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笑傲漿糊阿輝羅
-
2 # 洪吉聊汽配
隨著汽車行業的快速發展,跨國汽車公司紛紛實施汽車平臺戰略,加快了零部件通用化程序。為什麼我們國家不將大部分配件列為通用配件呢?
汽車平臺戰略就是把諸如汽車底盤元寶梁、懸架等汽車中一些不變的總成、模組、零部件整合為一個平臺。再匹配其他不同型號的總成、模組和零部件,用來實現在一個基本型號上 組裝成多種不同款式、功能各異的車型。實現零部件通用化,可減少各車型必備的加工裝置種類,削減裝置投資。對一些通用配件進行外採購,這樣車企可以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新車型技術的開發研究上去。
目前汽車三大件中像發動機和變速箱可以整體被各種車型拿來配套使用。唯獨底盤件通用性難以實行,畢竟各個品牌車企都有自己的優勢底盤結構開發設計,底盤整體佈局調校都是自己的專利。難以各品牌之間實現共享通用。但同一品牌車企內部都在紛紛壓縮生產平臺數,提高自家配件的通用化率。比如雷諾與日產合併後,將原先的25個平臺75種車型壓縮為10個平臺35個車型。提高了雷諾和日產之間配件的通用化率。節約開發費用百分之五十。
零部件通用化已經成為國際大勢所趨,卻在國內汽車行業舉步維艱。這是為什麼?國內整車企業缺乏平臺化戰略,是國內零部件通用化的一大障礙。國內有許多汽車製造企業,每個車企又有許多自主品牌。這些車企相互之間缺乏溝通,單打獨創各自為戰。在產品選型設計之初,往往缺乏零部件標準化、通用化意識。不能與零部件供應商協調。車企彼此之間也不願意進行相應整合。我生產的車型配件你用不了,你生產的配件也不適合我的車型使用,配件彼此之間沒有互換性。
所以零部件通用化有利,也有弊。通用零部件一旦出現設計缺陷或質量問題,極易造成多家整車企業或零部件企業同時大量召回,經濟損失加大。產品規格、效能及質量雷同,會讓車企的所出車型沒有市場競爭力,車企研究開發新產品、新技術的慾望會下降。市場上個性化車型減少,對技術進步不利。從而導致企業難以持續發展。這也是國家為什麼不將大部分配件列為通用件的原因。
-
3 # 笑傲漿糊阿輝羅
透過自己的理解簡單地回答如下:
第一,國家汽車工業起步比較晚,中國汽車市場的發展歷史可分為探索、發展、成熟三個階段。
1,1958年內地第一輛自制轎車誕生。
2,1985年內地第一家合資廠出現。
3,1998年前後,自主品牌奇瑞、吉利等也開始成立,自主品牌開始探索自主造車之路,並迅速發展壯大。
3,中國汽車工業在2001年底中國加入WTO後,進入了一個市場規模、生產規模迅速擴大。
4,2009年,中國汽車全年產銷量才首次超過美國,躍居世界第一。
第二,中國汽車工業規模發展是走合資發展之路。
1985年合資品牌進入中國以後,國內市場才開始自主研發之路。但是國內汽車合資品牌已經很多,德國,美國,日本,法國等各分別成立的上海大眾,廣州標緻,一汽大眾和神龍富康等紛紛引進各自的車型,這樣就導致國內汽車的品牌都快成“萬國牌”車型了。
第三,國家初期對汽車工業的規劃可能存在滯後,沒有統一的國家規範標準。
中國國內汽車消費市場大,不同國家的合資車企進駐,又不斷引進各自的設計車型,前期肯定是先尋求快速發展滿足需求,也無法進行標準統一。每家車企都有自己的設計標準,大到發動機,小到一顆螺絲都各自不同,所以就導致目前的汽車車型繁多,無法通用的現狀。發展到如今,再想來統一標準,讓其配件都通用化就更難了!
所以我覺得主要是以上三點原因導致主題的現狀,要改變目前的這種現狀是一個任重道遠的國家大事,只有國家層面才能干預調配。
希望不遠的將來,我們路上跑的汽車只要是具備資質的企業,採購回來通用零件都能組裝生產。我們的汽車配件種類都能減少,我們的汽車零件都能通用,這樣汽車壞了要進行修理,就不用再跑專門的車型維修店,只要是汽修店都能進行維修。這樣也能節省資源,避免庫存浪費,利國利民的大好事。
-
4 # 洪吉聊汽配
隨著汽車行業的快速發展,跨國汽車公司紛紛實施汽車平臺戰略,加快了零部件通用化程序。為什麼我們國家不將大部分配件列為通用配件呢?
