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顏搞跨境

    因為颱風帶來的是海上的水蒸氣,然後深入到高空中遇冷,成為了水。而不是直接將海里的鹹水捲到了空中,然後再降落在內陸。這就是為什麼颱風過後天上的降雨是淡水的原因。就好比你在家用個鍋燒水放很多鹽、你把水蒸汽收集下、多倒騰幾次就變成蒸餾水了、但是天空中的淡水是不可能會是鹹的。學過物理知識的,應該比較能夠理解這一點。本身降雨,就是因為冷空氣遇見水蒸氣,凝結成為雨滴從天空中落下。而颱風帶走的就是在海上蒸發出來的一層水蒸氣。

  • 2 # 地理縱橫

    颱風捲起來的不是海水,是水蒸汽,如果我們在海洋表面上能看到颱風眼的地方類似水漩渦,相當於海洋表面上的“水坑”,再往高空發展這些海水捲不起來了,只有水蒸汽往上升。如下圖:

    這麼多水汽不是直接上升到高空,而是按照逆時針方向旋轉呈螺旋式捲入高空,由於越往高空,氣溫越低,這些水蒸汽凝結為雨滴,以降雨的形式落到地面上,形成颱風暴雨。而在水汽凝結過程中,釋放出熱量,又被海洋麵上的水吸收蒸發,變成水汽,不斷往復迴圈,實現了水蒸汽空間移動,熱量不斷轉換迴圈。

    一次強颱風如利奇馬臺風降水量從開始到結束,降水量達10條黃河的降水量 ,5000多憶噸,這麼多水汽從哪裡來的呢?只能在熱頻寬闊的海洋麵上。

    中國東臨世界上最大的太平洋,一望無際,煙波浩渺,在赤道附近,副熱帶海區範圍內,太陽高度角高,輻射強烈,海洋麵產生大量的水蒸汽,這些水蒸汽漫散在海洋麵,能量不集中,毫無動力而言,可是如果水汽能量集中在一起,就變成無堅不摧的能量集合體。

    在低緯度海洋麵上,海面上並不是靜止不動,有信風,有季風,受風力作用,水蒸汽開始運動,而地球表面運動的物體都要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水蒸汽也不例外,在北半球向右偏,形成了逆時針方向旋轉的水汽漩渦,越旋轉,中心氣壓越低,能量不斷的吸收和釋放,水汽不斷地由液態轉化為氣態,周邊的水汽源源不斷的得到補充,能量也在不斷的集中,就形成了颱風。

    海洋麵面積越大,水蒸汽越多,能量越大,越容易形成颱風,事實上也是如此,太平洋最大,颱風最多,而相應的南海地區海洋麵小,颱風也少。

    海水在蒸發過程中,水由液態變成的氣態,而海洋上鹽分沒有蒸發,並原地保留,這些水汽蒸發後上升到高空降落下來,就是淡水了,這個過程就象我們海邊上曬鹽,水走了,鹽留在池子裡。為此颱風雖然產生在海洋鹹水裡,但降落下來就是淡水了。

  • 3 # 科學驛站

    這個問題可以從以下兩個關鍵點進行分析:

    一,颱風捲起來的海水成分,在最底層部分是海水,旋渦以上為水蒸氣

    眾所周知,海洋裡的水是鹹水,也就是含鹽度大於3.5%,這樣的水是無法直接飲用和灌溉的。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經常受到颱風的襲擊,在臺風經過時,確實能看到旋渦上有被吸起來的水花,但這僅僅滯留在旋渦的底層,旋渦上部由於壓力減弱,海水是無法被吸起來的,上層為溼度很大的水蒸氣。下面是颱風的內部示意圖。

    二,“降下來的水”並不是刮起來的海水,而是水蒸氣遇冷凝結形成的短暫降雨

    那麼,為什麼颱風裹起來的水蒸氣會很快降落下來呢?這就涉及到“降雨形成的原理”了。

    以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為例,颱風裹挾的水蒸氣以螺旋運動的形式逐漸上升至高空,而我們知道,海拔越高氣溫越低,這些水蒸氣在上升過程中遇冷則凝聚成了小水珠,以降雨的形式滴落到地面上,形成了短暫降雨,所以我們經常看到颱風和暴雨往往是在同一時間“不約而至”的。

    另外,由於颱風的強大氣流的推動,被颱風裹挾起來的水蒸氣會向陸地內部方向移動,而陸地表面的氣團和颱風氣團密度乾溼度等都不一致,相撞後陸地上較輕的氣團會被抬升,抬升過程中氣團中的水蒸氣遇冷凝結為水滴,就形成了降雨,這就是雖然颱風發生在海上,但內陸地區也會降雨的原因。

    當然了,無論是淡水還是鹹水都是要蒸發的,但鹹水在蒸發過程中鹽分是被保留的,所以才有了海水曬鹽的過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學霸”英語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