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只有母親了,女兒們確不把老子接去贍養,而出外遊山玩水,或養狗養貓,到了月底只進上養老費,啥事情都不予過問,你認為這樣的兒女既是孝順孩子嗎?
-
1 # 岷岷12
-
2 # 藝海歸雁
老年人如何養老這是一個社會問題,現在大多數老人都選擇居家養老;不少的老人都願意獨自居住,安靜地生活,不願意給兒女添麻煩,這是他們美好的願望;至於說女兒不把80歲的老人接到自家中贍養,還以各自藉口推脫,這裡面的問題比較複雜。
(一)老人重男輕女,讓女兒感覺不平衡。
有的老人受舊的傳統觀念影響重男輕女,把財產都給了兒子,讓女兒贍養,女兒肯定有說辭;女兒遊山玩水,到月底交養老費啥事都不過問,這樣的女兒我認為也算可以,起碼比不交錢還說孝順的人強;老人現在老了需要人了,女兒不接回自己家贍養也是能夠理解;但是作為女兒不要為自己留下遺憾,贍養父母也是責任。
(二)有的老人誰家都不去,堅持自己獨立居住頤養天年。
我朋友的母親自從老伴去世以後,堅持自己獨立生活兒女家都不去,買菜遛彎上醫院都不用兒女陪伴;一次突發急病被我朋友發現及時送醫救治,病好後仍然願意一個人生活;經常說,“你們不要怕意外,人老了發病是正常現象,如果一下子過去了,那是我的福分;如果下場是癱在床上,那也是我的命,送養老院太正常了”。
老人的知識與道德情操都不缺,我非常欽佩老人的做法與想法;現在 80歲以上的老人,他們拒絕去養老院,拒絕找保姆伺候;可是當這些老人需要兒女伺候的時候,這些兒女都是老人了,還是要面對現實,養老也需要更新觀念。
(三)兒女不孝順會得到良心的譴責,老人養老還是以精神愉悅為主。
無論是何等原因不贍養老人都是不對的,兒女不孝順會得到良心的譴責,再怎麼說也是父母;父母養老還是要遵從老人的意願,老人心裡高興在哪裡養老都可以,老人的精神愉悅最重要;無論兒女多大年紀,老人養老都是一個棘手的問題;那麼就需要兒女與老人商量妥善解決。
總之,老人養老需要方便,安靜,沒有任何人干擾;不願意與兒女一起生活是兩代人差異太大,各方面要受到制約,我個人覺得老人不去兒女家養老,是非常明智的選擇;其實在老人居住的小區裡租一套房子,再找一個保姆是老人養老最適合的辦法,如果經濟不允許,那只有兒女多辛苦了;一切還是按老人的意願辦事,不可強迫!
-
3 # 詩林擷英
筆者觀點:兒女是否應該把80歲後的老人接到自己家中贍養,應該尊重父母的意願。
“孝順”一詞,包含“孝心”和“順從”兩層意思。供養父母的物質生活是屬於“孝”的內容,尊重父母的意願,是屬於“順”的範疇。
很多老年人不願意到子女身邊,一般有以下幾個原因:
1.老年人也需要有自己的生活空間。很多老人獨立生活已經成為習慣,他們也希望有自己獨立的生活空間,會覺得在子女身邊生活有一定的束縛和壓力。
2.有的老年人心疼子女,也不願意給子女添麻煩有很多老年人一生都特別自重,從來都不願意為別人添麻煩,包括自己的子女。畢竟老年人與子女的生活方式習慣都有所不同。還有的老年人,看到自己的子女工作非常辛苦,回到家還得照顧自己,非常心疼子女,所以寧可自己獨立生活。
3.很多老年人比較要強,自負,不願意讓別人來伺候自己老年人在生活上能夠自理的情況下,不希望別人把自己當成需要照顧的人,越是老年人,有時候性格會比較倔強,也會比較自負,認為自己什麼都還可以,不需要兒女們來伺候。有很多老年人會把讓人伺候,認為把自己當成了廢物,那就離生命終點不遠了,他們不希望自己成為被人照顧的廢人。
4.有的農村老人不願意到城裡去住樓有很多農村老年人一輩子住在農村,喜歡農村的生活環境,感覺農村更自在,沒有壓力,如果到了城裡,沒有鄉親們嘮家常,不能互相串門,住在樓房裡,感到特別憋屈,所以他們不願意到城裡去。
