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朝花夕拾
-
2 # 健康意念
人與人之間的相識與相知遵守的規則是志同道合。通俗點講就是什麼樣的人找什麼樣的人。“木受繩則直”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些相似。都是外在因素影響內在因素。當然起決定因素的還是自身的內在因素。“道不同,不相為謀”。世界那麼大,有的人與人之間之所以走動比較近就是因為志趣相同,互相欣賞,彼此需要,相互認可。因此我認為只要是能真正結交為朋友的人都是比較贊同對方的,互相取長補短,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也就無所謂塗鴉與否。
-
3 # 古蘊文化
木受繩就直,意思是木材經過拉直的墨線量過後,就能取直。有很多人總是本著讀書無用論,大言不慚地宣揚著不少成功人士也曾少不更事,後來又都白手起家。但是,我們都只看到和尚喝粥,沒有看到和尚受戒。是有少數的企業家沒有高學歷的光環所籠罩,但是商場是考量一個人綜合素質的戰場,他在別的地方付出的肯定是加倍的。人如木,不受繩不直,企業也如木,處處受著規矩的限制。所我們都是受繩的。
-
4 # 尤拉估摸
個人認為"受繩"還是被"塗鴉"主要取決於個人性格、目標和意志。如果一個人立場堅定、目標明確、意志堅定,則會不斷地主動汲取成長所需養分,使自己更優秀!反之,意志不堅定、渾渾噩噩、不思進取者,則很可能是被"塗鴉"的物件。至於本人,嘿嘿,算是"受繩、就礪"了,被動學習,成效有限;活在當下,做好還做的,倒是自認為沒被"塗鴉"。
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影響讓我不禁想起了陳佩斯與朱時茂合作的經典小品《胡椒麵》,結尾時陳佩斯看到朱時茂拿走自帶的小勺和調料瓶時,先是氣憤正義地高調"揭發",發現沒人管便偷摸地順走了餐館的碗。神反轉再加上誇張的藝術表演讓人捧腹不已。然而值得我們深思的是:"順碗"行為是因為受之前朱時茂行為的影響,還是本身的認知立場有問題?我們現實社會中是否存在這種現象?這種現象是不是說明,有些人毫無原則立場,容易被"塗鴉",正如有句老話說的"學壞容易學好難"。另外,"物以內聚,人以群分",志同道合的人能夠聊到一起,共同提升;臭味相投的人也能混到一起,交叉感染。所以,個人認為"塗鴉"還是看個人自身。
個人認為:社會教育、家庭教育不僅只是文化知識的灌輸,同時應該注重性格的塑造、目標的明確和意志的錘鍊。
-
5 # 陳禮龍
先說說我對“受繩”和“塗鴉”的理解。
受繩出自荀子勸學篇“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受繩便是後天教育的意思,它的基礎是性惡論。那麼所謂塗鴉我理解為,封建式精神肉體的奴隸,完全喪失自我。
我認為人天性是利己的,這是出於生存的需要。在嬰孩時期,如果母親自己吃東西,嬰孩便會哭鬧,以至搶奪,可以證明這個觀點。這個時期人的這種利己慾望(吃飽)極其容易滿足。隨著年齡增長,自主意識不斷加強,慾望也不斷加強。為了滿足自己的慾望就會傷害別人的利益。而人是群居動物,群居有個至關重要的基礎條件利他,利群體。因此便需要剋制過分的利己慾望,維持群體的穩定,也是為了生存下去。這便需要受繩,也就是道德和法律的約束。
再說說“塗鴉”。古代統治者為了滿足自己不斷膨脹的慾望,就得不斷加大剝削被統治者的利益。出於人利己的天性,被統治者對這種剝削一定會反抗,比如陳勝吳廣。統治者為了減少這種反抗,又不願壓制自己的慾望,就必須讓被統治者接受這種剝削。於是便有了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這都是法家理念,並不是孔子孟子理念)等喪盡天良的理念來給老百姓洗腦。這種理念在當今社會也並不罕見,實在讓人痛心疾首。
我們要有自主權,不想當精神肉體的奴隸,所以我們拒絕被“塗鴉”。但是人的慾望又難以控制,所以需要“受繩”。
回覆列表
木(受繩)則直,我覺得,我兒時非常搗蛋!老師,大人經常給講些做人的道理,到初中後,懂了學習的道理,刻苦學習,後來上了師範,這也許就是(受繩)吧。
長大後當了教師,有些熊孩子,搗蛋不學習,於是給他們講學習的重要性,鼓勵他們好好學習,長大後,為自己,家庭,國家做出功獻。學生懂道理後,成才的還真不少!
我就是這樣,先受繩自己,然後受繩他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