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珍惜友愛
-
2 # 諾恩吉雅HL
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統一全國的封建政權,其前身是成吉思汗建立的大蒙古國,二者是緊密相連的兩個歷史時期,合稱蒙元。元代是中國歷史上社會形態較為複雜的時期——種族眾多、宗教信仰各異,同時也是各種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的特殊時期。從某種意義上說,蒙元墓葬是當時社會的一個縮影,從側面反映了蒙元時期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史學界依據相關考古發現中墓葬形制及隨葬器物的不同特徵將蒙元墓葬分為三區,即長城以北地區、長城以南到長江以北地區和南方地區。
其中長城以南到長江以北地區和南方地區的元墓存續時間從忽必烈1279年滅南宋至1368年元朝滅亡,時間不足百年。在統一南方之前,蒙古統治者進入中原地區已有數十年,在這期間一直採用“漢法”維護統治秩序。元帝國建立後,蒙古統治者從未大肆破壞當地的經濟文化,漢族的許多風俗得以保留,南方地區的元墓基本上是南宋後期墓葬風格的延續,其葬制、葬俗有元一代並無顯著的變化,隨葬品沿襲南宋漢文化傳統,沒有明顯的時代變化,所以,這些元墓通常不被作為獨立的期屬看待。
而蒙古民族遵循遊牧規律,信奉大自然的天道輪迴,有著豁達的生死觀,有著厚養薄葬的傳統,重生離輕死別,從不哭喪哭祭,活著時珍惜每一分相處時光,認為逝去的人是迴歸長生天,無需繁文縟節,喪葬從簡,迴歸大自然,信奉藏傳佛教後多采用火葬,所以很少有元代蒙古人墓葬出土。在長城以北地區,即便發現的少數蒙元時期蒙古墓葬基本以土坑豎穴墓為主,充分體現了遊牧生活環境及生活習性決定的喪葬習俗的隨葬品通常只有馬具、弓箭、刀具、羊骨等器物,具有強烈的遊牧民族氣息,反映了蒙古人尚武的社會習俗。
即便是元代皇室貴族也遵從喪葬從簡的風俗,從不勞民傷財修建皇陵,《元史·祭祀志》及《草木子》中均記載蒙古皇室貴族去世後使用黃金條箍束木棺簡藏於草原,春季草長後了無痕跡,也沒有什麼貴重隨葬品,無非是生前使用的馬具、弓箭。而蒙古平民在喪葬則改用鐵棺箍,這也是社會等級差別的體現,所以元代皇家墓葬考古發現至今是個空白。
-
3 # 盪漾飛劍
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對蒙古族大家應該都比較熟悉,他們以畜牧業為生,逐水草而居,所以終年居無定所。
我們漢族執行土葬,是因為我們相信“入土為安”,如果元朝也實行“土葬”,那必定是入土不安。比如,將蒙古大汗風光大葬,然後還有墳包,有墓碑,那麼等到這支部隊跟著水草遷徙之後,仇敵非常有可能過來刨墳,讓大汗暴屍荒野這都是小事,要是拿著大汗的屍體掛在城牆上,這是多麼大的侮辱啊,大汗也不敢冒這個險啊,畢竟人心險惡,敵對勢力啥事都乾的出來。
上面是人為的風險,還有自然風險。草原的風力是比較強勁的,如果下了大雨侵蝕了墓地,然後大風在一吹,那大汗的屍體可就要餵了烏鴉了,分屍碎骨啊,這是,這得多麼大的仇恨才能把大汗土葬啊!
所以,為了預防這種情況的發生,也為了不打擾已經死去的靈魂,元朝皇帝是通通不土葬的,他們劈開珍貴的金絲楠木,中間挖槽,把皇帝放進去後,在用金箍纏上,埋入草原中,然後帶領騎兵用馬蹄踐踏,等到第二年長出草來,就再也無法識別墓穴的準確位置,自己都找不到了,更何況是盜墓者!果然,想要騙過別人,首先一定要先把自己騙過。
據說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就是這麼埋葬的,成吉思汗在滅亡西夏後病死於靈州,手下將領遵循“密不發喪”的遺詔,把遺體運回故鄉,下葬後,又出動上萬馬匹來回奔跑,將墓地踏平,然後種植樹木、草坪,之後,將所以參與過計程車兵通通殺人滅口,再也無人能夠找到成吉思汗的墓地了,元朝皇帝正是都採用了這樣的辦法埋葬自己,使得直到現在我們都還沒有發現他們的墓地,想找到它們,無異於大海撈針!
回覆列表
傳說蒙古元朝時期貴族頭目磚砌墓的多見。一般平民百姓是吃肉還肉,人死去後,用馬車把死人拉到野外,使馬車專門顛簸,直到把死人甩掉為止,讓野狼把死人吃掉。傳說叫天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