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K螢幕對於手機,我認為意義不是特別大,我現在使用的兩部手機,MX4(PPI 418),iPhone5(PPI 326),在日常使用中完全感覺不到顆粒感。
我們對於顆粒感的感知完全取決於距離,而不是他的解析度。
舉個例子,平時我在家裡碼程式碼的時候更多的會使用家裡的電視作為顯示器,我家電視和我的顯示器都是1080p的,但是電視42吋,顯示器22吋,我距離電視大概四米左右,在我碼程式碼時,我更多的認為我的電視顯示效果比較清晰,但他們的畫素密度差距大家是能想象得到的…
再來個例子,前一段時間,再一次改變世界的Retina 5K iMac,畫素密度只有220左右(我沒算,但大概就是這個數字),我去店裡體驗過,正常使用距離下,我看不出它比我的MX4在畫素密度上少了差不多200。
而在手機上使用2K解析度這件事,我認為意義不大,400+的PPI在日常使用中,完全夠用,就算眼睛貼到螢幕前,也看不出明顯的顆粒感的。而且增加的功耗還不如讓我多用幾個小時來的實惠。
還有,2K的定義是2560*1440,你們有想過在最大6吋的螢幕上點對點播放FHD電影的感受麼?點對點啊,那就是顯示面積只有6吋的二分之一左右,這樣真的好麼…並且我相信大部分人手機裡都不會存FHD的電影吧,一般都是HD級(720P)吧?腦補了一下,感覺世界都灰暗了呢…而且,某些視訊網站,對於免費使用者都只能提供標清或者流暢的資源,這樣2k是不是變成手機視訊的噩夢了…
2K螢幕對於手機,我認為意義不是特別大,我現在使用的兩部手機,MX4(PPI 418),iPhone5(PPI 326),在日常使用中完全感覺不到顆粒感。
我們對於顆粒感的感知完全取決於距離,而不是他的解析度。
舉個例子,平時我在家裡碼程式碼的時候更多的會使用家裡的電視作為顯示器,我家電視和我的顯示器都是1080p的,但是電視42吋,顯示器22吋,我距離電視大概四米左右,在我碼程式碼時,我更多的認為我的電視顯示效果比較清晰,但他們的畫素密度差距大家是能想象得到的…
再來個例子,前一段時間,再一次改變世界的Retina 5K iMac,畫素密度只有220左右(我沒算,但大概就是這個數字),我去店裡體驗過,正常使用距離下,我看不出它比我的MX4在畫素密度上少了差不多200。
而在手機上使用2K解析度這件事,我認為意義不大,400+的PPI在日常使用中,完全夠用,就算眼睛貼到螢幕前,也看不出明顯的顆粒感的。而且增加的功耗還不如讓我多用幾個小時來的實惠。
還有,2K的定義是2560*1440,你們有想過在最大6吋的螢幕上點對點播放FHD電影的感受麼?點對點啊,那就是顯示面積只有6吋的二分之一左右,這樣真的好麼…並且我相信大部分人手機裡都不會存FHD的電影吧,一般都是HD級(720P)吧?腦補了一下,感覺世界都灰暗了呢…而且,某些視訊網站,對於免費使用者都只能提供標清或者流暢的資源,這樣2k是不是變成手機視訊的噩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