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吃瓜女超人

    我日思夜想的辮兒哥哥突然大火了以後,有種失戀的感覺

    很久以前就開始喜歡德雲社,每天晚上也必須聽著郭德綱的相聲才能安穩入睡

    慢慢的開始注意到這個和郭德綱一起拆唱《大西廂》也毫不遜色的非主流小哥兒,說實話那個造型實在太令人難忘了,看一眼都覺得辣眼睛,但是也記住了這是個會唱的角兒

    再看德雲社的相聲時,遇到有他唱曲兒的節目就會停下來聽一聽

    之後他和楊九郎開始搭檔,兩個人可能八字比較合,表演起來也十分搭調,張雲雷終於找到了屬於自己的表演風格

    據說當初楊九郎報考德雲社唱的《鷸蚌相爭》就是在網上照著張雲雷的版本自學的,這麼一看,兩個人可以說是非常有緣

    這個時候張雲雷已經有了自己的小眾粉絲群體,但是還沒到特別火的程度,網上各種他們在小劇場表演的相聲影片,在這裡要感謝北京的野生二奶奶們,讓我在東北也能看見小劇場的表演,只是二爺的髮型還是一如既往的一言難盡。。。

    好景不長,突然有一天。。。張雲雷在南京南站莫名其妙墜橋了,其中等待不必細說

    不知道養傷的時候二爺是不是認識了著名美髮老師Tony,等再復出時,好像不那麼非主流了,顏值大幅提升

    說到這,我可能真是個膚淺的粉絲,秒變迷妹兒

    再然後。。。他火的順風順水、順理成章,參加《歡樂喜劇人》之後更是人氣飆升,抖音裡鋪天蓋地的《探清水河》,商演現場的萬人大合唱,粉絲們歇斯底里的喊著二爺好帥,我好像在恍惚中有種失戀的感覺

    張雲雷終於是大家的了

    最後還想說幾句

    我看了最近的幾場演出,還是想奉勸各位張雲雷的二奶奶們,捧角兒適可而止,真的不要在現場刨活兒了,小園子裡怎麼玩兒怎麼鬧都行,但是大型商演,觀眾不是都能接受這種頻率的互動式表演,一場相聲被臺下觀眾刨的稀碎,節奏一直跑偏,粉絲們福利是領夠了,但是其他觀眾出了場子,罵的都是你們心心念唸的二爺張雲雷

    希望讓他能把優勢都體現在自己的每場相聲裡,讓以後喜歡他的觀眾們能夠

    始於顏值 陷於才華

  • 2 # 九里芙蓉

    原本自己藏著捂著,獨自喜歡獨自嗨的事,突然變成了人盡皆知,除了高興之外,更多的是失落。

    在靳東出演“闖關東”的時候,我就喜歡上了這個苦命的一郎。後來更是逢劇必追,直到“偽裝者”之後,靳東火了,成了人人都喜歡的大叔,美好顏值終於不再被歲月辜負,我除了替他高興就是替識貨的大傢伙開心。

    慢慢的我就發現,我默默喜歡的人都紅了。——潘粵明、週一圍,張魯一。

    沒想到在這樣浮誇的時代,踏實認真的人依然會被賞識,雖然晚了一點,但是他們都得到了他們應得的讚譽和愛慕,這是親媽粉的夙願。

    我得償所願了,終於不用再四處給他們賣安利了,可有時候想想,怎麼反而有點像失去了什麼似的沮喪呢?

  • 3 # 四斤

    前幾年知乎還是主流的時候,我就開始關注悟空問答了,因為使用者雖然少但貴在精,大傢伙也比較實誠,一個問題能從裡到外給你分析的清清楚楚,就是評論裡有什麼反對不和諧的聲音,答主也會畢竟理智的回覆“對不起,我不知道你在說什麼”。 相比知乎答主“碩士起步,年薪百萬,豪車美女,名牌大堆”的精英在商業互吹,我更喜歡悟空問答這種接地氣的探討。

    至於說什麼感受,恩……索然無味。

  • 4 # 等著竹子發芽

    從喜好的心理方面來看:

    本來自己喜歡什麼東西就是跟別人無關的,無論大眾還是小眾。

    如果因為喜歡的人多了而有其它想法,只能說明是自己內心改變了,是自己不喜歡了,跟大眾化是沒有關係的。

    小眾喜好變大眾了,影響了自己的喜歡。。。應該是一個比較容易找到的藉口而已。

    從喜好的外部來看:

    小眾變大眾了,相關需求增加引起供給增加,市場化程度提高,相關過程與消費品差不多,當然喜好的獲得會更加方便。。。但是,這些跟正真的喜好都無關。

    經濟學的一個假設,偏好是完全的。真正的喜好,跟大小眾無關,跟價格無關,跟其他外部條件都無關。。。

  • 5 # 小黑豆

    我巴不得我的喜歡變成大眾流行,然而,那屬於我的白日夢。

    我需要承認的是,有些激起大眾短時間新奇興趣的東西,終究還是會沉寂下去的。

    時代的變革,不斷在望前走。不管是文化還是習俗,都會有所變化。

    我們可以不順應向前,但是要接受這個現實。只要自己繼續開心喜歡就好了。

  • 6 # 津du縱貫線

    有一種很.....微妙的感覺

    我自己是個跳了七八年舞的街舞舞者,這一次因為幾檔街舞節目的熱播,我熱愛的這種文化,終於成了很多人都會關注的一種文化。

    從大層面來看,這是一個好事,我喜歡的文化,讓更多人關注和愛好;可從另一個層面來看,這也是一件挺令人悲哀的事。因為現在的這種“速食社會”,很多人的“喜好”不過是淺層,可又偏偏這些人總愛將自己對街舞淺顯的瞭解,裝的很懂的樣子宣揚出來。

    怎麼說呢,看到自己喜歡文化被喜歡很開心,可是看到這種不走心的“宣揚”,真的....不太爽。

    拿現在很多人都知道的胡浩亮舉例吧,對於我們這些跳了很多年舞的人來說,亮亮的名字從很早以前就是無比響亮,我自己個人也上過很多次亮亮的大師課,而且還差一點上了亮亮專門的“門徒班”。

    可當各種街舞綜藝播出,亮亮成了“明星”之後,我再上他的課(可能也是他最後一次教課了)的時候,居然看到了有些“粉絲”不是來學舞的,報課只是為了過來看看他!其他的就更不要說亮亮目前已經形成的粉絲團之類之類的了.....

    怎麼說呢,很微妙的感覺。

  • 7 # 攝影師F

    本來從2000年開始一直很喜歡汪峰和李健,那時候他們都很小眾,感覺自己很有品味,後來他們都火了,感覺好像淪落到跟喜歡鳳凰傳奇的粉絲一樣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進入娛樂圈有好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