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豬小明記

    第一個問題為什麼以前好的電影沒有高的票房

    一部好電影往往伴隨著口碑和票房的雙豐收,但雙豐收電影並不多。

    因為口碑和票房是兩個團體。

    口碑評分的貢獻者-----影評人or電影節評委(不得不承認近些年來普通觀眾的審美能力不斷提升。但是一部名不見經傳的電影一旦得到了影評人一致好評,或者得到了某個大獎,那麼口碑評分也會高上去。)當然,前提是影評人沒收錢,評委評審沒黑幕。

    票房的貢獻者---觀眾(你一個人再厲害也提供不了幾十萬的票房,大眾觀眾才是票房主力群體)

    適合在院線觀看的爆米花電影,可能在學院派評委或者職業影評人眼裡就是一坨不可描述物體。而很多評價很優秀的電影,放在電影院又會有很多觀眾抱怨很容易讓人睡著。

    沒錯,當年《肖申克的救贖》在院線撲街就是因為不適合電影院的節奏。很多觀眾就算知道是好的電影,但是在全暗的環境裡面,看一部慢節奏的電影,不睡著才怪。

    而且很多優秀的劇情片,大多是普通觀影群眾無法理解的。如果你讓你父母去看 《穆赫蘭道》 《老無所依》 他們可能會看的一臉懵逼。但是,對於那種面向群眾是全年齡段的 《變形金剛》《泰囧》 ,可能他們很快被簡單的敘事和精彩的畫面吸引。

    其次,電影院的觀影選擇也決定了很多口碑好的電影註定不賣座。假設,週末你帶著你的男伴or女伴。你是和ta一起去看 《匆匆那年》 《功夫熊貓》 這樣的電影,還是會選擇看 《雨人》 《鋼琴家》 這樣的電影?

    答案顯而易見

    第二個問題《功夫》放在現在有多少票房

    《功夫》在大陸上映過,而且是首發。

    奪得2004年票房冠軍,1.7億元。

    那個時候國內電影市場還沒有發展起來,這數字看著很不錯。那麼再看看同時代的作品。

    2002年票房冠軍是《英雄》,2.5億元。

    2004年票房亞軍是《十面埋伏》,1.53億元。

    2005年冠軍是《無極》,1.8億元。

    2006年冠軍是《滿城盡帶黃金甲》,2.9億元。

    即使在《功夫》誕生的年代,他也沒能進入票房前三的行列。《功夫》在當年表現出了年度票房冠軍的水平,但算不上一枝獨秀,更談不上開創時代。

    說起星爺粉絲現在有購買力了,要去電影院刷爆還欠票的

    2015年上映的《功夫3D》,票房2543.2萬,華誼兄弟連重製和宣發成本的三分之一都沒收回。

    值得一提的是,同樣是老片新放,2015年的《一代宗師3D》的票房是9774萬。

    2012年更早上映的《泰坦尼克號3D》票房9.46億。

    02年-06年的現象級電影票房天花板在3億左右,《功夫》的票房是當時頂級國內票房的60%不到。如果以《戰狼2》作為國內票房標杆,《功夫》換算到現在也就33億,和《美人魚》同一個水平。

    周星馳的喜劇在年輕人中有其穩定的受眾,但對不同年齡不同文化背景的觀眾的吸引力,是不如真正的大製作電影裡的。

    從票房數字上來看,04年的時候是這樣,現在恐怕也是。

    很多人在說《功夫》的質量有多好

    的確,《功夫》本身是一部非常經典的喜劇,這毋庸置疑。但是票房從來不完全和質量相關,營銷和受眾的影響更大,而上面所羅列的數字反應的更多的就是內地市場對於不同型別片的受眾廣泛程度。

    另外,從好萊塢的經驗來看,大製作型別片的受眾群體和票房號召力是遠高於喜劇片的。

    星爺在國內的票房表現,已經遠超他的好萊塢同僚了!

  • 2 # 家電一修哥

    周星馳的“功夫”,我看了估計不止三遍了,看到後來,基本上人物的下一個表情下一句臺詞,都潛意識的冒出來啦,還看個啥。

    事實上不能放到現在播放,當時環境人物都不一樣,實在要說一樣檔次的電影放到現在,票房肯定是會超過“戰狼”的!

  • 3 # 中油半水

    這個和國家經濟發展現狀,物價指數,人均收入水平,電影市場的發展程度都有關係。

    內地電影市場爆發就是最近10年左右的時間,如果排除票價因素,哪個電影的票房也超不過82年的少林寺,1毛錢的票價賣出了1.6億票房,全國觀影人次超過16億,相當於全華人每人看兩遍,你說要放在現在是多少票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歡喜》現在收視率這麼棒,黃磊、海清演技比較《小別離》有啥不同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