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GTjunsir
-
2 # 梅子老師心理諮詢
從你的問話中,我讀到的是,你內心自卑,給你的生活帶來了困擾,你深深的討厭這一點,希望改掉這個習慣。
我想說的是:
第一,自卑也是一種資源。人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也就是阿德勒所說的自卑情結,自卑是人類文化進步的基礎,比如,人只有認識到自己的無知,才有改變自己的動力。相信“不自信”在某種程度上肯定保護過你,如,你因不自信而沒有上臺表演,在當時也肯定讓你避免了困窘與尷尬。同時,不自信也可能讓你看到你需要改變的地方,從而讓自己變得更好,促進了你的進步!
第二,承認和接納自己的不足夠好,不以完美要求自己。我們每個人都是有限的,喜歡自己的一方面,不喜歡自己的另一方面,可能會造成內在的分裂,消耗我們內在的能量。只有無條件地接納自己,我們才是完整的,才有力量讓自己更好!
第三,對自己負起責任,把自己的價值從他人手裡拿回來。自己是否有價值自己把握,而不是別人說了算。
第四,尊重每個人個體的差異。我們每個人都是完全不同的個體,正因為不同,我們才可以互相學習和成長。當我們與他人不同時,能夠說,哦!他原來是這樣的啊!或者說自己是這樣的啊!
第五,敢於嘗試。從細節入手,從點滴的小事入手,變“我不行”為“我試試看”,並及時地鼓勵和欣賞自己,不斷強化自己很棒的感覺,當這種感覺足夠多,想不自信都難呢!
-
3 # 淡然14627
遠離經常欺騙你不值得你信任的人,是那些人對你的不在乎讓你對自己的存在一直感到懷疑,以為自己哪裡不好了人家不肯定你的。覺得她們都在用異樣的態度對你用異樣的眼光看你。所以交往親切和善真誠的人。
-
4 # 檸燼
人活一輩子如果在意別人的眼光,那得多累?你想成為別人眼中的你呢,還是想成為你眼中的你。如果讓我選擇,我一定選後者。因為我不是鈔票,做不到人人都喜歡,不論別人對我的言論或眼光是好還是壞,那都是別人的事,我總不能拿東西捂住他的嘴吧。畢竟他人有評論的你的言論權,但是你有聽不聽的決定權。所以自己做好自己是最重要的。
那麼怎樣變得自信,不去在意別人的眼光呢?(1)磨鍊出一顆如“鋼鐵般的心”
當然想要不在意別人的青眼與言語,首先就是擁有一顆“鋼鐵般的心”。這需要你豐富的經歷來磨鍊這顆“心”,讓自己的內心愈來愈強。要記住,心有多大,自己的舞臺就有多大,心有多遠,人就可以有多遠。
(2)讓自己變得優秀起來
當我們有不足的時候,也不要去羨慕別人,要知道人無完人,不要拿自己的不足與別人的長處所比較,我們有各自的優點,努力提升自我,發揮自己的長處,讓自己變得優秀,這樣才能讓別人記住你。
(3)做最真實的你自己
做人最應該在乎的是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別人的感受,人一輩子別人都是過客,千萬別把自己看成別人的風景,人生是自己的,活出自己,別總是在意別人的眼光,走自己的路,你能收穫一個自信的你。
如果人生是一道證明題,你自己就是最好的答案。
只有當你自信了,你才能克服一切,在你人生中遇到的人,大部分都是來去匆匆的過客而已,正如陳果教授所言“無論你變成什麼樣還是會有一部分人不喜歡你,一部人喜歡你,那為什麼不變成你自己呢?”我們之所以存在,不是為了別人,是為了自己啊!所以請活出你的精彩吧!
