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考古班二愣子

    這不就是中學語文裡面的古今異義麼,我大學的時候雖然是個學渣,但是我中學勉強也能算個學霸啊。

    1、卑鄙: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古義:卑,指身份卑微,鄙,指見識短淺,用於自謙。

    今義:品行低劣。

    2、博士

    古義:官職名,指傳授經學的官員,也指精通某種技藝的人。

    今義:一種學位。

    3、扶老:策扶老以流憩(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古義:柺杖

    今義:扶老人

    4、更衣:權起更衣,肅追於宇下(《赤壁之戰》)。

    古義:上廁所。

    今義:換衣服。

    5、烈士: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古義:有節操有抱負的人,士一般指男子。

    今義:為革命事業而犧牲的人。

    6、犧牲(犧牲玉帛,弗敢加也)

    古義:指豬、牛、羊等祭品。

    今義:為正義而死。

    7、左右(王顧左右而言他)

    古義:方位,左邊和右邊;控制。

    今義:侍衛。

    8、人情:人情一日不再食則飢……(《論貴粟疏》,意思是調查平民百姓的普遍情況,如果一天只能吃一頓飯,吃不上第二頓,說明發生了饑荒。)

    古義:平民百姓的普遍情況。

    今義:人與人之間的情誼、社交、應酬、往來等等。

    9、縣官(今募天下入粟縣官……)

    古義:朝廷。

    今義:知縣,縣令。

    10、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古義:古代這句話為不是第四聲,而是第二聲,而且前面還有一句,連起來是:人生為己,天經地義,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意思是人生在世要搞好自身的修養、修為,否則天誅地滅。

    今義:人不為自己考慮,則天誅地滅,嚴重貶義,言外之意是為了實現自己的目的不擇手段也是可以的。

  • 2 # 應作如是觀

    別人知道的,我不想說,我想說點別人不知道的。

    古今異義的成語古語太多,大相徑庭的比比皆是。我要說的不是這個,而是古人和今人對於“撞衫”這件事截然不同的態度。

    對於今人來說,“撞衫”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獨一無二的,這種獨一無二體現在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而跟別人穿著一樣的衣服,則表示自己的平庸和普通。我們希望自己是唯一的公主或王子,我們已經過了看到穿著一樣衣服的朋友會高興的跑過去說“嘿,咱倆的衣服一樣耶”的時代。

    這個時代,以“奇裝異服”為美,不以志同道合為美。

    對於古人來說,“奇裝異服”才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唐朝的羅隱在《讒書》中有曰:“九人冠而一人髽,則髽者慕而冠者勝,九人髽而一人冠,則冠者慕而壁髽者勝。”這句話翻譯成現代文是“如果有九個人戴帽子而有一個人用麻束髮,那麼用麻束髮的人非常羨慕戴帽子的人,戴帽子人也很自得;如果有九個人用麻束髮而只有一個人戴帽子,那麼戴帽子的人就非常羨慕用麻束髮的人,用麻束髮的人就很得意。”

    奇裝異服的人,沒臉見人,就是這個意思吧。

    在三皇五帝時期,古人並沒有肉體的刑罰,而是以“奇裝異服”懲罰犯錯的人。“有虞氏之時,畫衣冠,異章服以為戮,而民弗犯。畫象者,其衣服象五刑也。犯墨者蒙巾犯劓者赭著其衣,犯髕者以墨蒙其髕,犯官者屝屝,草屨也,大辟者布衣無領。”

    在衣服、帽子上畫上特異的花紋,來代替肉刑,人民卻不犯法。處以在面部刺墨字這種刑罰的人,用布蒙蓋他的面部;處以割去鼻子這種刑罪的人,讓他穿赭色的衣服;處以挖去膝蓋骨這種刑罰的人,用黑墨塗其膝蓋骨;處以閹割生殖器這種刑罰的人,穿扉,扉,就是草鞋;處以死刑這種刑罰的人,穿的麻布上衣沒有領子。

    這種以禮儀榮辱作為核心,以“奇裝異服”作為展現手段的懲罰方式,出自有虞氏,即舜帝。“奇裝異服”,有虞氏時,甚至到了唐代,人們視為可恥,而在今天則備受推崇。

  • 3 # 活在春秋

    這樣的古語或者成語有很多,大多數都是隨著時間的流逝,人們或者斷章取義或者只取其字面意思慢慢造成的。

    例如:

    1、愚不可及。其出處:先秦·孔子 《論語·公冶長》 :“甯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其本意是孔子誇甯武子善於明哲保身,該智慧的時候智慧,該裝傻的時候裝傻。而現在則是形容人愚蠢無比。

    2、衣冠禽獸。在明朝時,文官官服繡禽,武官官服繪獸。品級不同,所繡的禽和獸也不同。所以“衣冠禽獸”就是當官的意思,讓人羨慕。後來“衣冠禽獸”變成了貶義詞,指人徒有人的外表、行為卻如同禽獸。

    3、空穴來風。出處是:楚襄王曰:"夫風者,天地之氣,溥暢而至,不擇貴賤高下而加焉。今子獨以為寡人之風,豈有說乎?"宋玉對曰:"臣聞於師:枳句來巢,空穴來風。其所託者然,則風氣殊焉。"這個“空穴來風”的意思是空穴的地方自然會產生風,比喻訊息的來源是有依據的。而現代人恰恰相反,用來比如事情來源沒有依據。

  • 4 # 半畝仙客

    犧牲,現在就是指人為了做某件好事失去了性命。比如消防員在火災中犧牲等。

    中學課文《曹劌論戰》中,“玉帛犧牲,弗敢加也。”指的是給神明享用的牛羊。

    古今異義有很多,我只舉個例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何有些人習慣說“隋唐”而不是“隋朝”?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