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怡然寶媽媽
-
2 # 學者樂道
不正常,建議先帶孩子去牙科瞧瞧,如果牙沒什麼事,那就是壞習慣壞毛病了,這時候要想讓孩子改正也只有想辦法說服了。不要強迫孩子改變壞的習慣,必須讓孩子願意改正動機,這個動機可以來源於家庭的某個成員,不住在一起的長輩、親友、老師,由他們來說服孩子這個不良習慣,他們可以這樣說:孩子、你這種習慣我們不喜歡,我們很討厭,你要是改正了我們要像從前一樣照樣喜歡你。還可以用物品把孩子嘴“佔住”的辦法,比如:常跟孩子說話,提問題,讓他回答,回答對了給孩子買喜歡吃的東西。還有就是教孩子唱歌、吹羽毛、吹口琴、小喇叭之類的東西,等吹完了給孩子獎勵表揚,反正想辦法讓孩子改正就是了。
-
3 # 歲月痕320201
不管是小孩子還是成人咬唇都會引起很多問題,因為這些都是不良習慣建議家長多一點關注小朋友,不要讓它咬唇,咬唇會導致上下頜骨前突等多種問題。建議與牙科大夫說好,如果帶孩子來,讓他對孩子說:“不要咬嘴唇”,這比自己說有力得多。2、我們不能強迫一個孩子改變壞習慣,必須讓他有願意改的動機。這個動機可以來源於某個家庭的朋友、不往在一起的長輩、親友、老師,由他們來說這個習慣不好,他們會不喜歡他;如果改了,他們會喜歡他。用代替物,把嘴“佔住”。比如和他說話,讓他回答;吃需要咀嚼的東西(如小餅乾);唱歌;吹羽毛;吹小喇叭等。給獎勵。獎給他的東西一定要是他喜歡的。
-
4 # 大樂樂愛生活
要了解他為什麼咬才能知道是否正常。
看看他下嘴唇是不是長東西了,一般孩子沒有狀況是不會經常咬的,如果嘴唇一切正常,就要排除是不是習慣問題。
經常咬嘴唇是不良習慣,不僅不美觀,而且對嘴唇和牙齒也有不良影響,家長一定督促孩子改掉這個毛病。
-
5 # ME甜姐兒
10歲的孩子已經建立自我意識,這種情況下,完全可以跟孩子溝通,瞭解為什麼會經常做這樣的動作。
根據和孩子的溝通結果解決問題。如果孩子只是下意識做這樣的動作,並沒有什麼不適,可以給孩子灌輸思想和觀念,讓孩子意識到這個動作的不妥,平時也可以多注意提醒孩子,慢慢矯正。
如果孩子覺得不適,比如牙齦,下顎,或者面部神經,需要及時到醫院就醫,這種情況,越早治療矯正,對孩子越有利。
希望回覆能夠幫到你!
-
6 # 幸福寶媽倆寶
病情分析:孩子症狀主要是由於不良習慣而導致的,長期的唇炎會導致咬唇等不良習慣。建議給孩子轉移注意力來改善緩解症狀。
-
7 # 丹楓情敘
經常咬下嘴唇,或者經常咬指甲,是孩子缺乏安全感的特徵,孩子缺乏安全感,會比較焦慮,焦慮的時候會有些下意識的動作。。可以和孩子溝通溝通,是不是家庭環境比較嚴格,和父母關係沒那麼信任或者父母之間關係的惡劣等
-
8 # tym666
我也不知道為何會這樣,我上小學時有一段時間總是嘬下嘴唇,我媽說不許再嘬,否則變成大厚嘴唇。後來也不知道怎麼就慢慢不這樣了,到是也沒有影響了外觀
-
9 # 美媽陳小泉育兒號
孩子咬下唇只是一個行為,要透過這個行為去看到孩子背後的感受和心理需求。透過你的描述,我感覺很可能是因為媽媽短暫的離開,導致寶寶內心焦慮,才會透過咬唇來緩解自己的焦慮。
單純的去妄圖改變孩子處理自己焦慮的咬唇行為,對孩子意義不大。
一是要改變外在的環境。媽媽歸來,情緒上的重新抱持和接納,讓孩子全然的感受到之前建立的安全感。
其次,媽媽要能夠看見,自己的離去,給孩子帶來的焦慮和恐懼。小嬰兒也是需要積極傾聽的。
如果我是這個媽媽,我可能會去無我的感受一下孩子,如果我感受到了孩子的焦慮,我會對孩子說: 哦哦,媽媽的突然離開,讓寶寶焦慮了,讓寶寶怕怕了,咬嘴唇是不是覺得舒服了?媽媽知道,寶寶咬嘴唇是在緩解對媽媽的想念。
這就是P.E.T.中的積極傾聽:看見孩子的情緒,說出孩子的情緒,“無我”地去感受和跟隨孩子。很多時候,孩子的焦慮一旦被看見,焦慮就被大大緩解了,行為大多數時候自然就能有所改變了。
回覆列表
10歲的年紀,正好是有叛逆期的初期萌芽。這個時候會有害羞的表現。做父母的要多帶孩子出去玩。讓孩子變得開朗起來。多和孩子一起參加家庭互動活動。還有課外的親子活動。不能一味的責罵。讓孩子開啟心扉了,就會慢慢改掉這個毛病。