文 / 心理學知識星球
-
5 # 2019nangua
不自信的人比比皆是,所以首先你不自信就不是什麼問題,再想想,你活得不好,別人除了說三道四,冷嘲熱諷,幾乎沒人幫你,既然如何,你又何必在乎他們說什麼,想什麼,過得好了,就算他們妒忌你,心裡也是羨慕,面子上也得恭維著,所以過好自己就行,幸福與否只有自己知道
-
6 # 朝陽下的大蘿蔔
我很小的時候,父母總是拿著比我強的孩子相比,在訓斥我的時候,開頭永遠是這麼一句話:你看看老王家的,學習好,又聽話,多麼的討大人喜歡。
這就造成了我從小以來一直都是:以別人的評判標準來看待自己,試圖去滿足別人的期待。
接觸了很多也是被過於在意別人的看法而困擾的來訪者,我發現幾乎是所有的這類人都有一個共同點:童年時總是被父母或撫養者要求成為他們所期待的人。甚至有時候,我還刻意的去討別人喜歡。
小時候原生家庭的環境是導致我們總是會過度在意別人看法的根本原因。
我們和父母的相處模式是未來心理發展的一顆種子。但是,你也牢牢地要意識到,這是也只是種子而已,在我們今後的成長過程中,令我們的這些認知獲得了不斷地強化,那一顆種子才會生根,發芽。這關係如同基因一般。
我們必須意識到,有這樣童年經歷的人絕對並不在少數,然而有相同經歷的人並沒有變成同樣的人。
是要你理解,不要把所有的問題都歸結於過去,歸結於環境。
這在本質上面是在逃避問題。我們要從現在出來尋找問題。
1.過度在意別人看法的最重要的直接原因是:害怕得罪別人。
這是任何一個會過度在意別人看法的人的潛意識裡都有的一個核心信念。
在他們的潛意識當中,別人都是無比高大,不可逾越的存在。
而在裡面的更深處,是害怕死亡。
在童年時期,父母是我們能夠生存下去的唯一保障,得不到父母的認可,無法滿足父母的期待,這就意味著我們有被他們拋棄的風險。
然而,我們已經長大了,沒有人再能夠真正威脅到我們了。
2.自卑。
自卑與在意別人的看法是相輔相成的。自卑降低自己,顯得別人更加的高大。在意別人,顯得自己更加的矮小。自己越低別人越高自己越低別人越高自己越低別人越高。這樣的死結可以無限的朝前延長。
可是,你身邊的人真的是在一天間學習,不斷地提高自己嗎?而你是在一天間混日子,實力一天天的下降嗎?這樣的死結,放在現實中,有明顯的邏輯錯誤。
3.敏感
以別人的標準作為自己的標準,這明顯的是錯誤的。就如同中國的事情,只有我們自己說了算,輪不到別的國家指手畫腳,如果他們膽敢,那就是侵犯主權。
你和別人人長得不一樣,資源也不一樣,性格更是不一樣,標準能夠一樣嗎?我們真正要追求的是,自我實現。
4.將自己與別人對比。
「不停地令自己變強,不停的令自己變得更完美,從而能在將自己與別人對比的時候勝過對方」是無法解決這個問題的。
人口有那麼多,要是你各方面都比別人強,那你就不是人,而是神。
放棄了對比,也就沒有了痛苦。
但是又怎麼比?和別人進步的速度比。只要你比別人快,那就說明,你在進步。
5.不能接納自我。
人的自尊有三種模式。
第一種。即依靠別人的評判標準來看待自己。在得到別人的讚美與認同時會非常的開心。這就是把別人的標準作為自己標準人群的自尊。這不是真正的自尊。
第二種是,不再依靠他人的目光來看待自己,而是完全的遵照自己的標準和要求來看待自己。
然而,有的時候目標訂的過高,有的時候目標訂的太低,這都不利於個人價值的實現。
第三種是,即不需要任何理由,不需要任何評判標準,不需要任何的條件,我完全的尊重和接納自己。
只有這種自尊,才是真正的自尊。
6.試圖成為別人。
人都有一個理想自我,理想的自我總是可以在別人當中透露出來一些影子。
試圖去成為“別人”,,但這些本質上只不過是滿足了你的一種虛假的幻想而已。因為理想的自己,一定在你的夢境中出現過。
因為過於完美,所以才是夢境,才是假象。正如劉慈欣在一本書中透露出來的思想,歷史本來就是充滿錯誤的,然而,就是在錯誤當中才獲得了進步。
關注於心理學,感謝關注
回覆列表
每個人都會在意身邊人對自己的看法,但處理這種看法要得當,否則他會影響到你的心情,就像你說的會讓你不自信,這是因為你太在意這些看法,太糾結這些人的看法,從而忽略了這些看法所帶來的影響。
無論你做什麼說什麼,總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所謂眾口難調你沒辦法滿足所有人,做好自己對於一些異樣的眼光你沒有必要去理會,因為他們的看法不會對你的生活,對你的人生負一點責任,這種“站在說話不腰疼”的人你左耳進右耳出就好了。
不要太在意別人的眼光,讓自己自信起來,活得灑脫一些,你左右不了別人的想法,你能做的就是做好你自己,你不是活在別人的世界裡,不要人別人的言行折磨自己,改變自己讓自己自信起來,活出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