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5338258922

    ,說其簡單您目前可能還無法認同,不過,要說其古老,這還要從1840年說起。1840年左右,Daniel Colladon 和 Jacques Babinet幾乎是同一時間最先在巴黎提出可以依靠光折射現象來引導光線的理論。

    到了1870年,英國物理學家John Tyndall在其出版的書籍中寫到,全內反射特性是光的自然屬性,同時還進一步說明了,光線從空氣射入水中以及從水中射入空氣時的不同,他指出,當光線由水中射入空氣時,如果角度大於48度(與法線之間的夾角,這一角度的精確值是48°27"),那麼光線將無法“逃出”水面,光線會在介面處被完全反射。

    發現光可以在“光纖”中傳輸的這一特性後,最初利用這一特性的實際應用出現在1920年左右,但那時科學家們的主要研究方向是透過光纖進行圖象傳輸。具體的應用比如醫學窺鏡,用於軍事的可彎曲潛望鏡,甚至應用於早期的電視中,但最初的玻璃纖維在光纖傳輸方面的表現確實難以讓人感到滿意。比如每當光纖“對接”或光纖介面受損時,光纖中的光就“消失”了,另外,光在傳輸中的損失也很嚴重。在光纖發展史上的一個重大突破出現在1950年左右,那時,H.H. Hopkins 和 N.S. Kapany展示了帶有包層的光纖,這使得影象在光纖中的傳導表現大大提升。N.S. Kapany所展示的光纖與我們今天使用的光纖在結構上可以說是一樣的。當今的光纖其核心部分有兩層結構,最中心部分是纖芯,是一根極細的且折光率稍高的玻璃,在纖芯周圍的是包層,覆蓋著的也是一層玻璃,只不過這層玻璃的折光率要略低於纖芯。正如我們前面所說的,這一結構在“全內反射”效應的作用下,光線的傳輸就這樣實現了。應該也正是因為這一突破性的成就,N.S. Kapany被人們稱為是“光纖之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類能移居到外星上生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