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蒲檢視
-
2 # 錦澤珺
小時候,奶奶吵我們幾個邊玩邊讀書的孫子時總說“我的心疼疼娃們,一心不能二用,眼晴盯著書念,不料(方言,別)擠眉兒弄眼兒的。”
長大些時,孃親在我們學切菜時,站在案前一遍遍叮囑“操心,別切了手。”
離家去上大學時,慈父語氣凝重“長些心眼,做人做事用心判斷好壞!”
記得當時辦公室有大師神評:M國的專家不如中國之老奶奶,老奶奶早就知道一心不能二用,做事操心用心噢!
控制人行為的除了大腦,應該更有心,對嗎?
-
3 # 蘇與蘇秋
我認為是人控制人心。
其實也不能這樣說,是什麼控制什麼。我認為是先有人後有人心,此處的人心也不是指人的身體器官,而是指願望,思考。這其實就是哲學的根本問題,思維與存在,何者為先的問題。思維在先,即人心控制人,唯心主義。存在在先,即人控制人心,唯物主義。
就哲學的分類而言,唯物主義,唯心主義,和不可知論。我是堅定的唯物主義觀點認同者,堅信有嚴格科學理論的邏輯論證。
回到這個問題,到底是人心控制人還是人控制人心。其實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過去現在和未來都不可能有標準答案,我們能做到就是控制好自己,讓自己變得優秀而已。
人和人在相處和溝通中,遇到別人的觀點和自己不一樣時,不要著急反駁,先耐心聽一聽。
一個人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道理其實大家都懂,只是有的人自控能力太差,知道和做到,相差太遠。
其實,能控制自己的心,才是真正的強大
人的心因為外界的干擾而起起伏伏,或喜禍悲,一上一下;人心的動靜不同,靜的時候,如深淵一般沉默,動的時候如高天一樣飛揚。
這其實就是人心的本能反應。
心,是可以自控的,需要調整自己的心態。
高興的事情發生了,可以開心,但是要稍微收斂一點,不讓自己太亢奮,過頭了就是張揚;悲傷的事情發生了,可以傷心難過,但是要懂得開導自己,不讓自己沉靜在悲傷的情緒中走不出來,時間久了就是頹廢。
所有的情緒,悲也好,喜也好,都不會持續太久,因為時間會稀釋一切;即使是刻骨銘心的痛苦,時間也可以最終讓我們釋懷。
讓自己心情的變化,在自己可以控制的範圍內,那些情緒失控的人,都是控制不住自己心的人。
當憤怒的時候,不能控制發怒的心,周圍的合作者都會望而卻步;當消沉的時候,放縱自己的萎靡,把許多稍縱即逝的機會白白浪費掉,把珍貴的時光消耗掉。
情緒的大起大落,很容易消耗人的能量,甚至是傷身體,久久不能恢復。所以切記少發火,不發火,保持內心的寧靜和理智。
突破內心,用理性為人處事。
我們都喜歡,別人贊同自己,而厭惡別人不贊同自己,其實跟自己不一樣觀點的人或者事,並不是錯的,理智的人,可以突破人心的本能,不但喜歡和自己相同的人,也尊重和自己相異的人。
人和人之間的很多矛盾和衝突,就是因為都想企圖說服對方認同自己的觀點。
現實生活中,其實沒有什麼是值得爭的,聊得來,就多聊幾句;聊不來,就保持沉默。別人的觀點和自己的不一樣,先不要著急反駁,耐心聽一聽,想一想,這個觀點合不合理,只要對方不違法違紀,不缺德,所有存在的即是合理的。
生活所有的改變,都是一顆在乎的心,我們可以試圖控制自己的心,讓自己成為真正的強者。
自信的人,不會靠情緒表達自己。
如果你是對的,就沒有必要發脾氣;如果你是錯的,你沒有資格發脾氣,這才是理智的情緒。
控制不住自己內心的人,情緒易於波動,喜怒輕易形於色的人,與其說是坦率,不如說是缺乏內心的歷練,在該隱忍的時候隱忍,在該爆發的時候爆發,才是智慧的人。
沒有人天生,就會控制情緒,都是經歷了後天的磨練,在生活中,時時刻刻留意提醒自己,不要栽在壞情緒裡。
人一定要學會控制自己的心,生活才不慌張,凡事才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