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捨得書屋王永江

    辛亥革命後,西學開始成風,華人開始用鋼筆等硬筆作為日常書寫工貝,使用毛筆的人逐漸減少,對傳承的毛筆書法藝術是一種損失,原先同日常學習使用關聯的書法,成了少數人才能從事的藝術。

    行書由於與實用關係密切,表現力又較豐富,所以民國書法大家中幾乎都以行書成名或善寫行書,如張宗祥、沈尹默、陸維釗、潘伯鷹等等。

    沈尹默以二王為主,兼習古代各名家法書。他的行書用筆精到,清圓秀潤中有勁健遒逸之姿,他的《沈尹默行書墨跡》等多種字帖,對書法教育貢獻很大。

    陸維釗書法各體皆能,尤善篆隸,行書博取唐宋諸大家,主張碑帖互通,其作品結體開張,筆勢險勁,意韻深厚而雄放,他是中國新時期書法教育的開山功臣。

    沙孟海的行書融會了傳統帖學與碑學之長,線條穩實用筆豐富,結體緊結而向上作斜勢,有魏碑字勢又有明人行草灑落風度。他以陽剛為主又不乏秀美之靈氣。沙氏書法也是當今書壇高水平的典型。

    啟功是著名學者及書畫家,大家最熟悉了,行書自成一格,結字內緊外拓清朗有神,書卷氣濃厚。是當今書法界公認的巨擘。

    當代或許受影響吧,搞行書創作的佔大多數,書法大展上豐富多彩的行書作品顯示了這方面的成果。

    楷書發展到了近現代,多數人認為沒有什麼大建樹。如仍有所振起的話,趙之謙,沈尹默,李叔同,譚延闓等等有所起色。

    于右任,林散之等人把草書推向了一個全新的階段。

  • 2 # 豆豆姥爺42

    起到了改正筆風,加強了書法與國情做到緊密相連。啟迪自勵,喚起民眾,投身救國,戰勝強盜,擊敗侵略者的筆伐作用!

  • 3 # 松風閣書法日講

    有人問我,在中國書法史上,民國時期對書法的繼承與創新起到了什麼作用?

    民國時期是中國書法史上比較重要的一個時期,不光是書法史,對於文化史來說,也是一個承上啟下的時期。

    一、民國的時代

    民國的時代是一個學術、思想活躍繁榮的時期,不僅僅是因為那一代人有著過人的品質和精神,實際上還與當時特殊的時代格局有關。

    民國時代正值國家舊有的文化傳承尚未斷裂,同時又是西洋各種行之有效的、科學、規範的學術研究方法進入中國的時代,因此兩者發生了奇妙的混合,誕生了諸多學貫中西、博古通今的藝術家、作家、學者,他們以自己寬博的知識、豐富的學養,為中國的文化和社會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文化基礎和良好的學術反例。

    我們且不去說陳寅恪、王國維這樣的學術大牛,就單單說以作家身份被人們所熟知的魯迅先生,他的學術研究成果也相當豐富,而且對於文化學術和科學研究等諸多領域有較多的涉獵,所以你在看他的小說集、雜文集等諸多著作的時候,會不自覺地感受到一股強大的包容力和感召力。或者更為直觀的是他的很多小說集後密密麻麻的註腳和解釋,這些註腳和解釋足可以看到魯迅先生學養之深厚了。

    二、晚清民國時期的書法

    民國時期的書法,在書法史上還是有一定作用的。作為民國書法發展前夕的晚清書法在觀念革新、書體的演變上起到了很大的先導作用。

    民國之前,晚清時代的那一幫子主張書法革新的人物,比如康有為等人,實際上提出了很多切中當時時代要求的書法主張,比如反對帖學長期因循守舊而產生的館閣體書法,用碑學書法來為陳舊的帖學注入新的血液,使之加以發展和更新。

    實際上這些都是非常中肯的主張。晚清民國時代的人可以提出這樣的主張,是難能可貴的。

    民國時代繼續以這樣的方向繼續發展,在新舊兩種因素均有發展的情況下,達到了創新和繼承傳統的結合。

    三、民國書法的特徵和氣質

    民國時代的書法繼承了晚清開創的方向,使得創新和繼承的平衡統一。因而,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之後,正因為晚清和民國的前面積澱和開拓,使得書法才能得以這樣快速、完全的復甦和發展壯大。這也是民國書法的氣質所在,即頑強不屈的復甦力,這種復甦力,實際上與中華文化內在的柔韌、剛勁和包容力有很大關係,一往無前的開拓、創新精神以及嚴謹踏實的師承學習,唯有這兩者,才讓民國乃至於後來的書法得以這樣蓬勃發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從《琅琊榜2》到《九州縹緲錄》,劉昊然是如何證明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