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A好生活

    我覺得是要懂得言傳身教吧!

    古有孟母三遷,為的就是讓孩子在一個好的環境下薰陶。所以在現代家庭中,作為父母應是從思想和行動上作為孩子的參考物件。不僅是要求孩子做好行為規範,自己也要說到做到,雖說成人的一些行為及性格思想脾氣已經成型難以改變,最起碼不好的行為不能讓孩子看到!

    教育孩子是一個巨大的工程,在工作中我們是專業人士,但是在家庭中對於教育我們還是初學者、新手,所以也得不斷努力學習改進。我們不需要非得送孩子到什麼高大上的學校,父母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在孩子面前做一個努力向上正能量的父母!

  • 2 # 夯七婚戀指導

    根據題主所提問題,這個問題更多是一個家庭教育問題和社會話題,而從心理學的視角看待這個問題,需要父母懂一些發展心理學的基本知識,即父母應該注重孩子自我意識的發展。自我意識是指個體對自己及其周圍事物關係的認識,簡單講就是自己對自己的認識,而這種認識主要透過三個方面來完成。其一,個體對生理我的認識,如自己的性別、樣貌、身高、體重等;其二,個體對自己心理狀態的認識和評價,如性格、氣質、能力、興趣、情緒等;其三,個體對自己所處的周圍事物和他人關係清晰而明確的理解和評價,如自己的社會角色、社會定位和社會功能等。心理學家埃裡克森認為人的自我意識是伴隨人的一生,他將自我意識的形成與發展劃分為八個階段,其中遺傳決定著每個階段的出現順序,而後天個體所處的環境(環境主要包括:家庭氣氛、學校教育、社會風俗)則決定其是否可以順利度過該階段,因此每一個階段都有該階段所必須完成的任務,該理論就是著名的“人格心理社會發展八階段論”。這個八個階段分別為:(0-1歲)嬰兒期,信任對不信任的衝突,體驗著希望的實現;(1-3歲)兒童早期,自主對羞怯的衝突,體驗著自主的實現;(3-6歲)學前期,主動對內疚的衝突,體驗著目的的實現;(6-12歲)學齡期,勤奮對自卑的衝突,體驗著能力的實現;(12-18歲)青春期,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亂的衝突,防止自我同一性混亂;(18-25歲)成年早期,親密對孤獨的衝突,體驗著愛情的實現;(25-50歲)成年中期,繁殖對停滯的衝突,體驗著關懷的實現;(50歲以後)成年晚期,自我調整對絕望的衝突,體驗著智慧的實現。

    總而已之,父母應該把握孩子自我意識發展的關鍵期,很多孩子的成長其實是依附父母的意志和需求,即使再優秀都可能沒有真正的自我,如沒有人生理想、缺少生活興趣、沒有主見等。同時,需要父母順利幫助孩子度過人生每個階段需要完成的任務,這樣孩子才會擁有一個健康、積極、幸福的人生。但是,父母還要明白一個道理,與其過分要求孩子怎麼樣,不如努力做一個脫穎而出的父母,陪伴孩子一同成長、努力、奮鬥。畢竟言傳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

  • 3 # 蘭海說成長

    養育孩子是父母第二次成長的機會,這個成長沒有捷徑,只有一個秘訣,父母要做的就是改變,珍惜孩子給的(改變自我的)機會。父母分為四個層次,最基礎的是肯花錢,上面一層是肯花時間,再上面一層是肯學習,但是最高階的父母是肯改變。“改變”其實是一箇中性詞,父母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一定不要放棄自我,如果純粹圍繞孩子去轉,這樣對孩子的影響力會變弱,這種“改變”是指因為孩子的出現,對自己的人生有了另外一種領悟。

  • 4 # 誰知舞來

    今天在這美好時光裡十分感激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古有孟母三遷,為的就是讓孩子在一個好的環境下薰陶。所以在現代家庭中,作為父母應是從思想和行動上作為孩子的參考物件。

    不僅是要求孩子做好行為規範,自己也要說到做到,雖說成人的一些行為及性格思想脾氣已經成型難以改變,最起碼不好的行為不能讓孩子看到!

    教育孩子是一個巨大的工程,在工作中我們是專業人士,但是在家庭中對於教育我們還是初學者、新手,所以也得不斷努力學習改進。

    我們不需要非得送孩子到什麼高大上的學校,父母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在孩子面前做一個努力向上正能量的父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何屬於中華文化圈的越南不屬於東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