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書中的邊角料

    我們今天所描述的是書裡邊的人物對話,主要包括兩種,第1種是確實有史書記載的,第2種就是根據當時情況推測出來的,接下來我就針對這一問題來說一說自己的一些看法。

    首先,我們所聽的評書裡面對話,再就是我們所看的電視劇以及一些小說裡面的人物對話,有一些並不是當時歷史人物所表述的原話,只是通過後期人們推測出來的一些語言。所以我們不能對於這樣的原因因計較,畢竟有一些都是虛構的。

    其次,還有一些人物語言人們根據當時的情境所推測出來的。這些語言有的是比較接近耽誤事情的也可能和當時情景有一定差距但是這些都是與歷史史實相符合的。

    關於這一問題的介紹就先到這裡了,希望大家在這裡都有所收穫,也希望大家能夠以此為結尾。

  • 2 # 老曹講史

    歷史與真實

    歷史分為第一歷史和第二歷史。第一歷史也稱真實歷史,是事件的真實情況,這種歷史是無法還原,不可考證的。第二歷史,是我們依據歷史資料,比如:典籍,器物,考古,傳說等等所推測的真實歷史的近似。我們現在所接觸的歷史都屬於第二歷史。

    雖說第二歷史是真實歷史的近似,但有些事情和真實歷史相差很遠,甚至顛倒黑白也是可能存在的,只能靠新的歷史發現去不斷修正。

    史書分正史和野史,正史的記述非常嚴謹,存疑的事件或者不記,或者標註疑點。所以相對來說,野史更好看,正史更接近真實。你所指的史書,我姑且理解為正史。

    史官的記錄

    從夏朝開始,每任帝王身邊都有史官,他們的主要工作就是記錄帝王的衣食起居,一言一行。

    我們現在所瞭解的帝王的言行,很多來自史官的記錄。不過這些記錄也未必都可靠,帝王也有說惡語,做壞事的(還不在少數),並不希望史官如實記錄。有時候甚至希望史官能夠美化包裝自己。

    史官能不能秉筆直書,就全要看自己的職業操守了,畢竟不能要求人人都是司馬遷。

    當事人或旁觀者的傳播

    對於史書作者來說,這是最主要的獲取資訊的方式。一部中國二十四史,記載的人物數以萬計,不可能人人身邊都跟著史官。

    一般比較著名的事件,或者特別的事情,從來都不乏聽眾。很多資訊都會通過當事人或旁觀者的口中流出,在聽眾的口中流傳。

    史書作者會根據這些傳說進行篩選,總結提取那些儘可能合理、可信的資訊做為史書依據。

    這種方式也有可能出現訛誤,畢竟再真實的事,經過了幾張嘴,也多少會變了味道。唯有取其大意,近似真實而以。

    根據事情的前後過程,因果關係,進行符合邏輯的推測。

    但歷史中還有很多對話,因為涉及私密,或者其他什麼原因,沒有流傳出來。這時候作者就需要進行推測了。雖說是推測,但一般不會比前面的方式更離譜。

    因為正史的嚴謹性,只有在事件脈絡清晰,主要資料詳實的基礎上。為了描述的完整,文章的連貫,作者才會在不改變事實,不產生歧義的情況下進行合理的推測。不然寧肯空缺。

    很多時候我們常抱怨史書記載的太簡略,很多事件只是寥寥數語,看半天還是一頭霧水。主要是因為詳細情況作者也不知道。

  • 3 # 衡芷清芬

    史書根據其記載方式不同有不同分類,一類是隨時記載的,這其中又分為兩種形式:起居注和實錄。

    一,起居注

    起居注是古代記錄帝王的言行錄,負責記錄的官員隨侍在皇帝身邊,記錄皇帝一天的公開活動,包括讀書,向皇太后請安,接見大臣,商討政務,還有祭天等重大禮儀活動等。這其中就包括皇帝和他人對話,是現場記錄下來了,真實可信。中國現在現存的有萬曆起居注,光緒起居注等。

    二,實錄

    各朝皇帝的政務大事,按年月日記述當朝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的大事。所以實錄記載的對話也較為真實可信。

    那些後面的朝代為前朝修的史書,其可信度就不高了

    萬曆起居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六萬預算可以選擇什麼車吉利奇瑞,五菱寶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