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尋歡111

    【尋歡評斷】張孟談為張良先祖,只是傳說,尚無信史可證。二人均為張姓著名歷史人物,同為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謀臣。兼而二人均有膽有識,智勇雙全,為世人所推崇!即使張良真為張孟談後人,也可以理解。張孟談助趙無恤打敗智伯以後急流勇退,其去向成謎。而張良世為南韓貴族,韓趙魏本為三晉,起初關係融洽,人才流動也屬正常。

    張孟談(生卒年不詳),姬姓,張氏,名孟談,漢代司馬遷為避其父司馬談諱作“張孟同”,字國師(據《張氏族譜》),戰國初年晉華人,趙襄子趙無恤的家臣。張氏七十六世祖(概述圖文字有誤)。

    春秋末年遊說韓氏、魏氏兩家聯合趙氏對抗智伯瑤,直接促成韓、趙、魏三家聯手的局面,為後來“三家分晉”打下了基礎。

    據《戰國策·趙策一》記載,春秋末年,晉國的大權落到智、趙、魏、韓四卿手中,晉定公實際上成了傀儡(kuǐ lěi)。公元前458年(已進戰國時期),晉定公派使者去請求齊、魯兩國出兵討伐四卿。四卿得到訊息後,聯合出兵攻打晉定公。定公無力抵抗,只好被迫出逃,結果病死在路上。

    定公死後,宗室姬鑿被立為國君,史稱晉出公。智卿智伯獨攬了朝政大權,成為晉國最大的卿。其他三卿趙襄子、魏桓子和韓康子都不敢和他抗衡。智伯分別向魏桓子和韓康子要了土地。當他要求趙襄子割地時,遭到了嚴厲拒絕。智伯非常惱怒,立即派人傳令給魏桓子和韓康子,要他們出兵和自己一起去攻打趙襄子。

    趙襄子估計智伯會攻打他,忙找謀臣張孟談商量。張孟談建議到晉陽(今山西太原西南)去抵抗。到了晉陽,趙襄子發現能夠打仗的武器很少。張孟談勸道:“這裡的圍牆是用一丈多高的楛(hù)木做的,殿柱是用銅鑄的,這些都是製造武器的好材料。”智伯率魏、韓兩家攻打晉陽,由於魏、韓不願為智伯賣命,智伯無法取勝。

    晉陽被被智伯水淹,圍困了整整三年,由於地面積水,老百姓都在樹上搭起棚子來居住,城裡糧食也快要吃完,很多人凍餓成病,軍心也開始動搖了。一天,張孟談面見趙襄子,說:“魏、韓兩家是被迫的,我準備去向他們說明利害,動員他們反戈聯趙,共同消滅智伯。”趙襄子聽了非常高興,連連拱手錶示感謝。

    當天夜晚,張孟談潛入魏、韓營中,說服了魏桓子和韓康子,決定三家聯合起來消滅智伯,事成之後平分智氏之領地。到了約定的那一天,趙、魏、韓三家聯合進攻,殺得智軍四散逃竄,智伯被擒。從此,晉國成了趙、魏、韓三家鼎立的局面。

    一天,張孟談向趙襄子告別。趙襄子急忙挽留。張孟談說:“你想的是報答我的功勞,我想的是治國的道理,正因為我的功勞大,名聲甚至還會超過你,所以才決心離開。在歷史上從來沒有君臣權勢相同而永遠和好相處的。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請你讓我走吧。”趙襄子只好惋惜地答應了。張孟談辭去官職,退還封地,隱居到負親丘去,在那裡平安地度過了自己的晚年。

    張良(約前250—前186年),字子房,南韓(今河南省新鄭市)人。秦末漢初傑出謀臣,與韓信、蕭何並稱為“漢初三傑”。

    張良先輩在南韓首都陽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任過五代韓王之國相。力勸劉邦在鴻門宴上卑辭言和,儲存實力,並疏通項羽季父項伯,使得劉邦順利脫身。憑藉出色的智謀,協助漢王劉邦贏得楚漢戰爭,建立大漢王朝,幫助呂后之子劉盈成為皇太子,冊封為留侯。

    精通黃老之道,不戀權位。晚年,跟隨赤松子雲遊四海。張良去世後,諡號文成。《史記·留侯世家》專門記載了張良的生平。漢高祖劉邦在洛陽南宮評價他說:“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 2 # 玉華讀史

    戰國初期趙無恤(趙襄子)手下著名謀士,也應該算得上歷史上第一個縱橫家。在智瑤、韓康子、魏桓子伐趙之戰中,策反韓魏而滅了智氏,從此韓趙魏三家分晉,拉開了戰國的序幕……

    後來,韓魏齊楚伐趙,又派妻子和兒子分別出使四國進行策反,而使四國聯軍一鬨而散。

    知進退,在晉陽之戰立首功而而未得到第一功臣稱號,並沒有像白起那樣不諳政治與君王起矛盾,回到晉陽後故意毀壞自己的名聲,斂財受賄、不務正業,做起隱士般的自耕農。後來四國伐趙之時又被趙襄子風光無限地請了回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現在硬核動作/格鬥遊戲中出現廣泛的連段簡化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