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笑談談笑
-
2 # 歷史原來這麼有趣
李治的真正用意,是透過家事,把政治鬥爭從外朝轉移到後宮之中,為什麼這麼做,因為外朝被長孫無忌所等託孤大臣所把持。李治在外朝的話可能還不如他的舅舅長孫無忌。所以要把戰場拉到他的主戰場來,因為後宮之中是他說了算,因為廢立皇后乃是家事。
李治是二十一歲登基,而他的登基可謂是得到長孫無忌的很大幫助,李世民在廢掉李承乾之後,思考過是立李治為太子,還是立吳王李恪,最終在長孫無忌的建議之下李世民才立李治的,可以說沒有長孫無忌就沒有李治。
當然政治鬥爭沒有一輩子的朋友,昔日的政治同盟在利益的問題之下,分手也是正常的。在長孫無忌透過房遺愛謀反案件,牽扯到吳王李恪,打擊了一大批李治的政治對手之後,長孫無忌對於李治來說便沒有用了。同時長孫無忌透過著一系列的行動,是的他在朝中說一不二,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失去了制衡。
皇帝把持朝政最重要的便是平衡之道,一個臣子失去制衡?那麼他便是危險的,長孫無忌對於李治來說當然是危險的。那麼便需要通鬥爭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對於當時的李治來說,在朝廷內他與長孫無忌進行鬥法肯定是不行的,整個朝廷可以說都是長孫無忌的人。那麼就只能透過家事來進行了。
而這個時候武則天出現了。武則天可謂是李治的天然盟友,首先第一點,武則天不是當時世家之女,同時也與關隴集團毫無瓜葛,而且還得李治的寵愛,理所應當便成為了李治的盟友。
最終在李治透過拉攏朝廷的李義府,許敬宗等人。等中下層官員,使得朝廷分為,“立武派”,和“保王派”。最終一錘定音的還是徐懋功,也叫李績。因為他是軍方的老大,可以說李治登基之時朝廷武將,有絕大部分都是李績的部下。
在李績的“此陛下家事,何必問外人。”的話語中,武則天得以成為皇后。
同時長孫無忌被逼自殺,褚遂良貶為潭州(今長沙)都督武后掌權後,遷桂州(今桂林)都督,再貶愛州(今越南清化)刺史。顯慶三年(658年),卒於官。
可以說透過“廢王立武”李治才得以把持朝綱。不然可能要等長孫無忌死了之後才有可能把持朝綱。
從這些中可以看出,李治對於要立武則天為皇后,不過是一個藉口罷了,因為他要重新獲得朝政大權,沒有武則天,同樣也會有劉武則天
回覆列表
唐高宗李治廢王皇后這件事雖然對士族有一定的打擊但我覺得這只是一個副作用而已。
李治的真正原因還是因為愛情。
李治與武則天的愛情源於李世民病重期間,雖然後來武則天到感業寺為尼,李治一做皇帝就到感業寺去見武則天,很明顯是因為愛。
再者關於王皇后其實他早已經失寵。李治在迎回武則天之前,蕭淑妃因早於王皇后生下皇子而極度受寵,所以就算沒有武則天遲早也有被廢的可能性。
有人認為王皇后出身名門大族,武氏出身低微。廢王立武是打擊世家大族。但其實不是,武則天的家族到李世民唐太宗時代至少不是庶族而是士族了,武士彠因資助李淵起兵被封為應國公,相當於開國元勳了。況且武則天的母親可是隋朝宗室,這層關係武則天的家世還不顯赫嗎?
雖然士族地主勢力的沒落,庶族地主勢力的上升,是南北朝後期到隋唐以來的歷史潮流。但絕對不是因為這件事撼動的,而是隋唐開科舉之後出現的結果。
李治廢王立武之後,武則天對王蕭二人進行了慘無人道的刑罰,李治竟然原諒了武則天,這難道不是愛情?雖然她二人被廢,李治也是有感情的,之後還曾因思念去探望她們,見到她們慘狀非常不忍心。而武則天怕她二人出來再起風雲就先下了狠手。
所以我認為是愛情的原因。如果說非要有其他的原因,那就是放誕不羈愛自由。長孫無忌褚遂良等元老功臣所代表的關隴集團的束縛讓他很不爽。吳王李恪等人只是得罪了他們就被冤死,可見他們在朝野的勢力。李治廢王立武僅僅四年之後長孫無忌和褚遂良都被貶官賜死。
長孫無忌這棵大樹一倒,關隴集團許多元老派人物都受到株連。從此以後,高宗在政治上不再受人制約,一切都自作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