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鄉村綠色日記
-
2 # 農二哥1
看土壤和士豆藤土壤發白藤葉微睠說明土豆開始缺水份了你就可以澆水但是澆水不能澆太多澆過地裡不能有於水否則土豆會泡爛
-
3 # 一品花鄉
馬鈴薯是我們都喜愛的一種蔬菜,可是有關它的種植很多人都不懂。現在就說澆水,在它的生長過程中,哪個階段澆水,澆多少都是有講究的。合理澆水可以促進塊莖生長、有利於節約用水、還有利於預防病害。
我們這邊在三週前就已經種下去了,馬鈴薯種植前看土壤墒情,如果土壤幹墒情差,一定要先澆水造墒,再播種。播種後出苗一直到植株開花一般來說不澆水,除非是溫度過高特別乾旱時才可以在溝內澆小水。“幹長根、溼長芽”,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促進它的根系下扎,形成矮株壯苗,增強抗倒伏、抗病蟲害的能力。 在馬鈴薯田間能夠看到花蕾時開始澆第一次水,這個時候由於是馬鈴薯塊莖膨大時期,對水的需求量就會越來越大。如果是沙土地小水澆灌的話,可以10天左右一個水,不過我們這是粘壤土,採取井水澆灌,一般20天左右澆水一次,整個生長期我們澆2-3次水。每次,田間水量應該保持在60%—80%。澆水時注意的一點時黏土地種植的馬鈴薯絕對不能淹壟面,否則會導致死苗,塊莖還長不大、容易出現軟腐病。塊莖收穫前10天左右停止澆水,有利於貯藏。
馬鈴薯澆水的關鍵期在開花期、盛花期,這個時候絕對不能缺水,但是也不能淹水、積水。要均勻、充足、及時的補充水分。
馬鈴薯對環境條件的要求比較嚴格,尤其是對水分要求更嚴格。總的來說,馬鈴薯在發芽期,有一定的抗旱能力,但如果土壤缺水對植株生長仍有不良的影響。發棵期土壤溼度應維持在最大持水量的75%左右,促進莖葉生長旺盛;結薯前要適當控制水分,這樣有利於實時轉入結薯,土壤的溼度應由75%下降到60%。結薯期的生長以細胞膨大為主,這時候要求土壤水分供給充足並且均勻,此期要保持土壤溼度要達到80~%85%。開花期對水分尤為敏感,必須保持適當水分供應,因為開花初期缺水,塊莖產量會大大減少;在盛發期或者開花末期缺水 產量會相應減少三成以下。
春馬鈴薯播種後經1個月出苗,從出苗到收穫前,要使其生育健壯,結薯良好,必須做好各生長期水分管理工作。下面就以春植馬鈴薯為例,說說各個時期的水分管理。
1.發芽期的水分管理。
從種薯芽萌動至幼芽出土所需的水分主要靠種薯本身供給。此期一般保持土壤乾溼狀態,但土層不能過於乾旱缺水或過於澆水,一般用手抓土放開後泥土不會結團也不會如散沙會有溼潤不起灰塵狀為佳。這時期要看土壤保水性,如果幹旱地區又保水性差的沙質土根據天氣氣溫長時間天晴無雨應澆3-5次小水,如果保水性強的土應不用澆水。
2.幼苗期的水分管理。
幼苗期的水分供應,以促根、促匍匐莖為主。出苗後6-7片真葉前,生長慢,溫度低,需水量少,結合中耕少澆水,根據實際長勢和墒情澆1-2次水或不澆水,促紮根和使匍匐莖伸長快。乾旱地區可在出苗後澆一次水,以促發棵,長壯秧苗。對地力差施的基肥用量少,苗長勢弱的要結合追肥灌(或澆)小水提苗。
2.發棵期的水分管理。
幼苗後期匍匐莖開始形成後,地上部分生長加速,為促進莖葉生長,形成較大的葉面積,結合追施肥料中耕培土的同時適當加大灌水量,使土壤溼度保持在75%左右。
3.結薯初、中期的水分管理。
花蕾顯現時,結合摘除花蕾灌一次大水,然後進行“蹲苗”,以控制地上部分徒長和促使塊莖肥大。蹲苗後保持土壤溼潤,並結合追肥澆大水,充分滿足塊莖膨大。
4.結薯後期的水分管理。
這時一般不用澆水,這時天氣雨水會偏大,所以結薯後期要注意排澇和防止葉片早衰。
5.收穫前的水分管理。
馬鈴薯在收穫前應停止供水,注意完全排幹水,使土壤半乾半湴潤狀態為佳。因為成熟後,地上枝葉漸次枯黃,匍匐莖幹縮,塊莖表皮木栓化,積有過多水分在地裡容易爛薯和起病種薯。
對於南方春夏雨水多,明澇暗漬,經常會導致爛種和感染青枯病和晚疫病,所以要注意提早並提高完善排水系統,比如提前開通排水溝等工作。有完善的排灌裝置的條件下就會更加好調控水分,提高馬鈴薯的質量和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