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聲色世界live

    莊子,姓莊,名周,字子休。先秦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是繼老子後,戰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莊子的想象力極為豐富,語言應用自如,多帶有思辨色彩,其作品被人稱為“文學的哲學,哲學的文學”。

    下面來舉例說明莊子的智慧及如何理解這些經典語句:

    井蛙不可以語於海,夏蟲不可以語於冰。

    大意:對於井底之蛙不可以和它講海,因為它被狹小的生活環境所侷限;對於夏天的蟲子來說,不可以和它講冰,因四時不同,夏蟲永遠無法接觸到冰。

    感悟:人與人最遠的距離不是天涯海角,而是三觀不同。每個人的經歷不同,走過不同的路,讀過不同的書,一個人的神態裡掩藏著他過往的經歷,會有不同的價值觀取向,換位思考才不會導致對牛彈琴,才會讓溝通進行下去。

    狗不以善吠為良,人不以善言為賢。

    大意:不能認為一隻狗善叫就認為它是好狗,不能認為一個人能說會道就認為他是賢人。

    感悟:瞭解一個人不能只聽它的言論,還要看他的行動,聽其言觀其行,才不會輕易的被矇蔽雙眼。世上有兩樣東西不可相視,一是太陽,一是人心。保持適當的距離,才會把事情看的清楚透徹。

    諸葛亮斬了失街亭的馬謖後,想起劉備對馬謖的評價:言過其實,不可大用。“紙上談兵”的故事流傳千年,長平之戰後,趙國國力直線下降,最終被秦國所滅,空談不能解決實際問題。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

    大意:人生存於天地之間,如同白馬在細小的縫隙前跑過一樣,剎那間就過去了。

    感悟: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2500多年前,孔老夫子站在河邊上,望著奔騰不息的河流,興起感嘆,時間如同這河流一般不停的流逝,感嘆人生世事變化之快,世事無常。逝者,一切皆逝也!

    1400多年前,陳子昂登樓遠眺,卻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在廣闊無垠的時空背景中,詩人孤獨遺世、獨立蒼茫,同樣感嘆著個體的渺小,在時局面前的無力,胸中自有萬古,眼底更無一人。

    花開木落,日月更替。千百年來,人們對時空的詠歎,對生命意識的覺醒、體味,深深的流淌在每一位華夏子孫的血脈裡,塑造著華人的人格、模樣與精神。

    哀莫大於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大意:人最大的悲哀是心靈上的麻木與愚鈍,肉體的死亡倒還在其次。

    感悟: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空有好看的皮囊,卻沒有靈魂,猶如行屍走肉。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魯迅當年正是看到了國民精神上的麻木,相比於肉體上的傷害,精神上的傷害危害更大,才放棄了從醫,轉而以筆為武器向封建禮教開戰,以喚醒華人的自覺意識,睜開眼睛看世界,可永遠喚不醒一個裝睡的人。

    高曉松,一個其貌不揚的胖子,家世顯赫,曾是天之驕子,2016年寫下“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我們必須承認,活著,不易,就要面對苟且,感情的苟且,關係的苟且。成年人的世界,每個人都活得很累,想要很多很多錢,也想要很多很多愛。當一個人心靈足夠強大時,才能從容接納或此或彼的結果,心不死,心靈才會有光芒,驅散心靈上的陰霾。

    謀無主則困,事無備則廢。

    大意:謀劃事情沒有主見,就會被事情困住;做事情沒有準備,肯定會失敗。

    感悟:果斷,是成事者必備的一項心理素質,“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如果在“鴻門宴”那場戲,西楚霸王能果斷一些,歷史將會被改寫;如果在“玄武門之變”中,爭權奪利的政治漩渦中,李世民不夠果斷,也就沒有了唐太宗。歷史不容假設,在關乎自身利益的重大事件中,果斷一些,也許更好。

    華為,中華有為,也許在給公司起名時,任正非就想到了創辦企業的意義所在。今天,他成功了,擁了核心競爭力,“謝遜”舉全國之力也滅不了,打不跨的企業,登上了全球科技的最高階,也必將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留下一段佳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各位如何看待最近熱播的電視劇《都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