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馬春雲92

    我只讀過初中,那時候我的母校是一所土塊壘起來的幾間教室,十幾個自然村的孩子都聚在一起上學,最遠的兩個村子的學生要跑二十幾里路來上學,學校周圍沒有賣小吃的,學生都是從家裡帶來的饅頭,鹹菜。唯一的小吃就是夏天有一輛破腳踏車馱著一個用白布包著的小木箱賣冰棒的,一根冰棒要五分錢。大部分學生是吃不起的,像我這樣的一夏天也吃不了幾根。家境好一點的學生買上一根冰棒也是放在舌頭上舔著吃,其他學生都嚥著口水,眼巴巴的望著,只能想象冰棒放在嘴巴里的感覺和味道,吃完之後小棍都是捨不得送人的,還可以當玩具。現在想想那時候的孩子真是太苦了,。

  • 2 # 山村小勇

    我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村娃,我一提到自己母校是我們莊的,我只上過小學,那時候太窮了,別說母校旁邊的美食了,學都快上不起了,我的母校旁邊買好吃的很少,那個時候只有夏天買冰糕的,有一毛的,兩毛的,這個也吃不起,但是我有辦法不用花錢也能吃冰糕,我給大家說說我的故事吧,我們上學中午是回家吃飯的,中午吃完飯從家裡拿上兩個大人喝酒的空瓶子,到學校門口給買冰糕的大姨換,兩個酒瓶子換一個一毛的冰糕吃,想想那個時候吃起來真甜,真好吃,叫大家見笑了,謝謝!

  • 3 # 我不是森林狼

    現在畢業很多年了,也好長時間沒有回去過了,但提起學校門口的小吃,永遠也忘不了學校後門一家酸湯麵。那時候學校食堂的飯菜吃多了,下午下課天氣一熱老是沒有胃口吃東西,直到發現這家之後,徹底改變了我們的習慣。麵條配酸湯,渾然天成,完全開啟你的味蕾,尤其是打完一場球之後,乾一碗酸湯麵,真是一個字--嘹咋了!

  • 4 # 飲言食語

    讀大學重慶沙坪壩烈士墓,原來學校大門口附近有一對夫妻在賣臭豆腐,1塊錢一份,至今沒有吃到過比之好吃的,當然那是十幾年前的事情了。

    重慶的臭豆腐跟如今遍及全國各地的長沙臭豆腐、南京臭豆腐和紹興臭豆腐不是同一種風格,臭豆腐是金黃色的,剪成小塊拌麻辣調料,聞起來更臭,吃起來更香。現在在紅旗河溝公交車附近和磁器口還能吃到這麼臭的臭豆腐。

    臭豆腐在鐵鍋內油煎滋滋作響,並逐漸變得蓬鬆,師傅用剪刀咔咔咔剪成小塊(比圖片上的要小,也更入味),加入蔥薑蒜、油辣子、醋、香菜等調料翻滾攪拌。用牙籤扎一塊臭豆腐,滿是麻辣油香,臭香臭香的味道不擺了。臭豆腐吃完了,再吃佐料,尤其是裹勻了麻辣味的香菜更美味。

    現在也常吃臭豆腐,可總覺得沒那個時候好吃,有可能是當年真的好吃,也有可能是現在好吃的吃多了味覺沒那麼興奮和靈敏了。對當年的窮學生生活難以忘懷,雖然現在不但窮而且還累得要死。

  • 5 # 小碼弟

    我是個閩南人,基於骨子裡與生俱來的對美食的熱愛和對甜食的偏愛,住進大學的頭天一早,一個人就來到了小吃街。

      五點不到,已是人滿為患。兩邊店鋪大都關著,因為基本都做午晚生意。

      店鋪門前排起了兩長溜小吃車,生煎、饅頭、腸粉、餛燉、福鼎肉片、章魚燒、手抓餅,應有盡有。

      我數了下,得有一百四五十家。換句話說,你站頭前往裡瞧,頭瞧不著尾。

      一家打著稀飯、豆漿、土豆仁湯招牌的小吃車引起了我的注意。確切來說,是“土豆仁湯”吸引了我,閩南人管花生湯叫土豆仁湯。

      攤主是對中年夫婦,生的面善,一口普通話裡依稀有股海蠣子味兒。

      嗯,確認過眼神,是閩南人無疑了。雖不是本市,卻也是臨市了。

      用閩南話打了聲招呼,便叫打碗土豆仁湯嚐嚐,一份三塊。趁著這會兒功夫,往旁邊一瞧,臨攤是家土家香醬餅。

      沒吃過?

      來點!

      稱斤的,一份三塊。有紅有綠有白,看起來倒挺誘人。

      來到土豆仁湯這的小桌旁,往小矮凳上一坐,開吃。

      先來口湯,湯色濃白,花生酥爛不碎,入口即化,微甜不膩,說不上正宗,味道卻也不差。

      再來口餅,紅醬綠蔥白芝麻,甜中帶辣,辣中微鹹,外脆內軟,口感不俗。

      兩相搭配,味道絕不亞於面線糊配油條。那種脆軟脆軟的感覺,無法形容它有多香,但反正我後面四年的時間裡,早餐基本都這兩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可以推薦幾款適合學生黨用的手機嗎,華為優先,價效比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