5.有的老人也是為了家庭的和諧不願意到某個子女身邊
多子女家庭,如果家庭不和諧的話,老人上誰家去都會引發矛盾,老人也是為了家和,不願意看到子女反目,所以寧願守在自己的家裡。
綜上所述,在父母還能夠生活自理的情況下,是否把父母接到自己身邊贍養,應該尊重父母的意願。父母是給我們生命,把我們帶到這個世界的人,父母養孩子小,孩子要養父母老,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孝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每一箇中中國人都應該“孝”字當先,特別是多子女家庭,不應該因為孝順父母矛盾重重,那樣會讓父母死不瞑目。親情永遠高於一切。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給您帶來幫助。
-
4 # 嫣然三笑
事實並非如此。我身邊的女同學大多都在家照顧父母抽不開身出去旅遊。A61歲長女,父親93行動自由,獨居,兒子晚上陪睡,她每天早晨5點起床去父親家,買菜三頓飯是她的任務,陪父親半天,接送自己的孫子放學,每天步行接近二萬步。B小女60歲,母親96歲老年痴呆臥床,獨居在她家附近,哥哥在外地姐姐身體不好,她退休後一人全天侯照顧,老公每天幫忙買菜。C三女乳腺癌治療中,父親91,行動自如、失明,跟弟弟住,她和姐姐妹妹三人輪流照顧,做飯、陪著晒太陽。D獨生女59歲工作中,自己獨居(老公在外地經商),母親85獨居、活動自由,有日工保姆買菜做飯洗衣服,她每天下班到母親家看看,週日陪老媽一天。E兒媳婦59歲風溼病,婆婆獨居心臟病,她和老公陪老人住,照顧老人兼顧接送外孫子上下學和女兒小飯店幫廚。F二女,母親86臥床,獨居,晚上保姆白天她照顧,最近兒媳婦生小孩,她又請了一個保姆白天伺候母親,她自己伺候媳婦月子每天去母親家兩小時,怕母親看不見她上火。G長女,母親83生活能自理,獨居,哥哥有買賣、妹妹居住國外,父親去世後她跟老公住在母親家,陪住、陪玩,並經常帶母親去旅遊。因為住在城市,老人都有自己的房子和退休金,老夫妻一個離世另一個一般都是獨居,不願去兒女家給添麻煩更拒絕養老院。在自己家自由、習慣、有主動權、自在。兒女尤其是女兒更情願照顧老人。六十年代人責任心、孝道很強,更顧全面子。養老院是他們的忌諱,有錢、有時間不照顧父母是為人不恥的。你說的找藉口推脫、只要老人錢不管老人的也有但不是主流,渣人無處不在,該招人唾棄。
-
5 # 橙色茶館
贍養父母是兒女應盡的義務。其實這種觀念是中國千百年來一脈相承的儒家傳統。但是,到了現在,為什麼許多人都忘記了這種義務了呢?很多子女非但不去承擔這種義務,而且還變成了啃老族,反而享受起了被照顧的權利。有些年輕人,躺在家裡整天玩手機、看電視,也不想著出去找工作養活自己,而是靠著父母的工資或者退休金生活。如果有一天他們的父母生病了需要人照顧時,他們能夠承擔起相應的責任嗎?我覺得不太可能。
很多人成家之後,覺得父母是個累贅,只會拖累自己,他們想到的就是能夠儘快甩掉這個包袱,從而安心過自己的小日子。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心態,我認為有以下三點原因:
一、傳統教育缺失現在的學校教育,缺乏深入且大量的傳統的儒家文化的學習。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父母是天地,父母的恩情,是兒女一輩子都報答不完的。中國有一本《孝經》,是中國古代儒家的倫理著作,是儒家十三經之一,可惜現在不要說有人讀過了,很多人都不知道這本書的存在。
中國古代,也流傳著許多感人的孝子的故事。
