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雪裡紅4326
-
2 # 蟬靜無聲
小說有故事情節,更具有趣味性。就好比電視劇一樣,有些人為什麼會追劇,就是想探究一個最後的結果。而散文或者隨筆則往往不同。不是有感而發,就是借物抒情。說的不好聽點,就是現代版的心靈雞湯。
現在的人們生活壓力比較大,情緒普遍比較煩躁,各種憂慮層出不窮。散文或者隨筆,往往流於表面做無痛呻吟狀。這樣的文章看幾篇可以,連篇累牘的誦讀會使人厭煩。小說有心理描寫,神態描寫,場景描述,以及邏輯推理。再加上小說的題材,往往都來自於現實生活中的素材。故而讀起來讓人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所以不會感到厭煩。
-
3 # 雲上心晴
名著這個概念,應該是我們現代人對過往文學作品的總結和稱呼吧。
從歷史發展來看,近現代以前,文學中詩歌、散文算是王者,中國的諸子散文、唐詩宋詞,西方荷馬史詩等等。歷史在發展,時代也在前進,經過幾百年幾千年的發展,詩歌、散文也幾乎發展到極限,後人可別出心裁的不多,必然會有新的或者不太流行的形式發展壯大起來。而且散文、詩歌雖沒有式微,但是也不足以囊括、反映日益複雜且豐富多彩的生活。
從讀者受眾的角度來看,中國自明清以來,歐洲文藝復興以來,小市民階層逐漸增多,他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多以通俗易懂、有趣為主。而詩歌頗多講究,不是所有人都能完全看懂。散文又太過單調、侷限。而小說這種平易近人的講故事形式,是所有人都喜愛且能夠聽懂、看懂的。
從創作者的角度來看,小說衝破了以往的文學形式的束縛,更加的自由化,沒有那麼多韻律、形式束縛。小說所涵蓋的範圍也更廣闊,不僅現實生活可寫,夢境虛幻想象的任何東西都可做素材內容。而且詩歌、散文、傳記、隨筆的點點滴滴都可以在小說中得以很好的體現。小說也可以反映創作者的全面文化、學識素養,反映創作者的創作能力和水平。我記得不知道在哪裡聽說過這樣一句話,這年頭一個作家若不寫部長篇小說就不足以稱為作家。當然這有些誇大了。但也足以反映小說,尤其是長篇小說對認可一個作家水平的影響。
-
4 # 馬維
首先要說,你提了一個非常不錯的問題。好像還很少有人想到這個問題,但是你想到了,說明你對於讀書,有自己的觀察視角,不人云亦云,可以說,是天生的讀書種子。
我要說的是,雖然大部分的名著都是小說形式,但也並不是全部。其實,在世界各國的傳世作品中,還有有不少散文、隨筆或者是傳記的,還有就是戲劇和詩歌。
讓我們一項一項來看。
誠然,大多數的名著,都是以小說形式體現的,而且,這類小說,尤以長篇小說為主。在中國,是四大文學名著,在外國,有從古到今各位文學巨匠的作品。
但是,從中國古代的詩經、到楚辭,到唐詩、宋詞、元曲、到唐宋八大家的散文,這些文學型別都不是小說,而且都是中國文學中精品中的精品。
從外國來說,從古希臘的戲劇、到古代各民族的英雄史詩,到中世紀的詩歌,再到比如莎士比亞、莫里哀、契科夫的戲劇作品,直到各國現當代詩人的詩歌傑作,所有這些,都不是以小說形式體現的,但它們同樣達到了文字藝術的巔峰狀態。
所以說,你在提問中的敘述,不能說全錯,但其實只說對了一半。在整個人類恢弘的文學史上,小說只是到了近現代,才佔據了文學主流的地位,在古代,詩歌和戲劇,是遠比小說發展得更早、更完美的一種文學形式。
至於散文、隨筆、傳記,我們隨便列舉,就可以舉出一大堆古往今來的名著,除了中國的唐宋八大家散文,很多小說名家的散文作品,也達到了極高的藝術水準,比如奧威爾、伍爾夫等人的散文隨筆。傳記方面,從古到今,也出現過很多專門的傳記作者,創造了一大批傳記精品,比如法國作家莫洛亞的一系列傳記作品,就堪稱經典之作。
回覆列表
小說,同散文不同。
小說,主要以心理刻畫,感情描寫,穿插很多修飾手法。
倒敘,順敘,插敘等等
在人與事上,精刻細琢。心裡描寫,肖像描寫,環境描寫及聯想,比喻,擬人,白描等等手法。
因為名著出於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