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圖文繪歷史

    八里橋之戰發生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八里橋距離北京城已不足30公里,是大清的最後一道防線,作為大國的統治者咸豐一點都不瞭解自己的對手,一支幾千人的英法聯軍不費吹灰之力就撕開了一道道口子,此時的咸豐還在圓明園用鴉片尋求安慰。

    圖為第二次鴉片戰爭時大沽口炮臺。

    以大沽古為例,不到一天的時間,英法聯軍8000人就佔領了清軍重兵防守的軍事要塞,在英法聯軍遠端大炮的轟炸下,大沽口炮臺化為廢墟,因為清軍的大炮水平還停留在2個世紀之前,炮架固定,射程很近,準確率也極差!

    清軍使用的三輪木車與火炮。

    1860年9月21日八里橋之戰亦是如此,英法聯軍還是那8000人,而清軍共有6萬人,其中更有3萬精銳的蒙古騎兵,但是在英法聯軍密集的炮火下,蒙古騎兵基本變成了自殺式衝擊表演,戰馬在受到炮火驚嚇後四處逃竄,潰不成軍,次次衝擊,次次敗陣下來,而英法聯軍隨時調動炮口對準蒙古騎兵。

    圖為當時通州八里橋一帶。

    雖然僧格林沁率領的蒙古騎兵勇氣可嘉,但武器裝備太落後了,據稱八里橋一戰蒙古騎兵終未能近英法聯軍的身,最近僅30米時仍被最先近的聯軍的線膛步槍擊斃,清軍雖攜帶了20多門大炮,但都在英法聯軍大炮射程之內,均化為廢墟。

    圖為咸豐逃離北京後,顯得荒涼的北京城牆外。

    其實英華人也無法想象幾百年前橫掃歐亞的蒙古騎兵,怎就敗得如此慘烈,戰爭結束時,法軍死亡3人,英軍死亡2人,合計5人!後來咸豐也逃離了北京城,英法聯軍火燒了圓明園,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第二次鴉片戰爭以不可思議的結局結束了!

  • 2 # 陽城導航

    有邀必答是一種美德。

    對於清軍慘敗八里橋這段歷史,圖文繪歷史朋友回答得就很好。

    對於那段歷史,可能是很悲慘的。中世紀的清軍與近代化的英法聯軍,由於武器裝備落後,作戰方式落後,導致結果必然不同。

    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國敗於英國,簽訂了不平等條約,技不如人,尚有情可願。因為不瞭解情況。第二次鴉片戰爭,與第一次戰爭己經時隔十幾年,還沒有時間學習?怎麼還用冷兵器與人家對打?

    相比之下,三百年前,明朝也曾遭遇過葡萄牙的入侵,知道技不如人。可是人家知道學習,主動派人把西洋人的造炮技術學過來,第二次和你對陣的時候,就擁有了與你一樣的武器。

    我不想挑起爭論,只是感覺,滿清經過二百年的奴化教育,已經把人的頭腦愚化了,變得傻傻的,呆呆的。白白錯過了十幾年的機會。

    有人說,落後就要捱打。而事實上,愚智更會捱打。

    從八里橋戰鬥看,當時華人喪失了學習能力。

  • 3 # 歷史救生圈

    首先八里橋並沒有3萬滿蒙精銳騎兵。在整個北京外圍的清軍是2.7萬人,在馬駒橋有1000察哈爾馬隊。

    在通州有4000直隸提督成保帶領的綠營,在北京齊化門一直到定福莊有勝保帶領的5000八旗軍,在張家灣到八里橋戰場,駐紮17000清軍,包括1萬馬隊和7千綠營。

    英法聯軍出動8500人,孟託班將軍回憶說:韃靼騎兵立即開始行動,並且很堅決地一直衝到離我們射手五十碼的地方,只有在那裡才遭到密集火力的狙擊,許多人和馬都被打死。

    韃靼騎兵的人數每時每刻都在不斷地增加,很快我們整個戰線都遭到迂迴和包抄。輕步兵四散躲在壕塹裡迎頭狙擊他們……科林諾將軍很快地部署好了他的炮兵,大炮發射出去的許多炮彈讓敵人的騎兵遭到霰彈的痛擊。

    一旦韃靼步兵被逐,而中國的大炮也被貝茨曼上校所指揮的十二號榴彈炮所轟垮。這時大家就可以看到在整整一小時內,他們頂住了使他們慘遭傷亡的壓倒火力。

    從以上,我們知道,英法聯軍挖掘了戰壕,步兵被部署在戰壕內射擊,還使用了大炮發射榴散彈攻擊騎兵,並且使用榴彈炮摧毀清軍火炮。這也導致清軍損失很大,而聯軍損失很小。

    整個戰鬥,清軍的真實損失實際是1200人戰死,僧王,勝保部下主要軍官,沒有一人戰死。聯軍傷亡為英軍此戰陣亡2人、傷29人(危重1人、重傷6人、輕傷22人),法軍法軍死亡3人,傷18人,總共陣亡5人,負傷48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突然想談戀愛,但是沒有人選,找不到,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