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更是干支歷未月的結束以及申月的起始;時間在農曆每年七月初一前後(公曆8月7-9日之間)。"秋"就是指暑去涼來,意味著秋天的開始。到了立秋,梧桐樹開始落葉,因此有"落葉知秋"的成語。
14
回覆列表
  • 1 # 如一凡夫

    立秋是個大節氣,民間關於立秋的諺語是不少,都是民眾對立秋的一般認識和經驗的總結。平常聽到的有關立秋的諺語有:立秋無雨甚堪憂,萬物從來一半收。/立秋種芝麻,老死不開花。/立秋栽蔥,白露栽蒜。/立秋蕎麥白露花,寒露蕎麥收到家。/立秋胡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紅了皮。/立秋三天遍地紅。立秋最為眾知的民俗就是"貼秋膘"和"咬秋"了。"貼秋膘"就是吃美食佳餚讓自己長胖,想長胖當然首選吃肉,"以肉貼膘”。夏天天熱,人們食慾較差,普遍會瘦一些,故在立秋到來之際要多吃一點兒美食以長胖。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燉肉,吃肘子,講究一點的人家吃白切肉、紅燜肉、紅燒肉以及各種肉餡水餃、燉鴨、羊肉串、涮火鍋等。"咬秋"是在炎炎夏日酷熱難耐,忽逢立秋,將其咬住,所以稱為"咬秋"。在北京,人們在立秋日早上吃甜瓜,晚上吃西瓜;天津人則講究在立秋這一天吃西瓜或香瓜,據說這樣可以防止腹瀉。由於立秋時人們大多要吃瓜,因此“咬秋"也稱為"咬瓜"。當然,民間還有"摸秋"之說,就再不細講了。

  • 2 # 雙方人1

    謝邀請!在這裡也就講一下有關立秋的事。南方在近立秋時,正是夏收夏種的時節,農民很忙又收又要種,有一農諺:六月秋緊(揪揪)――有時節推趕人之竟;七月秋禾半收。中國農事是從農曆走的,象七月秋好似季節就不緊張了。秋天一到,天氣就由熱轉涼,又有“七月秋風漸漸涼”及秋臨夜雨之說,在我們這個地方晚上就常有雷降雨,晚造插秧一般是:立秋前蒔完田,舊時天旱,水利條件差,耕種艱辛,不可能在立秋前插下秧,有秋前五日,打蠻五日、相送五日的講法,秋後插蒔的禾苗產量就差,暑處定犁耙。又有上午一缽飯;下午一缽粥之說,就是季節至時上午與下午蒔的禾,產量都不相同。立秋日,早禾收割了,有新的粘米和糯米,農人有“打餈粑”、做“味酵粄”之俗。

  • 3 # 開心_73258937

    謝謝!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在家鄉,關於立秋都有哪些民諺民俗!區域不同,民諺民俗也不同。…我是中原黃河流域的,民諺有:六月立秋早收晚不收,(意思是農作物種的早的收好,種植晚的就不行了,),②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黃金。(意思是立秋那天下雨,農作物收成好)。③立吧秋,把扇丟。(意思是立秋之後天氣逐漸變涼了)。等等。民俗是立秋這天吃餃子,餃子的形象似元寶,予示有個好收成。…民諺是老輩傳下來的,是總結出來的,是有一定的科學理論的…

  • 4 # WX便捷

    關於四立節氣,立秋的說法很多,有睜眼秋和閉眼秋之分。一般情況下,白天交節氣這年秋收就不算太好,夜間交節氣這年下半年氣侯不會太惡劣,莊稼收成也很好。祝願國泰民安,風調雨順!

  • 5 # 手機使用者50306458024

    謝邀!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節氣,更是干支歷未月結以及申月的起始;時間在農曆每年七月初一前後(公曆8月7日~9日之間)。“秋”就是指暑去涼來,意味著秋天的開始,到了立秋,梧桐樹開始落葉,因此有“落葉知秋”的成浯。~~~我們的家鄉是廣東陽江,習俗是農民對這個季節很重要“立秋”耕田種地人家有民歌,“六月秋,緊憂憂,七月秋,慢慢遊”。意思是“秋”在六月就要急著耕田(插秧)種地(花生)叫秋豆。~~“秋”在七月時間會多一點,慢慢種完才到秋。~~從老祖傳到現在,表示一定要耕種完才過秋,到年尾就會有好收成!。對於城市來說:“秋”這天早上,90%的家庭買菜時都會買秋果!傳說中,秋這天吃了秋果哪一年都不會生痱子,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各個地方不同,習俗也不同,這就是廣東陽江人的習俗……。

  • 6 # 黃創義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今年2019年立秋日適逢公曆8月8號,農曆七月初八日,真是88大順。立秋後,天氣早晚轉晾,中午還是晧熱的,也有反秋一說,我們這裡有“立秋有雨萬物有收”的諺語,即是說立秋日如果下雨,種任何作物都有好收成,包括野生萬物,今年立秋下雨了,又是一個豐收年。在我小的時侯,家裡老人都說:今日立秋,不要坐門檻,坐門檻要生皮子的(皮疹)。所以立秋日都不敢坐門檻,(過去生活難,連橙子都少,經常坐門檻),這一說法也是區域性農村的習俗。

  • 7 # 墨緣7143487112

    我們家鄉關於立秋的天氣諺語有此說;“立秋有雨秋秋有,立秋無雨旱中秋"。這是千百年人們對節令氣候的摸索,挺準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總感覺別人說自己什麼了,就犯心慌病了?怎麼才能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