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它是一本書;“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與規範。
我們再來細分析《道德經》是老子的哲學思想,它其實是由《道經》《德經》組合而成。在老子的“道”“德”都有(道)的意思。它是明德,明確瞭解德的具體要求。不執著、以身為天下、不爭、不自居、持重守靜、無為、至柔、知足、知恥、若缺清靜、上善若水等。
然後修德,修德最基本就是知足,去私少欲,因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
《道德經》老子重視修德的同時又提到“失”,所謂的失,就是要拋棄一些不必要的東西。人生之德在於不能太執著,要捨得,這也是現在道教的思想源頭。其實老子所主張的並不是丟失“利”,對於利,老子重視民利。但是反對“絕巧棄利”之功利。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功利之心,私利、私慾。
《道德經》裡還有一種思想自強不息,拿到今天也是強有力的理論“求諸自我,自強是唯一出路。”
我們現在來說道德,道德更多像孔子的德,因為孔子是以德來劃分君子和小人。仁、知、信、直、勇、剛,是孔子認為的美德。這也是我們今天區分有沒有道德的標準。
實際上,老子所說的道,是自然界發展的總規律。德是人們行為的總方式。道德加在一起,就是主張天人合一。論述人與自然的關係。而我們現在所說的道德,是相對法律而言的,指的是,人的修養、素質、文明程度和言行準則規範。
《道德經》它是一本書;“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與規範。
我們再來細分析《道德經》是老子的哲學思想,它其實是由《道經》《德經》組合而成。在老子的“道”“德”都有(道)的意思。它是明德,明確瞭解德的具體要求。不執著、以身為天下、不爭、不自居、持重守靜、無為、至柔、知足、知恥、若缺清靜、上善若水等。
然後修德,修德最基本就是知足,去私少欲,因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
《道德經》老子重視修德的同時又提到“失”,所謂的失,就是要拋棄一些不必要的東西。人生之德在於不能太執著,要捨得,這也是現在道教的思想源頭。其實老子所主張的並不是丟失“利”,對於利,老子重視民利。但是反對“絕巧棄利”之功利。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功利之心,私利、私慾。
《道德經》裡還有一種思想自強不息,拿到今天也是強有力的理論“求諸自我,自強是唯一出路。”
我們現在來說道德,道德更多像孔子的德,因為孔子是以德來劃分君子和小人。仁、知、信、直、勇、剛,是孔子認為的美德。這也是我們今天區分有沒有道德的標準。
實際上,老子所說的道,是自然界發展的總規律。德是人們行為的總方式。道德加在一起,就是主張天人合一。論述人與自然的關係。而我們現在所說的道德,是相對法律而言的,指的是,人的修養、素質、文明程度和言行準則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