漢文帝劉恆,就是一個大孝子。他對母親非常孝順,侍奉母親也從不懈怠。母親生病之後,常常臥床不起,他就安安靜靜地陪著母親,做好了隨時幫助母親的準備。母親喝的湯藥,他也是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
孔子弟子子路,性格直率勇敢,對父母也非常孝順。早年家境貧寒,他就自己出去採摘野草充飢,而將為數不多的糧食留給父母。
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可惜很多人都不知道。傳統文化教育的缺失,也是造成現在年輕人不懂孝道的原因之一。
二、道德及法律約束的不足在中國古代,如果哪個地方出現了一個逆子,那他一定會被眾人唾罵,甚至還會被送進官府,判刑坐牢。而且大家都相信,如果不孝順父母,是會遭到報應的。
而現在,道德和法律對這類事件似乎已經少了很大的約束力。有些人拒絕贍養父母,如果父母不去起訴子女,大概率法律也幫不上什麼忙。而且很多人都不在乎別人怎麼說,道德約束在他們的身上也起不到什麼作用。
現在好多地方都在建設,建設過程中涉及到拆遷的問題。有些女子侵吞父母的拆遷款,甚至將父母趕出家門,不予理睬。
近期的熱播劇《安家》中老嚴夫婦一輩子起早貪黑做包子,好不容易攥夠錢為兒子在上海買到了房子,幫他娶到了老婆。可是,當他們想要搬進去照顧孫子時,卻發現房子裡住著親家,自己只能回去住包子鋪。
老嚴夫婦只是感到傷心,他們並沒有想要去起訴兒子。這就是中國的父母,心裡總想著孩子,生怕孩子受到一點點委屈,可是最後,受委屈的往往變成了他們自己。
三、父母和孩子關係的認識錯誤很多人不理解這個標題的意思。其實,我想說的就是,中國式父母一定是最愛孩子的,但是這種愛和孩子所渴望的愛之間往往存在著偏差。而這種偏差,也造成了親子關係的緊張和失控。
父母總認為,只要給孩子吃好喝好穿好,就是給了孩子最大的愛。父母總以為自己認為的就是孩子需要的。比如,你覺得孩子沒吃飽,就讓他再多吃一點,這是你為他好。實際情況是,孩子可能已經吃的很飽了,他覺得你讓他再吃東西,就是不尊重,他會憤怒生氣。但是你可能會忽視這一點,你依然堅信自己的判斷:我讓他多吃,是為了他好。
父母和孩子之間的理解偏差,也是造成了許多親子關係不和諧的原因所在。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對父母產生一種不信任感,甚至會討厭父母,造成親子關係的倒退。所以,有時候,父母會覺得很委屈,自己明明對孩子那麼好,他們怎麼就不接受,不理解呢。根源就在這裡。
傾聽、尊重孩子是父母和孩子之間形成良性互動的基礎。有了這種基礎,才會在父母和孩子之間形成真正意義上的感情連結,讓孩子接受你,愛你。真正充滿愛的親子關係,是不太可能出現問題中的這種情況的。
所以,很多時候,老人的贍養問題的根源,其實就出現在孩子的童年時期。父母別總以為自己給了孩子生命,就擁有了控制孩子的權利。如果真是這樣想的話,幾十年後,後悔莫及就來不及了。
-
6 # 不慌不忙地
我公婆60歲,我們交養老費13年了。平時除了生活費老人購物吃藥住院都是大兒子出錢。婆婆有錢會給小兒子投資,小兒子跟著婆婆吃住,婆婆還總是跟我們抱怨說他們不買菜,不交錢。可是照樣一起吃,他們家的兩個孩子,也是婆婆搭把手帶著。我家老大老人看過,老二從來沒管過。現在我老公總說讓接公婆來我家住,我是不會同意的。這個問題我還沒跟老公正式說過,但我慎重考慮過。原因:婆婆一直說她公平對待,可是小兒子私自挪用家裡的3萬塊錢,10年了,婆婆從來不提。前幾年佔地補償22萬,賣地6萬,就算他們四口子平均分,我老公也能分得6萬吧,我借了四萬,婆婆馬上就給了小兒子四萬,而且同時給小兒子投資養豬十幾萬。就這婆婆說她公平對待了。我特別好奇,不公平的家庭什麼樣?
