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諸文紀

    跟漢末三國初年相比,隨著局勢的相對穩定,名將們在三國末期表現的機會急劇減少,其中就謀略和功績而論,能稱之為蓋世名將的,也就是曹魏的鐘會、鄧艾及蜀漢的姜維三人而已。

    但令人驚奇的是,三人幾乎在同一時間,被同一位將領剷除,此人便是衛瓘。那麼,衛瓘為何要害死三位名將?他最終的結局又會如何?

    衛瓘出身官宦世家,父親衛覬在曹魏官至尚書,與王象共同制定典禮制度,備受曹操父子的器重。

    衛瓘以父蔭入仕,歷任尚書郎、散騎常侍、侍中、廷尉等職,後依附於司馬家,因才能卓越備受司馬昭的器重。鍾會、鄧艾奉命伐蜀期間(263年),衛瓘以鎮西軍司、監軍身份從軍,並由此開啟傳奇的人生經歷。

    在滅蜀之戰中,鄧艾雖然接受鍾會的節制,但卻屢屢違抗主帥的命令,並因此建立奇功,由是讓鍾會既羞愧又憤怒。

    等到平定蜀漢後,鄧艾自恃勞苦功高,開始變得自大且獨斷專行,頻頻就善後事務指手畫腳,由此犯下大忌。正因如此,鍾會便與衛瓘一起誣告鄧艾,聲稱他有謀反之心。不久,衛瓘又偷襲鄧艾的軍營,將其父子抓捕後,派人押送洛陽。

    此時,蜀漢大將軍姜維雖然已經投降鍾會,但內心裡卻仍懷著興復故國的念頭,所以一方面慫恿鍾會在蜀中割據稱王,一方面則暗中聯絡舊部,準備殺死鍾會,迎回後主劉禪。鍾會受姜維的蠱惑,果然扣押部下的將領們,以討伐司馬昭為名,威逼著他們一起謀反。

    在這種情況下,衛瓘便以慰勞各軍為由逃出“虎口”,並率領城外的軍隊攻擊鐘會,一戰便將其斬殺(“會率左右距戰,諸將擊敗之,唯帳下數百人隨會繞殿而走,盡殺之。”見《晉書·卷三十六》)。

    與此同時,姜維也死於亂軍之中(“魏將士憤怒,殺會及維,維妻子皆伏誅。”見《三國志·卷四十四》)。

    鍾會、姜維既死,蜀中叛亂就此平息,而按照常理推測,蒙冤被囚的鄧艾父子本應無罪釋放。

    此時,押解鄧艾的部隊還在路上,所以他手下的將士們便打算追上囚車,將其釋放後迎回成都。但衛瓘聽到訊息後,卻是大為驚恐,因為在他看來,鄧艾之所以被囚,不僅僅是鍾會誣陷所致,他在其中也起到很關鍵的作用,一旦鄧艾獲釋,自己絕不會有好果子吃。

    所以,衛瓘為除掉心腹之禍,便派護軍田續去追趕鄧艾父子,並就地斬殺(“瓘自以與會共陷艾,懼為變,又欲專誅會之功,乃遣護軍田續至綿竹,夜襲艾於三造亭,斬艾及其子忠。”見《晉書·卷三十六》)。

    在滅蜀之戰中,鄧艾無疑功績最高,但最終卻落得被冤殺的下場,訊息傳到中原後,朝野上下皆以為冤。

    衛瓘以一己之力,用連環計除掉三位蓋世名將,真可謂三國末期最陰毒的人物。等到益州被平定後,司馬昭本打算重賞衛瓘,但後者大概是覺得於心有愧,堅持不接受賞賜。

    過了一段時間後,才同意出任新職務,而在曹魏滅亡前,衛瓘最終官至都督徐州諸軍事、鎮東將軍,進封爵位為菑陽侯。

    西晉建立後,衛瓘極受晉武帝的信任和器重,先是在青州、幽州兩地駐守,後在咸寧四年(278年)入朝,擔任尚書令、侍中,是實際上的宰相。衛瓘為人嚴謹,但為政卻崇尚清簡,對國家事務多有建言,因此深得朝野上下讚譽。

    太康三年(282年),衛瓘升任司空,仍兼任尚書令、侍中,權勢、地位比之前更高。

    永平元年(290年),晉武帝駕崩,惠帝司馬衷即位,太傅楊駿執掌朝政。楊駿執政期間飛揚跋扈、黨同伐異,激起朝野內外的強烈憤慨,皇后賈南風趁機鼓動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討伐楊駿,並滅其滿門。

    楊駿被殺後,司馬亮以太宰的身份入朝,與衛瓘一起輔佐朝政。司馬亮、衛瓘執政後,建議讓諸王回到籓國去,意在剝奪他們的實權,由此激起司馬瑋等人的憤恨。

    此時,權力慾極強的賈南風為能掌權,也視司馬亮、衛瓘為“眼中釘”,必欲除之而後快。

    在這種情況下,賈南風與司馬瑋合謀,以“謀圖廢立”的罪名處死司馬亮,並誅殺衛瓘滿門(“瓘不從,遂與子恆、嶽、裔及孫等九人同被害。”引文同上),時在元康元年(291年)。

    衛瓘當年冤殺鄧艾父子,如今被政敵滅門,也算是得到報應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RNG與Tes大戰在即,狼行狀態令人堪憂,韓服跌到鑽一,會影響比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