。“懿長子司馬師,字子元;次子司馬昭,字子尚:二人素有大志,通曉兵書”,[13] 且二人常年跟隨父親征戰南北,增強了實戰經驗、增長了才幹,又在與將領朝夕相處中籠絡了一批忠於自己的黨羽為篡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司馬懿臨終託付大事於自己的親生兒子,可謂意味深長。從表面上看司馬懿將司馬氏兄弟視為股肱之臣、託孤重臣,實際上給予愛子厚望,期待他們完成自己之未竟事業:弒君篡權。令其欣慰的是自己的期望沒有落空,司馬氏兄弟二人加緊鞏固實力,在司馬昭掌權時順利奪取曹魏政權。 三家歸晉一定程度上取決於司馬懿,他不僅鞏固了司馬氏在曹魏集團的政治地位和軍事大權,而且極力打造了兩位西晉歷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 諸葛亮並非不愛惜人才、培養人才,天水郡見了姜維喜不自勝,“吾自出茅廬以來,遍求賢者,欲傳授平生之學,恨未得其人。今遇伯約,吾願足矣”, [14]並挖空心思收服姜伯約,將其定為重點培養物件。但是,姜伯約畢竟是降將得不到後主的信任,在諸葛亮去世後,姜維受種種勢力束縛,不敢放手一搏,甚至還有性命之憂,借屯糧為名外出避難。這一切說明了姜維在蜀漢集團中的地位是極其不穩固的,雖然他對蜀漢政權忠心耿耿,但是也難免遭人猜忌。 從某種意義看,諸葛亮選擇姜維為接班人擔任完成統一大業之重任,是一大失誤。誠然,姜維不乏膽識與謀略,可在蜀漢集團時間較短、功勞不高、資歷尚淺,缺乏群眾基礎,尤其是在備加賞識、信任他的諸葛亮去世後,更是孤掌難鳴,難以服眾。當他還在前線浴血奮戰之時,後主已經降晉,這充分體現劉禪君臣對姜維挽救蜀漢覆滅命運之能力的懷疑。 因此,諸葛亮應捨棄姜維栽培自己的兒子——諸葛瞻。然而,不象司馬懿把兒子帶在身邊,諸葛亮經年疲於征戰,無暇顧及其子的教育。甚至,諸葛瞻在《三國演義》中很少露面,直到最後,才在危難之際閃亮登場,演義一場悲劇之後,匆匆離去。筆者認為諸葛瞻才是諸葛亮理想的培養物件,其一他不乏聰明才智,稍一雕琢即可成器;其二他是東床駙馬;其三可依託其父的聲望。後兩者使諸葛瞻能夠得到蜀漢集團君臣之信任。倘若諸葛亮精心栽培諸葛瞻,誰能斷言諸葛瞻必輸於司馬氏兄弟呢?又有誰敢確信諸葛瞻不能力挽狂瀾改變蜀漢政權之命運呢
回覆列表
高手對決三國演義裡面,司馬懿跟諸葛亮可是比較有爭議性的兩個人物。一般來說,大家都認為司馬懿是不如諸葛亮的,就拿正經的史料來說,司馬懿自己對於諸葛亮也是比較推崇的,三國演義裡面,諸葛亮和司馬懿兩個人是各有特點,一個善攻,另一個善守,很難說誰勝過誰,但是我們普遍認為諸葛亮是比司馬懿厲害的。
三國演義裡有一場戲,要不是突然天降大雨,司馬懿就死在諸葛亮手上了,這一場戲當然虛構的,真實性有的商量,因此這個不能說明什麼。司馬懿真的不如諸葛亮嗎?答案讓人大吃一驚,司馬懿跟諸葛亮比起來,也不是事事都不如,起碼有兩件事司馬懿是比諸葛亮強的。
司馬懿起碼比諸葛亮活的長,兩個人的地位也不一樣,司馬懿最後做到了皇帝,而諸葛亮到死也僅僅是個丞相,這也差太多了。不過雖然司馬懿最後當上了皇帝,但是口碑卻太差了,這一點司馬懿是遠遠比不上諸葛亮的,所以誰輸誰贏,這還不一定呢?
司馬懿真的不如諸葛亮嗎?不,起碼有兩件事司馬懿贏了,一件是司馬懿比諸葛亮活的時間久,另一件是司馬懿的地位比諸葛亮高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