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肖堯說

    “順其自然,為所當為”是對的,是可以讓強迫症朋友走出強迫的,不過前提是自己能切實的做到。強迫比較輕的一部分朋友能夠相對容易堅持做到,所以能夠較好的康復。

    對於症狀相對嚴重些的朋友,其實很多時候不是道理不懂方向不清晰而是他們很難在實踐中切實做到。此時需要具體分析,靈活的整合正念內觀療法,認知行為療法等其他治療技術綜合運用。

    不同嚴重程度不同型別的患者,在治療實踐過程中還是得區別對待,適時分析,動態調整治療方案,不能千篇一律。

    所以“順其自然,為所當為”能不能讓你走出強迫,主要取決於面對症狀時能否持續有效的真正做到它,因為決定能否康復的不是知道,而是持續的做到和體驗到,知道做不到等於不知。就像學習游泳一樣,沒有誰可以光靠理論方法的知道和理解就能學會,只有到了水中結合理論方法實踐體驗,才能真正學會。

  • 2 # 心理諮詢師王旭亮

    順其自然,和為所當為是森田療法的核心,但是在實際的臨床治療中,對意志力比較強的輕度的強迫症,可能有一些效果,但整體的治療效果其實並不樂觀,因為大部分強迫症都是因為自身意志的不夠堅定才導致的。

    尤其是強迫思維更是如此,目前所有主流的心理治療流派,對強迫症都有一些困難,尤其是精神分析流派對強迫症幾乎束手無策,認知療法率強迫症略微有一些效果,主要是透過行為試驗,改善強迫行為來改變強迫症。

    在所有心理諮詢流派中, 核心現在幾乎都轉入助人自助,需要來訪者本身有強大的意志,並付諸行動,而強迫症出現強迫與反強迫問題,自身無力對抗強迫思維和行為,所以治療效果並不盡人意。

    目前對於強迫症,一些小的技巧比較多,(比如,打斷滾雪球效應,最大化後果等)但整體的理論治療上,由於來訪者本身的意志不夠,所以治療效果一般都不佳。

  • 3 # 慎始如終話人生

    強迫是一種以源於自我且又違反自己意願而重複出現缺乏現實意義的、不合情理的觀念、情緒、意向或行為等強迫症狀為主,具有有意識的自我強迫和反強迫並存且衝突強烈,雖力圖克制但又無力擺脫特點的情緒。

    強迫思維的成因比較複雜

    首先,心理學家通常認為一個人承受的壓力一旦達到極限程度時,可能會出現強迫自己的情緒現象。

    一般來說很多人的性格中都存在這種強迫性,總是為不必要的事情擔心或強迫自己反覆去做某一件事。所以說現代社會競爭激烈,工作壓力大,人們在與競爭激烈的社會交往中出現的不適應現象,可引起強迫症狀的產生。

    其次,有人認為強迫情緒患者5-HT能神經系統活動減弱導致強迫症產生,用增多5-HT生化遞質的藥物可治療強迫情緒。最後,家庭的遺傳因素。其實任何情緒的產生都免不了家庭的遺傳因素,

    強迫情緒的表現主要是強迫症狀。包括強迫觀念、強迫情緒、強迫意向和強迫行為。強迫性思想被認為是失去理性的,不能接受的,並且是被人所牴觸的。

    改變自己的強迫思維,就像題主說的“順其自然,為所當為”當然是個好的辦法,此法在於減輕和放鬆精神壓力,任何事情聽其自然,該咋辦就咋辦,做完就不再想它,不再評價它了。如好象有東西忘了帶就別帶它好了,擔心門沒鎖好就沒鎖好了,東西好象沒收拾乾淨就髒著亂著唄。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來克服由此帶來的焦慮情緒,症狀是會慢慢消除的。

    也可以轉移注意力。安排緊湊而有規律的生活,培養新的多方面的興趣愛好,建立新的興奮灶抑制強迫症的興奮,經常參加集體活動,等等。

    但我認為改變強迫思維,應該是對其有有充分的認識和改變對其的恐懼思維。改變對強迫行為的某些錯誤解釋。識別歪曲的思維和錯誤信念並取而代之,以減少它對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影響。加之,必須使自己直接地面對感到恐懼的刺激,從而擺脫儀式化的逃避行為。意識到想象的危險和所期待的消極結果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絡,那麼恐懼反應就會自然地消退。

    還應該明白傾訴重要的想法、信念和過去的生活事件,以便最大程度地擺脫強迫觀念和強迫行為的困擾。採用放鬆方法,降低緊張。當患者對愛的信任取代恐懼感時,強迫症狀能夠很快好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你穿越到三國,該怎麼稱呼你的頂頭上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