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三國不是隻有打打殺殺,深入的關注當時的社會、文化,也有不少樂趣。如果你想穿越回三國幹一番事業,第一關要解決的就是怎麼稱呼你的上司。可以旁徵博引,從禮制、官制和掌故等方面縱論三國群雄的稱謂。
4
回覆列表
  • 1 # 錦翼

    好吧, 一般人看到這個問題,腦海中浮現的第一個稱呼是主公。

    不過我要說,你要是穿越到四川,劉備已經入主的時候,這麼稱呼是不成問題的,但是如果你跟了曹操,你喊他主公,他肯定會覺得你是四川來的奸細,因為主公這個詞語很可能是劉備手下,拍劉備馬屁發明的稱呼。這個只在《三國志蜀書》裡出現,就是指劉備的。

    那萬一你的領導是曹操,那該咋辦?曹操也有專有稱呼,這是曹操手下拍曹操馬匹為他發明的稱呼,可能是丞相和魏公的合體,搞得手下不知道咋稱呼,就稱他相公吧。那個愛學驢叫的王粲在好幾首詩裡都提到他。

    可是如果跟了孫權呢?孫權這個專稱,老厲害了,叫至尊。

    這下你記住了啊,到了四川跟著劉備幹叫主公,跟著曹操叫相公,跟著孫權叫至尊。

    什麼?萬一他們仨都不是,張魯袁術袁紹他們呢?

    分不清楚你就叫他們將軍好了。三國的領導們喜歡這個稱呼,實在搞不清楚這個是誰,那就稱呼他將軍。《隆中對》裡諸葛亮就說劉備“將軍帝室之胄”。

    如果你的領導不是一把手,是諸葛亮這樣的大官,你可以叫他公,也可以叫他明公,這是對大官的尊稱。一般都不會錯。

    對於刺史這樣的官,你可以稱呼他為使君,或者府君。一般都不會錯,例如青梅煮酒論英雄,曹操就說“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曹爾,這使君指的就是劉備。

    注意一個細節,當面不要帶姓,出了門跟別人提起別人你們領導可以帶姓。

  • 2 # 香茗史館

    每個時代都有其特殊的尊稱,而這通常是與其官職和地位息息相關的,如果關係一般可統稱“大人”或直接稱呼官職,但如果是親近下屬,則多采用尊稱。根據東漢時期的禮制,下屬官員稱呼上級一般多采用“公”、“君”兩種尊稱,例如明公、使君等等。

    尊稱

    簡單介紹一下我所知道的稱謂吧:

    1、大王:漢朝以來對封王者的尊稱,如果是在曹操麾下,在曹操被封魏王之後自然要用這個稱呼來稱呼他了。

    2、主公:這個屬於劉備的專屬稱呼。劉備在佔據益州之後,實際上已是一方諸侯,但由於當時官職並未提升,改變稱呼顯得有些名不正言不順。於是不知誰出的主意,從“主上”和“明公”兩個稱呼中各取一字,形成了“主公”這個特殊的稱呼。

    3、相公:漢朝和曹魏時期對拜相者的尊稱。例如曹操在被封為丞相後,如果稱之為“曹丞相”則顯得比較疏遠,一般親信下屬都會稱之為“相公”。

    4、明公:一般用來尊稱獲得開府權力的官員,一般指大司徒、大傅、大師、丞相等職位,例如曹操在獲得開府權力後,下屬官員便經常稱之為“明公”。

    5、使君:東漢時期刺史的尊稱,一般用來尊稱管轄一州之長官。例如劉備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就被稱為劉使君,原因是劉備的官職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只是左將軍、豫州牧。

    6、府君:對郡相、太守的尊稱,一般用來尊稱管轄一郡的官員。

    7、將軍:這自然是對將領的稱呼,例如孫權由於擔任討虜將軍的原因,被下屬尊稱為將軍。

    8、麾下:雖然有部下的意思,但也可以作為將帥的敬稱。例如:願麾下重天授之姿,副四海之望(《三國志·吳志·張紘傳》)。

    9、君侯:秦漢時期對列侯的尊稱,後來東吳的下屬對孫權也尊稱“君侯”、“吳侯”。

    10、元老:一般用來尊稱德高望重的老臣。《後漢書.章帝紀》:“行太尉事節鄉侯(趙僖),三世在位,為國元老。”

    11、縣令、縣公、明廷:根據漢制,一般用來稱呼一縣之長,如果縣內人口過萬則稱縣令,不足一萬稱縣公。同時,對一縣長官也可尊稱為明廷,例如《後漢書·黨錮傳·張儉》中所載,“篤曰:‘篤雖好義,明廷今日載其半矣’”。

    除此之外,對於官員一般也可以直接稱呼其姓氏+職位,例如劉備可稱為劉豫州、曹操可稱為曹丞相、王朗可稱為王司徒。對於有學問但無官職的人,則可尊稱為先生,例如臥龍先生。

    自稱

    自稱一般採用謙稱,比較簡單,如果是官員,見到長官一般自稱下官或臣,將領一般自稱末將。而如果是一般老百姓,則自稱為草民或小民即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煮過的咖啡粉有什麼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