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楊正再
-
2 # 搏鷹人
其實,西周時期周天子對諸侯的號令,是建立在血緣和周王室實力的基礎上的,正所謂“王畿千里”,不論是經濟實力還是軍事實力,都足以力壓諸侯。而且我們要知道,周朝的分封主要是以血緣關係為依據,正所謂“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一來呢,諸侯不敢不尊王,因為周王室有實力;二來呢,也沒必要不尊王,因為都是親戚;第三,也不會有哪個諸侯冒天下之大不韙去蚍蜉撼樹,這也實在是不划算。
但是到了周幽王時期,犬戎與申候攻鎬京,王舉烽火而諸侯不至(烽火戲諸侯的事情仍待考證,只知道是因為廢太子的事情,諸侯們沒有來),鎬京城破,幽王被殺於驪山之下,西周滅亡。
幽王死後,諸侯擁立廢太子宜臼為王,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周平王。即位次年,平王在秦人、晉人、鄭人保護下動遷洛邑,東周開始。
但是這一遷,就遷出問題了:
第一,王畿之地大幅縮水,而且遷都的時候並沒有遷原來豐鎬的百姓(此時多指貴族)。地盤小了不說,新的百姓跟周王還未必都一條心,王室實力一落千丈。
第二,西周分封都過去近三百年了,血緣關係早都淡如水了。
第三,諸侯國幾百年的發展,腰桿也紛紛硬了起來。
於是呢,第一個禮崩樂壞的事件就出現了,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周鄭交質“。起因是為了周王室卿士的職位,周與鄭國搞的互相憎恨,鄭莊公還派兵割了王的麥子。
這件事情不止於此,還在持續發酵。周平王的孫子周桓王即位之後,立志要當個”革命派“,專革那些不聽話的諸侯的命。那最不聽話的就是身旁的鄭莊公了,因為這個鄭莊公現在已經不是割麥子的問題了,他還假借著桓王的名義聯合齊魯,攻打宋國,於是周桓王就聯合了一眾小國,要教訓教訓這個不聽話的鄭莊公。本來呢,以為天子討伐大軍一到,你鄭國認個錯,也就過去了。
可是哪裡那麼容易,鄭莊公可是號稱春秋小霸,也不是好惹的,竟拉開陣勢跟自己的王幹了一仗,戰爭的結果是周軍大敗,鄭軍追趕時還一箭射到了王的肩膀上。這就是有名的”射王中肩“。
從此,周王室的權威變成了一個象徵,僅僅是個象徵而已。於是除了偶爾朝見一下之外,也就沒人聽周王的了。
-
3 # 知史說史鑑史
西周周武王取代了商朝之後,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政治制度以及等級森嚴的禮樂制度,依據分封制和宗法制,分封王公貴族,嚴格規定了王公侯伯子男應有的特權任何人不得僭越。西周先進的政治制度和禮樂制度促進了社會文明的發展,也為後來封建王朝的建立奠定了政治文化基礎。正是因為制度的先進性所以西周時期繁榮強盛一時,而且王權至上,諸侯又有定期朝見天子的義務,當有外敵侵犯諸侯國也有保衛天子的義務。但任何政治制度都不是完美無缺的,需要經過不斷的變革,而西周自從周幽王烽火戲諸侯之後,周王室權利不斷被削弱,周平王東遷之後史稱東周,更是讓諸侯國的實力大增,不把周王室發在眼裡。並且分封制和宗法制這兩種政治制度有它的侷限性:任人唯親;強調等級尊卑;法治意識薄弱。到了春秋戰國時期,鐵犁牛耕的小農經濟誕生,冶鐵青銅技術的廣泛使用,周王室形同虛設,諸侯國之間土地兼併劇烈,各國紛紛變法圖強,春秋五霸戰國七雄。沒有周王室什麼事了,成為任人擺佈的小國,任何一個諸侯國都比周朝強大。東周的確不能指揮的動諸侯國了,諸侯國都是表面一套背後一套。原因就在於周王室沒能順應時代發展的腳步,沒落了並沒有進行改革使自己變得強大。
-
4 # 紅黑聖西羅
根源就是分封制,周朝採用的是分封制,周王經常給各諸侯分封領地,在領地內諸侯就相當於國君。當分的越來越多,諸侯國實力越來越強,自然就主弱臣強了。
回覆列表
西周的時候,1.大家親緣關係的保質期還在,大家的心裡還念你;2,諸侯的實力不足,感覺自己幹不過;3.西周的政權權威還在,有一定號召力,可以叫別的諸侯一起打不聽話的諸侯;4.西周變東周後,周被打的屁滾尿流,實力暴露了,諸侯心說,不過如此;5.東周的平王是選舉出來,西周武王是打出來的,微信完全不一樣!6.社會發展後,諸侯已經做大做強了(正再讀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