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頗與藺相如的故事我們上學的時候都學過,他們倆的故事還為後世留下了負荊請罪、完璧歸趙和澠池之會等流傳千古的成語。因此,說起廉頗與藺相如這對組合,大家多少都有一定的瞭解。今天讀史君就再次帶領大家,回顧一下廉頗和藺相如這二人組合是怎麼形成的?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林立,各國爭霸。其中以秦國最為強大,位居七國之首,而就在這樣群雄爭霸的亂世之中,趙國湧現出兩位優秀的人才,他們一文一武,全心全意為趙國謀利益,因此讓趙國有多一段時間的強盛。這兩位正是大家所熟悉的廉頗和藺相如。
談起廉頗與藺相如,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是負荊請罪這個成語,在負荊請罪中廉頗是一個知錯就改的英雄,而藺相如則是那個一心為國的智者。按理說一個文臣,一個武將,這樣的兩個人本該是不會有太多的交集。可是最終他們卻成為了知己好友,甚至最後偌大的趙國還需要他們二人的支援才能強盛。這一切都要從一個和氏璧說起。
當時由於趙國得到了和氏璧,而秦國卻想要強行奪走,但是表面上要以十五座城池作為交換。這讓趙王一時之間不知所措,不知該如何是好。就在趙王一籌莫展之時,藺相如的出現為趙國帶來了希望,藺相如憑藉他的勇敢機智,不僅僅沒有丟失了和氏璧還使得秦王被藺相如耍了還沒有辦法。由於這件事藺相如受到了重用,並且一路從門客升為上卿。由此也開始了廉頗和藺相如糾纏的一生。
眾所周知秦漢以前大臣們的官職均是以右為尊。而廉頗曾經統領趙軍屢敗秦軍,迫使秦改變策略,實行合縱,後又以聯合韓、燕、魏、趙五國之師共同討伐齊國,打敗齊國。廉頗也因此威旗諸侯,使得趙國漸漸越居六國之首位。秦國之所以不敢貿然進攻趙國,正是害怕廉頗的勇猛。廉頗也因此被趙惠文王拜為上卿,一度成為了趙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將領。
可是在澠池相會之後,趙王竟將藺相如拜為自己之右,地位在廉頗之上。為此廉頗非常不服氣。廉頗認為自己乃一國之大將軍,為國上陣殺敵,拋頭顱灑熱血,取得了輝煌的戰功才被拜為上卿,可是藺相如他一介文官竟然地位在自己之上真是沒有道理。
廉頗說:“我是趙國將軍,有攻城野戰的大功,而藺相如只不過靠能說會道立了點功,可是他的地位卻在我之上,況且相如本來是個平民,我感到羞恥,在他下面我難以忍受。”並且揚言說:“我遇見相如,一定要羞辱他。”藺相如知道後,不肯和他相會。相如每到上朝時,常常推說有病,不願和廉頗去爭位次的先後。沒過多久,相如外出,在邯鄲城回車巷遠遠看到廉頗,相如就掉轉車子迴避。
於是藺相如的門客就一起來直言進諫地說:“我們所以離開親人來侍奉您,就是仰慕您高尚的節義呀。如今您與廉頗官位相同,廉老先生口出惡言,而您卻害怕躲避他,您怕得也太過分了,平庸的人尚且感到羞恥,何況是身為將相的人呢!我們這些人沒出息,請讓我們告辭吧!”