公公以前分家的時候說因為小兒子的是新房,所以貼補一萬,可是十幾年過去了從來沒看到過。而且我們的房子公婆住著,三間屋子,兩個人換著全部住。婆婆白天睡一間,晚上睡一間。公公自己住一間。另外還有一處房,裝修好了,就住了一年,就一直空著。
婆婆每年都會說首飾舊了,換新款,衣服沒得穿了。這樣的事情再正常不過,可是在這個家就不正常。一邊享受一邊說自己公平對待兩個兒子。我結婚的時候什麼都沒有,我還給婆婆買了一個金戒指,就是從那個金戒指開始,總是說換新款。所以讓我感覺到,不能對人太好,人心喂不足。衣服就不用多做描述了,可以說一個月每天換著不帶重樣的。但她從來沒有說過什麼。就是去年過生日,小兒子花了一百多買了一件毛衣,婆婆超級高興,逢人就誇。
公公前後腦血栓住院六次,都是大兒子出錢,包括有兩年我們欠債百萬的時候也是。然後婆婆還是逢人就說,小兒子在醫院裡跑前跑後太辛苦了,有時候還會掉幾滴眼淚。有一年我家出錢,白天我看著公公,晚上小兒子陪床。但婆婆還是說小兒子太辛苦了!那個時候老公坐牢,揹著一百多萬債,我每個月還欠債一萬多。有經驗的人都懂得,腦血管疾病說實話就是不按時吃藥,吃喝不注意造成的。老公不在家,我是怕萬一老人這個時候沒了,會成為老公一輩子的痛點。所以老人回家一週血壓血糖一下就特別高了,但是婆婆還是讓公公像以前那麼吃喝。我不得不請假在家看著公公吃喝吃藥,但那時候沒人體諒我的難處。小兒子那會沒上班,就在家裡打遊戲,因為他從來不上班。後來老公回來,我婆婆說公公住院是因為,兒子坐牢丟人,所以逞強好勝才喝酒住院的。雖然理由勉強,但我總覺得五十多歲的人活得像孩子一樣嗎?在這之前已經鬧過五次腦血栓了。關鍵老公信了,特別內疚自責!
老公因為交通事故坐牢的,雖然不是什麼好事,但也不是什麼大奸大惡之徒!
今年過年的時候婆婆當著我們兩口子面說,她不偏不向,兩個兒子公平對待。過年大兒子開了2萬工資,給了老人5千,小兒子開了一萬,一分錢不給。婆婆說小兒子開的工資太少了,都不夠花。他們一起吃住,過年的年貨都是大兒子買的。可能就是習慣了,因為每年年貨都是大兒子買。碰上疫情,我家這兩個月都在用信用卡。
以前婆婆脫肛在床上躺了半個月,腿做手術躺了兩個多月,我也照顧過。就連沾了屎的內褲,我都洗過。我不怕累不怕髒,就怕人心叵測!現在婆婆總是讓大兒子把樓房賣了,去村裡蓋樓房。因為兩個孩子都在上學,我可以有藉口不支援老公這樣做。如果他們有一天做的事情影響孩子,影響我的家庭,我肯定堅決拒絕。大不了離婚吧!