汽車平臺戰略就是把諸如汽車底盤元寶梁、懸架等汽車中一些不變的總成、模組、零部件整合為一個平臺。再匹配其他不同型號的總成、模組和零部件,用來實現在一個基本型號上 組裝成多種不同款式、功能各異的車型。實現零部件通用化,可減少各車型必備的加工裝置種類,削減裝置投資。對一些通用配件進行外採購,這樣車企可以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新車型技術的開發研究上去。
目前汽車三大件中像發動機和變速箱可以整體被各種車型拿來配套使用。唯獨底盤件通用性難以實行,畢竟各個品牌車企都有自己的優勢底盤結構開發設計,底盤整體佈局調校都是自己的專利。難以各品牌之間實現共享通用。但同一品牌車企內部都在紛紛壓縮生產平臺數,提高自家配件的通用化率。比如雷諾與日產合併後,將原先的25個平臺75種車型壓縮為10個平臺35個車型。提高了雷諾和日產之間配件的通用化率。節約開發費用百分之五十。
零部件通用化已經成為國際大勢所趨,卻在國內汽車行業舉步維艱。這是為什麼?國內整車企業缺乏平臺化戰略,是國內零部件通用化的一大障礙。國內有許多汽車製造企業,每個車企又有許多自主品牌。這些車企相互之間缺乏溝通,單打獨創各自為戰。在產品選型設計之初,往往缺乏零部件標準化、通用化意識。不能與零部件供應商協調。車企彼此之間也不願意進行相應整合。我生產的車型配件你用不了,你生產的配件也不適合我的車型使用,配件彼此之間沒有互換性。
所以零部件通用化有利,也有弊。通用零部件一旦出現設計缺陷或質量問題,極易造成多家整車企業或零部件企業同時大量召回,經濟損失加大。產品規格、效能及質量雷同,會讓車企的所出車型沒有市場競爭力,車企研究開發新產品、新技術的慾望會下降。市場上個性化車型減少,對技術進步不利。從而導致企業難以持續發展。這也是國家為什麼不將大部分配件列為通用件的原因。
回覆列表
透過自己的理解簡單地回答如下:
第一,國家汽車工業起步比較晚,中國汽車市場的發展歷史可分為探索、發展、成熟三個階段。
1,1958年內地第一輛自制轎車誕生。
2,1985年內地第一家合資廠出現。
3,1998年前後,自主品牌奇瑞、吉利等也開始成立,自主品牌開始探索自主造車之路,並迅速發展壯大。
3,中國汽車工業在2001年底中國加入WTO後,進入了一個市場規模、生產規模迅速擴大。
4,2009年,中國汽車全年產銷量才首次超過美國,躍居世界第一。
第二,中國汽車工業規模發展是走合資發展之路。
1985年合資品牌進入中國以後,國內市場才開始自主研發之路。但是國內汽車合資品牌已經很多,德國,美國,日本,法國等各分別成立的上海大眾,廣州標緻,一汽大眾和神龍富康等紛紛引進各自的車型,這樣就導致國內汽車的品牌都快成“萬國牌”車型了。
第三,國家初期對汽車工業的規劃可能存在滯後,沒有統一的國家規範標準。
中國國內汽車消費市場大,不同國家的合資車企進駐,又不斷引進各自的設計車型,前期肯定是先尋求快速發展滿足需求,也無法進行標準統一。每家車企都有自己的設計標準,大到發動機,小到一顆螺絲都各自不同,所以就導致目前的汽車車型繁多,無法通用的現狀。發展到如今,再想來統一標準,讓其配件都通用化就更難了!
所以我覺得主要是以上三點原因導致主題的現狀,要改變目前的這種現狀是一個任重道遠的國家大事,只有國家層面才能干預調配。
希望不遠的將來,我們路上跑的汽車只要是具備資質的企業,採購回來通用零件都能組裝生產。我們的汽車配件種類都能減少,我們的汽車零件都能通用,這樣汽車壞了要進行修理,就不用再跑專門的車型維修店,只要是汽修店都能進行維修。這樣也能節省資源,避免庫存浪費,利國利民的大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