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凍僵的海岸
-
2 # 勇往值錢
會的,忽必烈建國時都是採納漢人的意見,建國方略和城市規劃都是用漢族的傳統格局,蒙古族人的建築都是蒙古包,但在元朝建都得北京沒有蒙古包式建築,這說明元朝還是挺重視漢民族文化的。
-
3 # 小南讀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不會。為何這麼說?我們可以從幾個方面去研究。
第一點,蒙古人對於文化是沒有概念的,他們的概念僅僅是簡單的武力第一,雖然蒙元出現過受漢文化影響比較重的皇帝,比如忽必烈,比如元英宗。就忽必烈而言,其本身去了解漢文化更多的是為了征伐南宋和處理手底下漢人軍隊以及將領。
在蒙哥死後,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為爭奪汗位而開戰。但是當時基本上蒙古人都支援蒙哥,而忽必烈是靠著漢人的軍隊打贏了阿里不哥最後奪得汗位,也正是依靠漢人的軍隊最後才滅掉宋朝。在他們眼中沒有文化的概念,而相對而言懂更多漢文化的忽必烈也相當於只是為了多知道一些下屬的習慣而已。
第二點,我們也知道蒙元的“四等人說”,雖然在蒙元歷史中沒有明確釋出過四等人的學說,但是在蒙元的律法中卻實實在在對除卻蒙古以外的種族具有明顯的不公正待遇,而出現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南人這個層次的分類只是因為屠寄(清末學者以及史官,也是他提成的四等人說法)在研究蒙元歷史時發現在蒙元中各個種族能夠當官的機率是依次遞減的,其實這個也是因為這些人員依附時間長短不同而得到蒙古人不同的信任而已。
其實在蒙古人眼中,他們都只是依附和被征服的種族而已。只相信武力的他們不會放下身段去學習被他們征服的種族。
第三點,在某一方面,其實不是說蒙古人不愛學習,其實他們學習的最多的還是如何打仗如何征服,無論是醫療,工藝乃至一切能輔助他們戰鬥的東西,他們都很願意去學習,但是儒文化在他們眼中就是沒用的,不能輔助戰鬥的。他們征服半個世界之後,所推行的法令也是簡單得令人髮指,他們只要你十一的稅,交了這稅,你該幹嘛幹嘛,保持原狀也可以。也正是這種簡單的政令令蒙古人沒辦法有效控制自己征服之地的人民,所以在元末的起義之中也敗的那麼快。
總而言之,在蒙古人眼中,征服就是為了金子和女人,其它都沒啥用。
-
4 # 古風散人
元朝皇帝對漢族文化,在提倡的同時,也有學習和濡染。我來簡單聊一聊。
忽必烈在即位之前已經聽到不少來自中原儒士、僧道的陳說,對中原的倫理道德有了一定的認識。但是在即位之後,忽必烈主要遵循的還是札撒規定的道德規範。到了成宗、武宗、仁宗朝,才陸續接受臣僚的意見,以詔旨等形式對漢人的傳統道德觀念加以認同,使之成為行之全國的道德規範和行為標準。
蒙古國時期,蒙古大汗的行為標準是依照蒙古傳統觀念來衡量的。忽必烈即位之後,受儒學影響較深的臣僚均希望蒙古皇帝能夠按照中原王朝的傳統觀念來表現“君德”;忽必烈亦同意在詔旨中明確宣佈“祖述變通”,“稽列聖之洪規,講前代之定製”,並接受了“去舊汙、立新政、創法制、辨人才、綰結皇綱、藻飾王化”的建議,採取了一些“效行漢法”的措施,以樹立“正統”皇帝的形象。
然而忽必烈的“漢化”政策,遭到了尊重成吉思汗以來遊牧國家之傳統的蒙古諸王們的批評,甚至引起他們反抗的原因。
上圖電影中的真金
忽必烈共有12個兒子,在漢人臣僚的建議下,真金於至元十年(1273)被冊立為太子。真金少年時從學於明儒姚樞、竇默。樞“日以三綱五常、先哲格言薰陶德性。”忽必烈又先後令李德輝、王恂充其伴讀,以資輔導。真金深受漢儒的薰染。
上圖元大都宮殿佈局
可是,真金在至元二十二年(1285)去世。繼承忽必烈皇位的是真金的第三子鐵穆耳,即元成宗。其後的歷代元朝皇帝都是真金的後代。元成宗即位後,尊真金為皇帝,上廟號裕宗。
回覆列表
一般不會,蒙元皇帝發的聖旨全是大白話。在所有蒙元皇帝中,只有元英宗算是漢語過八級的。就是元英宗和他的丞相拜住製造了蒙元唯一文字獄。被忽必烈逼迫出家的前南宋皇帝趙隰吟詩“寄語林和靖,梅花幾度開?黃金臺下客,應是不歸來。”被元英宗和拜住以“思念前朝”為名逼迫自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