-
7 # 瑾觀其變
現在隨著老齡化的增長,六十子女侍奉八十父母已成常態,不是不接到自己家裡養老,而是父母能自理還好,不能自理就承受不了。常說百日床前無孝子,我還真不覺得不是子女不孝,而是力不從心。子女也有家庭,年齡身體也到了需要照顧的時段,身體的勞累可以忍受,但精神心裡的壓力太大,再有點其它的煩心事,沒有自己的空間躲都無處躲,確實無法平復心情,面對老人。再者如果老人病逝在家,我可能就無法面對,這個家的每一處都有老人的身影,真調整不了這個陰影。
我總在糾結一件事,在子女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照顧父母完全可以,讓子女拿自己的幸福,安享父母的晚年也可以做到,但如果在身體不太好的情況下,拿子女的命去換取失智、癱瘓無自理能力的老人的心安,到底應不應該?所以我覺得如果是這種情況,可以找保姆照顧,子女哪怕每天過去看看都行,這樣兩全其美,我不覺得是不孝,父母是子女的天,而子女又是自己兒孫的天,到底要那個天塌呢?
-
8 # 初蔻情感說
1、自己的家庭環境不理想,比如房屋太小,本來就擁擠,再加上一位老人,確實沒地方住。
2、夫妻倆不能達成共識,有一方不同意老人和他們一起生活。通常男方父母會在兒子家養老,女兒的父母會被女婿嫌棄。
3、老人的脾氣古怪,無法與後輩相處。
4、老人身體狀況不佳,會給晚輩帶來生活上的不便,導致他們原有家庭的生活模式被破壞。
5、子女耐心不夠,不願意伺候老人。
我們應該怎麼做?
無論是夫妻哪一方的長輩,如果身體到了需要他人照顧的時候,還是建議接回自己家裡。特別是80歲的老人了,很多時候特別容易會有閃失。
說個家裡的事:我媽當年生我時,我奶奶嫌我是女孩,一天都沒照顧過我媽,還經常挑唆我爸離婚。
因為我奶奶的參與,我爸媽給我的童年陰影就是天天吵架,我爸也不太管我。
我從小被我媽一個人帶大,我爸連生活費都不給我媽,掙都錢全都給我奶奶了。
我媽心裡是恨我奶奶的,她親口告訴我,她不欠我爸家任何東西,這些年,她這個媳婦當的合格了。
可是去年,我奶奶80歲,她把腿摔斷了,在醫院做股骨手術。我爸還沒退休,可我媽退休了。
我爸還有兩個弟弟,一個妹妹,他們都不想管我奶奶,我爸也不好意思和我媽商量讓她照顧我奶奶的事情。
從醫院的手術到康復,幾乎是我媽一個人陪護照顧的,我兩個嬸嬸和姑就送個飯。白天晚上都是我媽伺候。
手術後我奶奶躺床上不能動,大小便都是我媽來幫忙。我一個外地工作的女兒,也不能回去幫助她。
後來出院了,我媽把我奶奶接到我家,睡我房間,接著照顧。每天骨頭湯,營養粉的給我奶奶吃。
別說我奶奶本人,我爸都感動的給我媽跪下了。
說這些是想告訴大家,仇恨也好、嫌棄也罷,長輩總是我們的至親。如果他們在生命的最後時刻能得到晚輩的照顧,也算他們人生價值的體現。
哪怕他們一生都別無所長,對社會沒有突出的貢獻,但他們是愛我們的,我們不能拋棄他們,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
9 # 龍在天涯520903
只是唱錢,不予照顧老人,肯定是不可取的,但是老年人在有自己的住房,有多個子女的情況下,大多數是不願意去那個子女家的,如果到那個子女家,那麼主要的照顧責任肯定是落在誰家了。前面有人說的辦法好,老人有自己的住房,子女輪流去老人家裡去照顧老人,至於費用,那就看老人的個人收入了,收入高的老人也不需要子女的錢,甚至是倒貼子女,誰來照顧老人,吃住都用老人的,老人收入少,那麼來照顧的子女拿一點,其實也公平。
