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墨雅齋文化藝術

    初一吃湯圓是一年有個圓滿的收穫,衣服不能灑外面是因為除夕請家堂,陰人來家過年,衣服在外怕染上陰氣,初一不回門是孃家沒撤貢桌,有見了孃家芝麻灰,窮到腳後根之說。

  • 2 # 雨中飛蝶5

    初一吃蛋和紅棗,表示圓圓滿滿,甜蜜蜜的意思。晚上衣服不能晾在外面,容易沾上陰氣,這樣一年裡不順。初一女兒女婿不能回孃家拜年,如果回來,會踩年庚,孃家人便一年不吉利。

  • 3 # 鄭秦雲

    《大年下出嫁女子不回門的習俗是惡劣習俗》

    我愛人同輩五人,她排行老大。除了老四是個兄弟外,其餘都是姐妹。老四在家被嬌慣得沒樣子,吃喝穿用優先,從來不幹家務,和哪個姐妹發生矛盾,從來都是姐妹們受訓斥或受責罰。我岳母哪張罵人嘴在當地也久負名聲。她罵我愛人的姐妹們"你們幾個臭丫頭片子,想翻天呢?為啥不能讓著老四呢?"老四發威時敢連岳父母一起罵。老四要結婚了,連老四媳婦也比他姐妹們的地位高,每次做事都跟眾星捧月似的,多以老四媳婦的話為準。姐妹們都出嫁了,岳父也早早歸西,家裡財產都在岳母籠罩下歸了老四。每個姐妹出嫁,岳母都要約法三章:大年下(指年三十和初一)不準回門,初二、初三才準回門。但臘月卄三至三十,至少要抽一至兩天幫孃家幹活,大家都答應了。我愛人是老大,每年去孃家幹活累得賊死,洗肉,刷房子,洗衣被…幾乎沒有能力幹我小家的事,小家的事都畄給了我這個姑爺。所好的事是老四媳婦和岳母相處不錯,我們除私下嘟囔幾句外,也就忍受了。平日生活中有個大事小情,老大家的首先在傳喚之列,大閨女當首推,大女婿跑斷腿,連發紅包,給壓歲錢,老大家的都要帶好頭。岳母終於收93歲的高令告別人間,老四家有了什麼較大的事,我們老大家的仍然被傳喚給予幫助,這可能是生活的慣性造成的惡果。我認為男尊女卑的意識,仍然在一部分老年人中根深蒂固地存在。去除大年下出嫁女子不準回門的舊習俗很有必要,它關係到生活細節上的男女平等,真正維護親情和尊嚴。

    咸陽人

  • 4 # 南詔旌品彙

    我們那是當天不能洗臉、洗腳、梳頭、打扮,不能打掃衛生,女性不能串門,男孩子是招財童子,大家都喜歡;中午飯、晚飯要敬天地諸神 ,和自家已故老人;可以上山上墳;端碗第一碗不能泡湯。

  • 5 # 小李的陽光生活

    初一不可以往院子裡倒水,早起不準去廁所,不可以動剪子,不可以動刀,不可以說不吉利的話。

    早起給家人拜年,上午去一部分親戚家拜年。

  • 6 # 溫酒溫心

    題主問的問題有些不太準確,習俗和風俗是還是有些區別的,我不清楚題主想問的到底是習俗和風俗,從舉例來看習俗(初一吃湯圓)和風俗(不能晾衣服在外面、出嫁女兒不回門)兼而有之。這樣我就都說說吧。

    習俗,按照我的理解,是指在一定時間、範圍、區域或者群體之間的某種具有流行性、普遍性、共通性以及大眾化的某種意識形態、行為習慣或規範,無論是官方的,還是民間的。不只中國,世界上其它國家和地區也有各自的習俗。

    風俗,按照漢語詞典上的解釋,是指社會上長期形成並沿革下來的風氣、禮節、習慣等的總和,是相沿積久而成的風氣、習俗。它對社會成員有著很強的行為約束能力。

    從定義上看,習俗包含風俗,區別在於習俗更多的代表是一種舊社會的一些禁忌,大多帶有封建迷信色彩。

    下面我就說說我家鄉的幾個春節習俗和風俗吧。座標江西贛州。

    1、初一全天吃齋。

    這個是習俗。主要是因為過去條件艱苦,好吃的東西太少,怕初一把好吃的吃完了春節其它親戚來串門就沒有好東西招待了,所以立了這麼一個規矩。不過現在基本上的人條件都還過得去,也就銷聲匿跡了。

    2、初一選個良辰“出行”。

    這個算風俗。“出行”就是根據家裡眾人的生辰八字、房屋位置選定良辰之後祭拜、放鞭炮的一系列行為。寓意是討個好彩頭。

    3、初一不能掃地。

    一種習俗。主要是為了不把好運也掃出門所設定的一個禁忌。

    4、初一去本地的廟裡上香。

    一種習俗。早上提著祭品、香、蠟燭、鞭炮去當地的廟裡祭拜,尋求本方神祇的庇護和保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預算八萬適合買什麼樣的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