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l水墨年華l

    寫短橫,不能平,肩稍抬,筆上行。短橫傾斜5-8度。

    寫長橫,要看準,零到五度求平穩。長橫傾斜0-5度。

  • 2 # 行書一點通

    所謂的扛肩,基本上是指楷書和行書橫筆,向右上方傾斜,草書中可有可無了。

    至於漢字為什麼會扛肩,一種說法是,在書寫過程中,由於兩眼之間有個視覺差,如果向右上方傾斜,感覺會是平一點,而若是寫平的,反而看上去不平整。

    另一種說法是,在寫橫的時候,手腕相當於畫弧,所以寫出來有一點斜勢。

    當了,早期的篆隸並沒有扛肩,這肯定有個演化的過程。

    不同書體的扛肩幅度大小不一,扛肩幅度比較大的是元倪墓誌和歐陽詢的楷書,現代硬筆楷書行書中,扛肩並沒那麼誇張。

    對此,中國書法家有這方面有過研究,曹長遠主編師範硬筆書法教程裡描述:傾斜角度在8度——12度之間。

    在現代書法家,扛肩力度較大的,莫過於田英章了,可能是傳承歐陽詢的衣缽的緣故吧!

    當然了,這說的是楷書。行書也差不多,8度到12度左右。

    一般來說,扛肩比較大的是小短橫,中橫次之,長橫扛肩比較小,或者不扛肩。

    說起扛肩,就得說大眾對書法的審美的認知,在出版的硬筆書法字貼中,龐中華的字帖是幾乎都不扛肩的,另外,他的字寫得比較寬鬆,所以導致現在他的硬筆書法爭議聲非常大!

    如下,幾乎不扛肩的龐中華行書,備受爭議:

    而扛肩比較大的,肯定也不好看了,比如,趙忠祥寫了個福字,我看著實在醜,別的不說,大夥看一下他“福”字右部分這個小短橫,幾乎是橫眉冷對千夫指的感覺!

    有人說,趙忠祥這字,是意臨的張飛的臉,起初我還不信,看了張飛的眉毛後,我信了,扛肩扛的多像,連下面眼白都一樣了!

  • 3 # 荷蘆塘

    行書抗肩角度沒有太固定的標準,因字而異,因人而異。要說角度一般控制在5一IO度左右即可。如果固定了,那就太呆板了。

  • 4 # 卿主墨影

    筆者以為:

    所謂扛肩,就是筆畫呈現出左低右高之勢,而橫畫最為突出。其實所有的橫畫都是這樣的。所謂的橫平豎直的橫平的平字,並不是指的水平的意思,而是看上去是斜的,而整體卻給人的感覺是水平的,平穩的,這是初學者必須要搞清楚的一個最基本的概念。

    此外,扛肩的角度,並無明確的定論,只是一個模糊的概數而已,大概5度~30度之間,以10度左右最為常見。具體情況,因歷代書家所形成的風格流派不同而不同,各個單字不同而不同,認真慎微的去臨帖,去體會,去總結。

    一家之言,敬請指教!

  • 5 # 翰墨今香

    書法的扛肩其實不只是行書了,楷書也需要扛肩的。什麼是扛肩呢?是說我們在寫橫畫時,這個橫畫要寫的左低右高,不能是純水平了,這就是扛肩。

    很多人都聽人說過寫字要“橫平豎直”,那這裡的橫要真的寫成水平了就好看嗎?其實不然,由於人的兩眼視覺並不平衡,你真的把橫畫寫的水平了,那看上去反而給人一種要向右倒下去的感覺。所以橫畫要稍微有一點的斜勢,但是又不能斜的太過分了,那麼斜多少比較合適呢?大致橫畫的斜度為5-10度比較好。而如果超過這個角度太多就有點太斜了也不好看,而不及這個角度就太平了,沒有扛肩的效果了。行書跟楷書的扛肩差不多一樣就好了,行草書的可能有時候需要更厲害一點。

    歷史上很多書家的書體,扛肩的角度不一樣,也造成了很多不同的書風,你像歐陽詢的楷書扛肩就比較大,給人一種險峻的感覺。柳公權的楷書扛肩就相對小一些,給人一種中正的感覺。

    而早期硬筆書法的推廣者,龐中華的硬筆書法幾乎就沒有扛肩,他的字寫的也比較寬鬆,所以後期他的字引起的非議也很多,我們這裡不做過多評價。初學書法一定要注意扛肩的這種變化。

    書法,這個法指的就是書寫的法度、規則,自古傳下來的書法,有很多值得我們去學習的地方,我們要繼承,打破了這種書寫的法度、規則那就破壞了傳統書法的那種美感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馬上就清明節了,很大一部分人沒有辦法回家祭掃親人,大家有什麼辦法可以科學祭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