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北煙朧月
-
2 # 錢多多讀文史
孟嘗君田文在其父的眾多兒子中以庶子身份得承爵位,還是有幾把刷子的。
從他說服父親的那一番話中可知,他對天命與人力有很強的哲學辯識。
父親因他出生日期不祥不待見他,田文對此卻另有見地:如若人命天授,則無可奈何,若因為我的出生有礙門戶,則加高門戶即可。
田文又對父親的施政策略做了一番規劃,終於使得父親放下成見,接納了他。
此後,田文利用其父的政治金錢遺產,不擇門戶、不分高低地養士,形成了強大勢力,並利用“雞鳴狗盜”之徒涉險過關。
從這一番表現來看,田文幾乎是一個有膽有識之人,也不愧為“戰國四君子”之一。
為何後世對其褒貶不一?
從他的養士來看,田文的養士,固然有他平易近人、親切和藹、開朗真誠的個人美德在裡面。但也有沽名釣譽之嫌;他養士的目的不純,有結黨營私、培植個人勢力之實;三是他養士的範圍過大,不加選擇,有藏汙納垢、包庇罪惡之舉。所以他的養士並不應該全面肯定。
更重要的是,在處理個人利益和國家利益關係方面,孟嘗君無疑是個反面典型。其一生的行為除在合縱抗秦上稍值得稱道外,其他方面均對齊國的強盛沒有益處。而且其賣國行為,歷歷可數,罄竹難書。
所以綜合起來,孟嘗君的言行確有爭議之處。
孟嘗君田文,乃戰國時期齊國公子,其父田嬰,乃齊國貴胄。田文乃私生子,自幼不受其父寵愛,便發奮圖強,終憑藉自身努力得父認可,並在其父死後繼承家業。
孟嘗君深受其父影響,繼承家業後他廣招門客,養士數千。因待士仁義,一時賢名遠揚。後因緣際會與趙國的平原君,楚國的春申君,魏國的信陵君等人並稱為“戰國四公子”。
孟嘗君一生三度官拜相國,後因仕途不順最終退隱而終。縱觀孟嘗君一生,其有功有過。有仁有義,卻也自私自利。
一、孟嘗君,是個情商極高的人,待人仁義,注重細節
①孟嘗君養士數千,凡是來投奔之人只要有一技之長皆可為他所用,甚至無用之人他也收。曾有人抱怨吃不上飯,孟嘗君把自己的飯送給那個人吃,對待門客一視同仁。
這個例子從側面看出孟嘗君其人情商高,能降低姿態與士同食同種飯菜,不搞特殊化,因此受門客愛戴。
②孟嘗君有一謀士,此人初到孟嘗君門下做食客,受到“食以草具”的待遇.他三次彈鋏而歌,再三提出生活方面的要求,孟嘗君最終找到癥結,都滿足其要求。這一點反映孟嘗君的仁義。
二、孟嘗君乃追名逐之徒,好面子,做作,自私為己,不愛國
①孟嘗君在齊國擔任相國時,推出了很多政策。“市義”也好,“三窟”也罷,這些並不是為了讓所在的國家國富民強,而是為了鞏固自己在齊國的地位。這點說明了孟嘗君此人對自己的前途和地位更看重,對國家他也只是當成他實現偉大抱負的工具。
②孟嘗君第一次去秦國就差點被殺,進而採用雞鳴狗盜之計逃走轉而回到了齊國擔任相國。這一點可見孟嘗君此人無愛國之心,為了成名實現自己的目標進而拋卻自己的根,成為一個無根浮萍,到處亂竄,可見他追命逐利之心有多重,為此可以不擇手段,哪怕叛國。
三、孟嘗君無大才,無遠見,且無膽識
孟嘗君收留那些沒有能力討生活吃飯的人,不論人品就收留那些門客,其中有逃跑的罪犯,還有亡命之徒。
在孟嘗君的屬地薛地,這些人在此安家落戶,讓薛地的風氣變差,幾百年後仍是這樣,可見他無遠見,只顧眼前自己的利益。 縱觀孟嘗君的一生,他的成就主要在於他的逐名逐利得傳奇。他對所在國家做的大事與成就皆是為己。
他的仁義是做作,裝模作樣。他無高瞻遠矚之格局,更無愛國愛民之心。 雖然孟嘗君也是“戰國四公子”之一,但是他沒有春申君的忠心愛國,沒有信陵君的魄力,也沒有平原君的氣度。
他的一生雖然是很傳奇,並不像其他幾位悲慘而死,晚年平安而終,但他的事蹟被後人所詬病,他的“雞鳴狗盜”與“孟嘗君入秦”等事例一直被後世沿用且作為負面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