關鍵是獨生子女就麻煩了,一個子女,不可能長期住老人家照顧,那就必然是要老人和子女住到一起了,如果是兩個老人,那麼要住房問題夠大麼,如果是一個老人,不能自理了,白天晚上離不開人的時候,怎麼辦?一系列的問題就出來了。
所以要未雨綢繆,先打算好,我認為,如果是獨生子女家庭,老人老了,無法自理的時候就直接去養老院,是必定的了。
我自己也是老年人了,思前想後,到了那一天,就沒有更好的辦法了,盼望著,國家快點建立多一點老年人臨終養老機構,解決千千萬萬老年人的臨終養老問題。我是不願也不想老到不能自理時託累子女的。
-
10 # 冰清韻a
我老媽80,父親走了10年,她一直獨居。有時孫子、孫女、外孫、外孫女都陪她住過。她喜歡自己生活說隨便。小侄給她買二個電視,她冬天在家網路、有線來回看。
早晨4點左右,就起來看電視,要不望窗外,看誰家的燈先亮,公交幾點發車……
春暖花開的時候,她喜歡種菜。我小弟在城郊一個山溝裡,借了一塊小地。她沒事就去侍弄小菜,黃瓜種多了,老了一地,她就餵鵝子 。一直忙到秋。因為,她自己住80多平電梯樓。小弟、小侄在同一單元。大弟、外甥在同一小區,都常去看她。
今年我退休,基本上陪她種菜。有時,她在地裡撥草、收菜,我去山上採山菜、揀蘑菇。天天挺樂呵 。老媽的吃穿大多我全包 。
如果老媽不愛做飯了,不願意自己住了。我們四個準備轉留去老媽家照顧她。我女兒去年還陪她住四個月。
我老媽性格開朗,家人、鄰里也喜歡與她聊天。昨天鄰居阿姨陪她一小天 。常回家看看老人,關愛老人。常去陪他們,讓他們的晚年不孤單。他們養我們小,我們就養他們老。讓他們有一個自由、快樂幸福的晚年,平安健康長壽……
個人覺得吧,能夠每個月給養老費,週末或者逢年過節過去看看老人,生病時在邊上照顧,有事時能及時安排照顧好老人,也就可以了,幹嘛一定要接過去一起住?
各種生活習慣的不同,說不定就是矛盾的導火索!與其到時候鬧得不可開交,還不如各自安好!
當然以上建議是基於老人還有生活自理能力的前提下。老人還能自理自己的生活,真的沒必要住在一起。在原來生活的地方,可以跟周圍熟悉的鄰居聊聊天,吹吹牛,自己買菜做飯,想怎麼樣就怎麼樣,自由自在。
如果搬過去跟兒女做在一起,孩子們上學,兒女們上班,平時也是一個人,再加上陌生的地方,說不定還不習慣。
另外,飲食習慣也是個問題。老人牙齒不好,喜歡軟的好消化的食物,但年輕人不一樣啊,油炸食品,甜品等等是人家的最愛,而清淡的食物沒人喜歡。難道要分開來吃?
還有老人們通常都是早早上床睡覺,早上早早起床活動了!跟小孩子年輕人的生活習慣大大地不同。
再有年輕人比較懶散,叫個外賣隨便吃吃就可以了!剩菜剩飯基本都倒了,大多不願意第二天再吃,這肯定得被老人說嘴!如果年輕人堅持己見,說不定就會吵起來了!
當然,如果老人已經行動不便或者生活不能自理又另當別論!那是需要請人專門照顧,或者送養老院請專業人士護理。
說一千道一萬,最關鍵還是看老人自己的意願。兒女們在尊重老人意願的基礎上,作出適當的安排,不管是住在一起也好,不住在一起也好,只要老人開心快樂就好!
有一天我們也會老去,我們的兒女也會像我們今天對待老人一樣對待我們。因此,我們一定要做個好榜樣!就算不是為了老人,也要為自己多考慮考慮,善待老人作個好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