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品牌博士

    隨著網際網路技術應用、產品創新等各形態的演進和催化,而今的營銷方式也是多種多樣,它們在跨界行業中的應用也變得越來越舉足輕重。

    至於您提到的“飢餓營銷”是否在手機行業中存在的問題,在國內其實早有一個很典型也很成功的案例,即大家所熟悉的小米手機,相信大家對它的營銷作用與影響力早有深刻領會。

    “飢餓營銷”的成功實施,需要依託合適的土壤和環境才能落地生根,即市場環境、使用者需求、自身優劣(產品/品牌/資源)等的有效協同和配置才能實現。

    當初小米採用的“飢餓營銷”為什麼會成功?

    其得益於當時切入市場時正值網際網路興盛時期,而此時大批購買手機的使用者在市場上難以購買到一款令自己喜歡、價格又划算的手機,此時的他們正想透過一種有效的渠道或便捷的方式,來給自己選購一款高性價比手機的極大需求被大大的挖掘與營銷催化,最終“飢餓營銷”的策略便被使用者和市場給接受了,也就促成了初期小米手機的成功突圍和快速裂變。

    飢餓營銷的思路是這樣的:

    透過前期造勢(在論壇/媒體平臺上與大量粉絲互動、推廣、宣發),然後以滿足小部分使用者(先優先給發燒友購買)的策略,而後以這一已經購買並使用他們手機後的“發燒友”群體作為“軸心”逐步向外擴散(價效比如何之高,體驗如何好之類的....),從而大大吊足了想買高性價比手機卻又不能馬上買到的大量潛在使用者的胃口,最後採取集中一個時期/節點來做燃點引爆(開手機發佈會、粉絲體驗分享會、預定購買、優先碼.....)。

    其策略都是透過縝密的策劃,以一步步環環相扣來實施的。透過購買前讓人產生期待,購買中讓人產生喜悅,購買後讓人產生傳播來達到“飢餓營銷”的目的。

    要想讓“飢餓營銷”得以落地生根,首要考量的維度有如下幾個:

    1、市場環境是否適宜,如果“飢餓營銷”引用到當下,可能面臨的挑戰或困境就更大了,因為這一策略已被市場和使用者所詬病,當下的使用者已被前期高度教育,現在要想成功實施恐難突圍。

    2、使用者的消費行為大量遷徙,而今的消費群體多半以90後為主,他們的購買決策受品牌、內容、個人偏好等多因素所影響,除了要滿足基本的產品使用功能以外,更想彰顯自我的個性和得到一種額外的心理補償,即品牌的情感連結和繫結。

    3、簡化使用者的成本,包含理解成本、金錢成本、購買成本等。而今大家都處於一種資訊過載的困惑,使用者購買一款產品多是在粉塵化的間隙裡產生,即碎片化的時間和場景化的維度要做重點考量,因為這一要素將直接決定或影響產品、價格、通路、推廣上的策略制定和實施,也就是如何透過營銷策劃來降低使用者的理解和決策成本,最終簡化他們的購買路徑以實現交易達成。

    得道品牌營銷策劃:【十年專注】【品牌定位】【品牌營銷】

  • 2 # 科技只說事實

    其實這個問題蠻好的,尤其以當下熱門的小米、魅族為代表,手機熱度就就兩個月,節奏非常快,轉眼就過時或者被新機淹沒,是真的供應鏈問題導致產量不夠?還是飢餓營銷烘托一種搶購的氛圍,讓消費者誤以為這是一款非常優秀的產品,有貨不賣,欺騙消費者?小編覺得,真的存在,但是不存在欺騙!

    中國產手機第一批物料應該在50-100萬臺左右,像錘子360這種公司的旗艦手機一年一共都賣不出100萬,第一批物料也就30萬臺左右,因為手機公司怕產品積壓,非常怕!!!!另一方面小公司缺錢,就拿魅族16舉例子,螢幕訂金就300萬美金你敢信,一部手機零配件投入絕對超級高,對於市場完全沒有控制力的中國產品牌根本不敢一次投入那麼多!中國產手機銷量除了華為ov,其他公司旗艦首月銷量好也就是200萬,但是蘋果首月能買800萬臺,並且持續性強!他就有底氣下訂單!所以首批產品先看市場反應是合理的!

    那麼為什麼說存在呢?就是說雖然缺貨很正常,但是搶購絕對是一種營銷策略,尤其是網際網路手機公司,利潤本來就低,官方負責烘托產品效能,第三方平臺去賣,所以官網如果放開賣其他平臺就不好賣了,為了照顧合作伙伴先賣,官網價格往往也是能不降就不降,能讓你搶不到就搶不到,這就是一種營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她的生日我從來都沒有忘記過,可到了我的生日她就忘了,這種人還可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