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徐三刀gg

    後梁開國皇帝朱溫,有一次住在魏王張全義家裡,看見他的女兒和兒媳們,然後色心竟起,把她們強暴了,而後,還讓她們進宮輪流侍寢

  • 2 # 大明帝國王朝

    梁武帝和順治皇帝。梁武帝擔著一個“武帝”稱號整天鑽研佛法和民生,可謂愛民如子(佛教裡面的清規戒律大部分都是梁武帝制定的,比如“禁止食肉”,在民生民俗裡面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燒冥幣了)。順治不用說,隔三差五就出家(每一次都被手下贖了回來),到頭來留下了一大批爛攤子給他兒子——康熙

  • 3 # 改變世界的智慧我有

    因德誤國,我第一個想到的是戰國的燕王噲.燕國國相子之位高權重,獨攬政事.大臣鹿毛壽建議燕王噲學習堯舜,讓位國相子之.得天下賢名.比肩堯舜.沒想到年老燕王噲竟真的答應,讓位子之.讓位三年,燕國並未強盛.對讓位不滿的燕太子平借齊國幫助,與子之內戰.連綿戰火,死者數萬.國民恐懼,百姓離心.紛紛逃離燕國,人口銳減.燕王噲讓位事件導致後世燕國雖處四塞之地,無腹背之患,卻無力爭雄天下.甚至難於自保.因德誤國,燕王噲排第二,其它君王又何敢排第一.

  • 4 # 許願的泥菩

    因德誤國,這個我首先想到的是春秋時期的一個國家——宋國,這個國家不大,但是呢,因為面子問題經常跟其他的諸侯國打架,這裡主要說的是其中的一個國君——宋襄公,是不是很熟悉,春秋五霸之一。

    和其他的春秋霸主不同,這個霸主的地位不是靠國力的提升,然後征戰他國獲得的,主要是靠他的“仁義”的名聲獲得的,接下來說一下他有多仁吧。

    第一次仁是在太子時期,他是次子,但是因為母親是正室,所以,他是嫡子,嚴格來說就是嫡長子,他還有個哥哥,在父親要去世的時候,他要把太子之位讓出去,讓給哥哥,理由就是哥哥比他大,而且人也不錯,他哥哥拒不接受,並且跑到了衛國,然後他就當了國王,他哥哥回來做了相。(這個可能有人會覺得他這是用另一種方式鞏固了自己的地位,那別急,接著往下看)

    第二次是關於齊國的,在葵丘會盟時,他接受了齊桓公的囑託,照顧太子昭,後來齊桓公死了,太子昭被趕出了齊國,就來宋國求救,他就決定盡全力幫助太子昭回國繼位,並且號召大家一起來,結果宋國國力不行啊,沒人鳥他,只來了三個小國,他就和三個小國護送太子昭殺了回去,最後在齊國貴族的幫助下,繼承了王位,夠仁義了吧,一諾千金吧,別急,接下來說說宋國獲得的東西。

    做了這麼多,仁義的名聲肯定傳遍各個諸侯國了,然後又因為齊桓公走了,沒有了霸主,他就起了心思了,第一步先結盟啊,結果,結盟的時候一部分去了齊國結盟了,跟他結盟的還是隻有幾個小國家。

    結盟結束之後就是稱霸了啊,然後這個時候要舉行會盟的,第一次會盟就因為他以盟主自居,引起齊國和楚國的不滿,並且呢,在沒有經齊楚兩國的同意就決定在秋天換個地方接著會盟。

    最有意思的是第二次會盟,有人要他帶軍隊,說是楚國不講信用,出爾反爾,他不聽,還說說好了不帶軍隊的,然後在會盟的時候因為當盟主和楚成王爭了起來,楚成王一怒,就下令把他抓起來帶回出國了,並且還要帶兵打宋國。直到冬季的時候,諸侯會見時,在魯僖公的調停下,他才被放出來,你以為到這裡就結束了嗎?並沒有,接下來才是大招。

    他回國了,聽說鄭國支援楚成王做諸侯霸主(鄭國和他不是一個陣營的),怒了,要掀桌子,然後呢,攻打鄭國,戰鬥的過程才精彩呢。

    他打鄭國,鄭國向楚國求救,楚國出兵了,他擔心宋國的安危,從鄭國退兵回國,然後兩軍在泓水相遇了。然後楚國就向宋國聯軍殺了過來,這時,有人就說了,打吧,他發話了,“我們是仁義之師,怎麼能在別人過河的時候打人家呢”。然後楚軍過完河,開始排兵佈陣,又有人說,可以進攻了;他說“我們是仁義之師,等他們布好陣再說”。等楚軍布好陣,楚軍一衝而上,大敗宋軍,他也被射傷了大腿。宋軍吃了敗仗,肯定會埋怨他不聽意見,他說了一段最有名的話“君子不重傷,不禽二毛。古之為軍也,不以阻隘也。寡人雖亡國之餘,不鼓不成列。”(翻譯過來就是有仁心的君子在戰場上不攻擊已經重傷的,不俘虜頭髮斑白的老人。古時候指揮戰鬥,是不憑藉地勢險要的。我雖然是已經亡了國的商朝的後代,卻不去進攻沒有擺好陣勢的敵人)。

    如果說因德誤國,這個應該是最具代表性的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對方以不夠喜歡為理由和我分手,可以做些什麼去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