藺相如堅決地挽留他們說:“諸位認為廉將軍和秦王相比誰厲害?”回答說:“廉將軍比不了秦王。”藺相如說:“以秦王的威勢,而我卻敢在朝廷上呵斥他,羞辱他的群臣,我藺相如雖然無能,難道會怕廉將軍嗎?但是我想到,強大的秦國之所以不敢攻打趙國邯鄲城,就是因為有我和廉將軍在呀,如今兩虎相鬥,勢必不能共存。我所以這樣忍讓,就是為了要把國家的急難擺在前面,而把個人的私怨放在後面。”
後來,廉頗聽到這些話,非常感動,也非常慚愧,就袒露身體揹著荊條,親自到藺相如家去謝罪,請藺相如用荊條狠狠鞭打自己,並說:“我真糊塗,差點兒誤了國家大事。料想不到您的胸懷這麼寬廣啊!”兩人從此誓同生死,成為摯友。自次之後,他們兩人擺脫嫌隙,成為了知己。二人一同為趙國出謀劃策,一內一外使得趙國一度有了能和秦國抗衡的實力。
《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寫到這段情節時說:“廉頗肉袒負荊至相如門謝罪”、“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後人根據這個故事,概括出兩句成語,形容主動向人認錯、道歉,自請嚴厲責罰,就叫做“負荊請罪”。形容生死與共,願以生命相許的好朋友,就叫做“刎頸之交”。
廉頗與藺相如的故事我們上學的時候都學過,他們倆的故事還為後世留下了負荊請罪、完璧歸趙和澠池之會等流傳千古的成語。因此,說起廉頗與藺相如這對組合,大家多少都有一定的瞭解。今天讀史君就再次帶領大家,回顧一下廉頗和藺相如這二人組合是怎麼形成的?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林立,各國爭霸。其中以秦國最為強大,位居七國之首,而就在這樣群雄爭霸的亂世之中,趙國湧現出兩位優秀的人才,他們一文一武,全心全意為趙國謀利益,因此讓趙國有多一段時間的強盛。這兩位正是大家所熟悉的廉頗和藺相如。
談起廉頗與藺相如,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是負荊請罪這個成語,在負荊請罪中廉頗是一個知錯就改的英雄,而藺相如則是那個一心為國的智者。按理說一個文臣,一個武將,這樣的兩個人本該是不會有太多的交集。可是最終他們卻成為了知己好友,甚至最後偌大的趙國還需要他們二人的支援才能強盛。這一切都要從一個和氏璧說起。
當時由於趙國得到了和氏璧,而秦國卻想要強行奪走,但是表面上要以十五座城池作為交換。這讓趙王一時之間不知所措,不知該如何是好。就在趙王一籌莫展之時,藺相如的出現為趙國帶來了希望,藺相如憑藉他的勇敢機智,不僅僅沒有丟失了和氏璧還使得秦王被藺相如耍了還沒有辦法。由於這件事藺相如受到了重用,並且一路從門客升為上卿。由此也開始了廉頗和藺相如糾纏的一生。
眾所周知秦漢以前大臣們的官職均是以右為尊。而廉頗曾經統領趙軍屢敗秦軍,迫使秦改變策略,實行合縱,後又以聯合韓、燕、魏、趙五國之師共同討伐齊國,打敗齊國。廉頗也因此威旗諸侯,使得趙國漸漸越居六國之首位。秦國之所以不敢貿然進攻趙國,正是害怕廉頗的勇猛。廉頗也因此被趙惠文王拜為上卿,一度成為了趙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將領。
可是在澠池相會之後,趙王竟將藺相如拜為自己之右,地位在廉頗之上。為此廉頗非常不服氣。廉頗認為自己乃一國之大將軍,為國上陣殺敵,拋頭顱灑熱血,取得了輝煌的戰功才被拜為上卿,可是藺相如他一介文官竟然地位在自己之上真是沒有道理。
廉頗說:“我是趙國將軍,有攻城野戰的大功,而藺相如只不過靠能說會道立了點功,可是他的地位卻在我之上,況且相如本來是個平民,我感到羞恥,在他下面我難以忍受。”並且揚言說:“我遇見相如,一定要羞辱他。”藺相如知道後,不肯和他相會。相如每到上朝時,常常推說有病,不願和廉頗去爭位次的先後。沒過多久,相如外出,在邯鄲城回車巷遠遠看到廉頗,相如就掉轉車子迴避。
於是藺相如的門客就一起來直言進諫地說:“我們所以離開親人來侍奉您,就是仰慕您高尚的節義呀。如今您與廉頗官位相同,廉老先生口出惡言,而您卻害怕躲避他,您怕得也太過分了,平庸的人尚且感到羞恥,何況是身為將相的人呢!我們這些人沒出息,請讓我們告辭吧!”
藺相如堅決地挽留他們說:“諸位認為廉將軍和秦王相比誰厲害?”回答說:“廉將軍比不了秦王。”藺相如說:“以秦王的威勢,而我卻敢在朝廷上呵斥他,羞辱他的群臣,我藺相如雖然無能,難道會怕廉將軍嗎?但是我想到,強大的秦國之所以不敢攻打趙國邯鄲城,就是因為有我和廉將軍在呀,如今兩虎相鬥,勢必不能共存。我所以這樣忍讓,就是為了要把國家的急難擺在前面,而把個人的私怨放在後面。”
後來,廉頗聽到這些話,非常感動,也非常慚愧,就袒露身體揹著荊條,親自到藺相如家去謝罪,請藺相如用荊條狠狠鞭打自己,並說:“我真糊塗,差點兒誤了國家大事。料想不到您的胸懷這麼寬廣啊!”兩人從此誓同生死,成為摯友。自次之後,他們兩人擺脫嫌隙,成為了知己。二人一同為趙國出謀劃策,一內一外使得趙國一度有了能和秦國抗衡的實力。
《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寫到這段情節時說:“廉頗肉袒負荊至相如門謝罪”、“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後人根據這個故事,概括出兩句成語,形容主動向人認錯、道歉,自請嚴厲責罰,就叫做“負荊請罪”。形容生死與共,願以生命相許的好朋友,就叫做“刎頸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