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明月40643618

    在古代,皇帝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他的姓名、生辰八字、屬相、小名等都不允許臣民與他有重名重音的字。所以古代生活在古代的人,如果剛出生時起了名字,改朝換代了,姓和名都要改,如果不改就會被犯諱,有的甚至還要殺頭。

    這就是所謂的“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皇帝有什麼愛好,也會吸引大眾。據記載,宋徽宗屬狗,天下就沒有殺狗的。明武宗朱厚照姓朱,居然禁止全國養豬。

    古代人起名字可以說煞費苦心,稍不留神就犯皇帝諱了。不過古代人為了保命,他們也想盡辦法。透過史料梳理,古代人在起名避諱上主要有9種方法:

    1.同義字迴避法。也就是為避諱皇帝名而用同義的字。比如秦朝時對避諱管的很嚴,不充許任何人冒犯秦始皇的名字。秦始皇名正,於是很多人在起名字時,都不會起正。即使取了“正”字,也要改為與“正”字相近的同意義詞,而且凡是與“正”有關叫法全部更換。“正”的同義字是“端”,正月也就改成了“端月”。到了漢朝時,開國皇帝劉邦為避諱自己名“邦”,除了臣民不能起“邦”以外,而且遇到邦字就叫國家,於是國家一詞一直沿用至今。漢武帝叫劉徹,而恰巧有個叫蒯徹,不得已改為蒯通。通相當於徹的同義字。漢光武帝劉秀時,把秀字改為“茂”,秀才也就叫成“茂才”。

    2.同音字迴避法。古代有的朝代為避諱皇帝的名字,還採用一種方法,就是用同音字代替。比如清朝康熙皇帝名叫玄燁,老百姓起名字時就回避這兩個字,而有的家庭恰恰就是“玄”字輩份,沒辦法,此輩份就在家譜中消失了,只能用同音字代替。這裡同音是類似同音,可不是與玄字同音,清朝人用“元”代替“玄”,用煜代替燁,也就巧妙迴避了皇帝的名字。

    3.創造字迴避法。據史料記載,有些朝代就連同音同義字也不能與皇帝相同,於是人們就想盡辦法迴避。比如唐太宗李世民,為了避諱“世”字,人們不得已把“世”少寫一個筆畫,這個字沒查到具體念什麼,只不過在當時算是通用的“世”字。而“民”字就更不能叫了,同音也不行,唐朝就把民改為“戶”加了一筆,從此民部成為戶部。

    4.巧拆字迴避法。遇到跟皇帝同姓還好說,就姓字裡面帶有皇帝的名,那這個姓氏就要改姓了。比如五代時後晉皇帝叫石敬瑭,當時有姓敬的人就不能姓“敬”了,他們就把敬字拆開,取文字旁,於是敬姓就改為文姓了。

    5.刪名字迴避法。古人起名難免會和皇帝重名,即使當時不出名,但如果繼任皇帝名與你的名字重複,那就要改名了。南朝齊國皇帝叫蕭道成,那麼國內名字有“道”和“成”的都要改了。有個叫蕭道淵的,只好把“道”去掉,成了單字名。

    6.改讀音迴避法。孔子雖然沒當過皇帝,但卻地位很高,被很多皇帝封帝,於是孔子作為聖人,他的字也成為當時社會上避諱的字。孔子名丘,那些學子們在用到“丘”時,都很尊敬改為某。

    7.增偏旁迴避法。姓邱的人原來姓丘,為了避諱孔丘,就改為“邱”姓。

    8.形似字迴避法。五代時,後周皇帝叫郭威,而恰巧有一個叫郭彥威的人,他趕緊把威字改為“成”字。

    9.音譯形迴避法。如果碰到比較操蛋的皇帝,不僅音要回避,就連形義都要回避。比如前秦皇帝符生,只有一隻眼,外號叫“獨眼龍”,所以符生對任何帶有“缺”、“少”、“殘”、“傷”、“毀”等字堅決不能出現。

  • 2 # 流星坑

    據我所知,改的是名,而姓是不改的。所謂的名諱裡的褘就是“避諱”的意思,就是需要避開的。老百姓不可以和皇帝叫同一個名的,但似乎沒人規定連姓都要改。

    另外,在古代,“姓”,“氏”,“名”,“字”是四個不同的概念。“姓”,看字面就知道從女從生,表示的是由哪個女而生的子孫,最遠古的姓一般也都是女字旁的,如姬姓。“氏”則表示出生地方或被封的屬地。從秦始皇時代開始,姓氏就合而為一了。名和字也是不同的,如李白,字太白,他的名是白,字是太白;劉備,字玄德;關羽,字雲長;趙雲,字子龍,等等。

    另外,古人有文化的還給自己取一個號,如青蓮居士等等。我們現代人的個人資訊都被簡化到了只有姓名兩個部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化妝你們都喜歡準備些什麼呀?可不可以只擦口紅啊,不弄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