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neverendingocean

    創業也是自由職業啊,我今年30,從程式設計師轉行瑜伽減肥方面的經營,換行業得選快久,風險低收入高的行業,我是減肥成功者,減了65斤了,自己也是活廣告,瑜伽相關健康產業蛋糕大,但是亂,以後都是報團打天下的,我在的聯盟模式是最適合做社群型營養俱樂部的模式,開源節流,增加專案減少開支

  • 2 # 自由踐行

    我可以用我的經歷告訴你,靠譜,成功機率不算高。自由一直是我的夢想,如果懷疑,請看我的賬號名。

    2004年(沒錯是14年前)當時聽說張小龍的共享軟體Foxmail能在國外賺100萬,開著寶馬,應該有很多程式設計師跟我一樣被激勵了吧,辭職工作不幹了,也想做一款軟體。當時沒選好點,因為自己特別喜歡chm格式的電子書,所以用了2個月的時間寫了一個chmfactory的軟體,以為自己技術還可以,這樣就能夠賺到錢了。現實是殘酷的,那時在上海,每月租房加上生活費,3個月後上班幾年攢下的1萬多就見底了。這樣下去不行,於是又自己接專案做了小半年維持生計,最後發現受限於人脈資源接的專案都太小平均每個月也就6-7千,每天很辛苦又跟客戶溝通又要找新專案談需求還不如打工省心賺的多,於是自己下來不到1年的時間,又重新去打工了。雖說以失敗告終,但在專案需求,溝通,管理談判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雖然沒賺到錢,至少是一種經歷。此後打工便不是程式設計師了,從專案經理到部門經理再到CTO,可以說軟體開發甲方乙方都幹過了。

    一晃10年,其間娶妻生子,自由一直在責任的打壓下無法再次萌芽。直到2013年,作為公司資訊化負責人與老闆無法再合作下去,我意識到了我的打工生涯就此到了盡頭。因為原因在自己,不是老闆卻想要公司按自己的思路走,這怎麼會有好結果呢?再找工作又怎樣,還不是走老路,在唏噓中老去?

    只有自己創業一條路了。當時並不想做開發,因為10年前的經歷是失敗的。當時的定位是做代理做服務,自己做整合。實際操作發現,同樣沒有好的資源與背景,根本就沒有客戶認同你這個皮包公司,只有幾個客戶的代理利潤實在太微薄了,同樣的問題10年後再次發生了,入不敷出,是堅持還是放棄,因為已經沒有退路,只能再次接軟體開發專案。此時的軟體環境已經大大好於10年前,最起碼支付方便,10年前客戶需要買軟體還需要到銀行匯款,現在支付寶一掃就OK了。經過將近半年的專案積累,我發現有的專案可以做成產品,並且市場上也有同類產品可做參考,分析對比後我認為可以比他做的更好,於是逐步減少專案投入,將更多的精力放到產品,隨著產品功能的逐漸豐富,用的人慢慢的多了,提出各種意見,好的就採納,這樣大概持續了2年,專案可以不用接也可以維持收支平衡了,於是徹底砍掉專案,專心攻產品。產品差異化定價,官網下單自助開通,SEO最佳化等等在使用者體驗,營銷方面不斷投入精力,產品收入實現了穩定增長。目前經營3個產品,收入不算高,但生活沒問題,最主要的是實現了我想要的自由。

    當然對未來仍有一絲的不安,畢竟沒有公務員穩定。另外產品的生存週期及商業環境都隨著市場在不斷變化,如何能夠可持續發展,也是當前不斷思考的問題。人生或許就是如此吧,在不安中尋找光明。

  • 3 # 職場瑪格麗特

    當然。而且成為自由人的人數越來越多了。

    一般都是以下模式:

    1。比如朋友或是朋友的朋友的公司可能想做一些宣傳網站、後臺管理系統等等,費用從幾百到幾萬元不等。

    2 自己開發產品。聽上去很酷,好多人都是這樣開發出來好的產品,然後走上人生巔峰的。

    記得世界上年紀最大的那個程式設計師,日本的一個八十多歲的老太太,從退休之後開始學習操作電腦,這幾年開始學習寫程式,後來真的寫了一款適用於蘋果手機的遊戲app。

    人和人的差別真的太巨大了。大部分中國退休老太太都需要去給兒子女兒看孩子。

    3 各大平臺接單。這種好處是不用到處求人,要的就是你的專業技能和業務溝通能力。 相較線下完全不懂網際網路的老闆們,能上這兒發帖的人平均素質還是略高一些的 。做得好的話一個月收入幾萬還有很有可能的。

    普通人對於這個真是一竅不通,也不是找個老師找本書看看就能做到。這就是程式設計師特別值錢的一點,你會的別人不會。

    金錢,時間都充裕,才談得上自由。程式設計師,是最有希望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現實生活中,如果真的發生了“電車難題”這樣的事情,你會如何選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