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當遇到抓狂的聊天物件時,怎麼說才能不傷和氣,又能明確表達意圖。
11
回覆列表
  • 1 # 東籬趣談唐宋

    說話是一門學問,學問好了,尬聊都顯得高大上,既能讓對方不尷尬還能不失教養,或者能用一句話把對方懟死。我們看看古人是怎麼聊天的。

    如果我們和一個人聊天尷尬的要死,你要麼轉身就走,要不就說跟你無話可說,沒有共同語言,這些話都沒有殺傷力。

    我們看看古人怎麼說:井蛙不可語海,夏蟲不可語冰。

    這句話不僅是聊天聊不到一塊的問題了,還對整個人進行了否定,比我和你沒有共同語言嚴重多了,屬於深度罵人的話,一句話把人懟死。

    整理一下現代與古文對照內容:

    古代:閣下何不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現代:你咋不上天呢?

    古代:家有千金,行止由心

    現代:我家閨女不聽話

    古代:我心向山,君心向水

    現代:我喜歡的人,不喜歡我

    古代: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現代:皮皮蝦我們走。

    古代:人面不知何處去

    現代:不要臉

    古代:我本有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現代:我愛你,你不愛我(可以拿來懟情敵)

  • 2 # 鬼哭神嚎orz

    南通教育,江蘇教育著名品牌。南通二中語文工作室,竭誠為您解答語文、教育、文化類問題。

    古代文人表達自己不同意見的時候的確不如現代人這麼直接,文人雅士之間的措辭都十分的講究,這種風氣在民國時期徹底被打破,文人之間不惜用最難聽的詞彙諷刺挖苦對手。比如,魯迅罵梁實秋“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就是非常著名的一個例子。但是,在古代社會,文人之間的論戰,就沒有這麼弄的火藥味兒了。我們可以將文人的“罵人”分為幾種情況,各種情況我都來舉些例子。

    第一種,對某件事情看不順眼,但力求委婉地表達出來。比如,杜甫有首著名的詩歌《贈花卿》,其中有一句“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聞”。“天上”,實際上指天子所居皇宮;“人間”,指皇宮之外。這裡杜甫運用了“雙關語”。說樂曲屬於“天上”,且加“只應”一詞限定,既然是“只應天上有”,那麼,“人間”當然就不應“得聞”。不應“得聞”而竟然“得聞”,不僅“幾回聞”,而且“日紛紛”,於是,作者的諷刺之旨就從這種矛盾的對立中,既含蓄婉轉又確切有力地顯現出來了。

    第二種,單純的為了某個議題而辯論,非常著名的鵝湖之會,是南宋理學宗師朱熹與心學開山之祖陸九淵的一次著名的辯論大會,兩個人的思想進行了激烈的碰撞,兩人的矛盾無法調和,即使如此,陸九淵對朱熹的評價也止於“天下正理不容有二”,“不明此理(心即理),私有端緒,即是異端。”認為朱熹對於外在於人心之“理”的論述是完全是多餘的,所用的評語是“床上疊床,屋下架屋”。

    第三種,雖然政見不同,但是礙於各自的身份,講話不會說得太過。舉一個例子,王安石的《答司馬諫議書》,那時候王安石跟司馬光的政見可以說是水火不容,這篇文章是一篇非常著名的駁論文,酣暢淋漓地向司馬光闡明瞭自己的政治觀點,其中有一句“人習於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國事、同俗自媚於眾為善,上乃欲變此,而某不量敵之眾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則眾何為而不洶洶然?”看出來什麼沒有?這句話委婉地“罵”司馬光為首的保守集團不理國事,不顧國家安危,只顧自己的政治地位穩固,繼而還搬來皇帝來壓司馬光,通篇沒有一個髒字,通篇都是非常禮貌的措辭和得體的稱呼,看看,這就是罵人的藝術。

    第四種,因自己壯志難酬或政治主張得不到認可而遷怒朝廷、執政大臣。杜甫罵朝廷開邊戰爭的“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高適罵好大氣功的將領“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林升罵南宋偏安的“春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辛棄疾罵韓侂冑的冒進的“元嘉草草”等等。

    第五種,其實古人罵起人來有時候也會使用一些諷刺意味非常弄的詞彙,用一些程度非常重的語句,但是極少會使用髒字眼。陳琳罵曹操,駱賓王的《代李敬業討武曌檄》,都是極具戰鬥力的文章,直接、痛快,但是沒有髒字眼,關鍵是罵了之後,被罵之人還罵不回去,曹操看了檄文渾身冒汗,武則天看了之後居然還說“有如此才,而使之淪落不偶,宰相之過也!”這大概是罵人的最高境界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雲伺服器穩定嗎?可以帶網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