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軍豫

    艾灸和拔罐同為傳統中醫的民間療法,都具有操作簡便,經濟,和確切的效果,但是兩者在治療的邏輯上有著根本的區別,不能混用。

    艾灸是利用艾草的芳香,溫熱,走竄的特性來達到活血散瘀,行氣止痛,固本培元,祛除風溼的目的,艾灸操作的時候將艾條火懸於體表特定的穴位進行燻烤,來達到重新分配氣血,改善臟腑機能的作用,從功能上來看,艾灸屬於溫補療法,針對虛勞症,溼寒症,這個符合“虛則補之”的治療原則。

    有人認為艾灸不適合發熱症,高血壓等病症的治療,這是一個誤區,只要明白艾灸的原理,採用正確的辯證思路和正確的穴位,類似於發熱,高血壓病症同樣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比如發熱,艾灸合谷或者大椎,或者外關,退熱的效果就很好。但是對於昏迷,高熱譫語,毒瘡,妊娠後期,面板感染,有化膿傾向,出血症等則不適合艾灸。

    拔罐與艾灸治療的病症有相同的地方,比如虛損病症,腎虛腰痠,在腰部拔罐就能覺得輕鬆,這就是腰部氣血得到了重新分配的緣故,以腰痠為例,腎虛腰痠,相當於氣血過不來,拔罐等於把氣血引了過來,所以腰痠就能緩解,相同的,疼痛拔罐也能減輕就是這個道理。

    拔罐與艾灸的區別在於,艾灸可以針對一個具體的穴位,因為拔罐屬於負壓療法,就是利用火在罐子內燃燒形成真空然後吸附在面板上,以達到去除病痛的目的。

    拔罐更適合針對一片區域,比如後背痠痛,這是溼寒凝聚的表現,相對於艾灸來說,拔罐的效果更為理想。

    要注意的是,艾灸結束後不可以拔罐,拔罐結束後也不可再艾灸,會造成面板受損。

  • 2 # 池老師養生課堂

    兩者都是屬於中醫調理身體的一種方法,但兩者還是有區別,艾灸主要是對穴位進行刺激,讓身體器官更加和諧;而拔罐是片域化的,主要用於祛溼等症。

  • 3 # 微風有訊

    如果用中醫八法來歸類,拔罐與艾灸都屬於一類,即是都有部分汗法的功效,但這兩種手段都不適宜單獨使用來治病,只能配搭針灸或服用中藥來使用。原因很簡單它們都只是作用於體表,所以解表的功效是一定有,但絕無可能如一些人誇大那樣,可以滲透入體,又或者直接從體內吸出邪氣。對於治療內傷的病症,這兩種方法都收效甚微,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拔罐的物理傷害很大,無論對皮層組織,毛囊汗腺,還是微血管,都有巨大的破壞力,絕不適宜長期反覆進行這種療法。中醫也很少使用,除非在特殊情況下,比如急證需要在特殊部位拔罐兼放血。養生若用此法實屬愚蠢,中醫學是很重視腠理的,破壞腠理就等於搞到自身好像一個不設防,極其容易被外邪入體,這也是為什麼有時候越拔越嚴重的原因。有些人會說,怎麼他不會呢?我會回答,等你年紀大些,新陳代謝慢下來了,你就有得受。艾灸充其量就是起到一種引導人體陽分運動的效果,比如引虛火下行,外加促進氣血的迴圈,根本就不可能起死回生,延年益壽,都是一派胡言,那個中醫名家這麼說過?難道古代醫者搞出來的玩意兒,要等到21世紀的這些保健磚家來發現?我的理由很簡單,我們人的面板只允許單向排出 ,是不會允許往內滲透的。你見過人游水遊成水腫的嗎?在不破壞面板的情況下任何實質的東西都不可能進入身體,邪氣是無形的。有些人花幾百元買一條艾條就是超級土豪沒錯,卻絕對不是聰明的消費。艾灸要運用得有成效,對醫理是要很熟悉的,並不是僅僅靠艾草的作用,也不是隨便灸一灸就能治百病,況且它並不具備如此的神效。總的來說這兩種手段都只能作用於還處在體表,又或者已被逼出體表的邪氣,不然絕對連祛風溼熱邪都做不到,所以它們也未列入中醫八法。

  • 4 # 中醫益腎

    艾灸更早於拔罐,兩者是有本質區別。艾灸沒有太多忌諱,拔罐則並非人人適宜。

    從治療上來說,艾灸覆蓋範圍全面,而拔罐則會有侷限性,主要是集中在背部、頸部、腳底等處。艾灸比拔罐更安全並且操作更容易,艾灸療法更自然舒適,而拔罐則會伴隨著疼痛,有時甚至會出現劇烈疼痛。

    從理療原理分析,艾灸以補益作用為主,不僅治病,更能防病。拔罐是以洩耗的方式為主,排邪氣同樣也會損陽氣。

    另外還需要注意,艾灸和拔罐不可以同時進行,如果一定要一起進行,也需要先艾灸,後再拔罐,因為拔罐是會對面板造成一定的損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鑑別本山綠泥和本山段泥紫砂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