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仙人f
-
2 # 胡諞傳
詩歌其實一直很火!
剛上幼兒園的小朋友,搖頭晃腦地背一首唐詩,別人會誇其聰慧……上了大學,一首情詩,或許會讓你抱得美人歸!
你看,那些有關詩歌的綜藝節目,無論是參與者的精彩表現,還是社會上的反響熱烈,都說明了詩歌還很火。
不過,這裡說的詩歌,是古詩詞。
現代詩歌呢?
那些寫詩和讀詩的少年,把詩歌都留在了美好的校園裡。
而能記起的現代詩,就是之前的《雨巷》《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為什麼呢?
因為現代詩歌創作,不會讓詩人有很高的地位和收入,所以,文學系出來,都不想做詩人,都不想去創作了!
除非你把那些某某體之類的炒作,算做火,否則,現代詩歌,就是一堆灰燼了!
所以,我的回答是,經典的傳統詩歌,會一直火下去,現代詩歌,死灰不能復燃,會一直沉寂下去!
-
3 # 白溪釣客
詩詞不是火不火的問題,而是傳承,中國是詩之國度,所以,千萬別把詩詞與火不火相提並論。新詩可以寫,古典詩詞更應寫(只要堅持,水平高低是其次)。從來天下士,只在布衣中,換成今天的話就是: 原來高手在民間。
附拙作:
驀然耳畔雁聲來,轉首尋看正獨飛。
身在浮雲天遠闊,影留碧浪水逶迤。
憂心只為離群久,凝目惟期合聚時。
欲解延錦幽思意,春風百草色萋萋。
一一孤雁(閬水漁民)
碧水自東流,紅雲嶺上悠。
人聲驚鳥起,山影鋪江幽。
草木難知意,風煙寄所求。
遙看船盡處,多少力夫愁。
一一江行有感(94年作)
夢入廣寒宮,樓臺縹緲中。
嫦娥何酆酈,攜手共臨風。
一一《記夢》
鳥棲幽谷紅花邊,魚戲civilian水中天。
信是江山多美景,無人之處正堪眠。
一一題畫詩一首•幽谷
-
4 # 潘加紅國學易經
大概最近詩歌的小火,應該和詩詞大會有關。這是好事,國學經典再次引起人們對於審美的喚醒。低落不正常,火也不正常。所謂的唐詩宋詞也不一定在那個朝代非常火爆,我們只看到亮點,而往往忽略前面的鋪墊。文化源頭一直和人類的認知一同前行,匯聚成濤濤江河。我們所要問的問題就是,詩歌的本質是什麼?它最原始的形態是"詩"和"歌"的結合。抒發情感,可以歌詠。《詩經》裡的《伐檀》是勞動者借用勞作場景對生存困境的哀嘆和對嚴酷壓迫的控訴;《關雎》描寫愛情的美好;我們記住並傳播最為寬廣的大概就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注意,很火的文字應該是普眾層面的,有炊煙的味道,有某種共性在群體裡的擴散。七八十年代出了舒婷北島等一大批優秀詩人,這和當時政治春天的復甦有關,壓在詩人心頭的痛覺終於有了發韌的機會。比如舒婷的《致橡樹》,北島的《墓誌銘》。我們發現,在變革的時代和歷史的拐彎處,往往也是文學詩潮的迸發期。朦朧詩時代的腳步已經遠去,接下來的所謂現代後現代的定位一直存在爭議。其實,時間是唯一無爭議的座標,任何武斷的定義式都是不可靠的。於是,投過現象看本質,最近的詩歌現象也就不足為怪。個體覺得僅為現象。當下激烈的生活環境導致內心的受力增大,經濟體系和文化失衡後,對於詩學的情感喚醒。但口水式,梨花體,段子手,一次性的消費式的消費文學,充斥紙媒和網路,造成深度霧霾和文藝錯覺。一個偉大時代,應該有時代擔當的大情緒,扛鼎之作;應該有對於生命,生活,等等終極體驗和思考,應該有引領正能量,鞭撻假醜惡的劍鋒直指。詩文合時而著,任何沒有意義的炒作和大眾心裡的過度消費都是曇花。對於現在熱鬧的各種詩歌比賽,仔細看,裡面詩學成分的多少令人堪憂。而更為重要的是,媚俗的導向和追捧尤其值得警惕。生命美好,所以才有詩之詠歎,宇宙浩渺,才有仰望之心。期望有深度,有溫度,有高度的文學作品,抵制虛空無聊泡沫的虛假文字,詩歌亦然。謝謝各位老師品讀,只是一家之言,難免偏頗。
回覆列表
不是火一陣子,而是會永遠火下去。
只要有痛苦,有不安,有疼痛就會有詩
這個世間最不缺少對疼痛的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